欢迎来到9酷文库!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_物理九大学习技巧

无敌客 分享 阅读:0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精选文章 -->

精选课堂听课的技巧和原则 精选听好老师讲课的五大秘诀 精选学会正确地听课 精选听课,一门复杂的艺术 精选2020建军节思想汇报1500字精选5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_物理九大学习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

  全反射、光导纤维

  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知识点】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一、光源

  1.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2.特点:光源具有能量且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光在介质中传播就是能量的传播。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C=3×108m/s;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v

  2.本影和半影

  (l)影:影是自光源发出并与投影物体表面相切的光线在背光面的后方围成的区域.

  (2)本影:发光面较小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光线完全不能到达的区域.

  (3)半影:发光面较大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只有部分光线照射的区域.

  (4)日食和月食: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内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内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区域(即“伪本影”)能看到日环食.当地球的本影部分或全部将月球反光面遮住,便分别能看到月偏食和月全食.

  3.用眼睛看实际物体和像

  用眼睛看物或像的本质是凸透镜成像原理:角膜、水样液、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当于一只凸透镜。发散光束或平行光束经这只凸透镜作用后,在视网膜上会聚于一点,引起感光细胞的感觉,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产生视觉。

  三、光的反射

  1.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再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和人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类:光滑平面上的反射现象叫做镜面反射。发生在粗糙平面上的反射现象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4.光路可逆原理:所有几何光学中的光现象,光路都是可逆的.

  四、平面镜的作用和成像特点

  (1)作用:只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聚散性质.

  (2)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和像关于镜面对称.

  (3)像与物方位关系:上下不颠倒,左右要交换

  光的折射、全反射

  一、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异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折射率

  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介质的折射率.注意:指光从真空射入介质.

  2.公式为

  注:折射率总大于1

  3.各种色光性质比较:红光的n最小,ν最小,在同种介质中(除真空外)v最大,λ

  最大,从同种介质射向真空时全反射的临界角C最大,以相同入射角在介质间发生折射时的偏折角最小(注意区分偏折角和折射角)。

  4.两种介质相比较,折射率较大的叫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叫光疏介质.

  三、全反射

  1.全反射现象: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界面上时,光线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2.全反射条件: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3.临界角公式:光线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的临界角为arcsin(1/n),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目的】

  1、理解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原理

  2、学会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到跟入射光线相对应的折射光线,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和器材】

  玻璃砖,直尺,大头针(四枚),量角器,图板(四枚),图钉,白纸,铅笔,木板。

  【实验步骤】

  1、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画一条直线AO作为入射光线,并过O点画出界面aa,的法线NN,

  3、将长方形的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一边与aa,对齐,并画出玻璃砖的另一边。

  4、在AO直线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

  5、在玻璃砖另侧竖直插上大头针P3,使得其能挡住P1和P2的像

  6、同时在该侧竖直大头针P4,使其能挡住P1,P2,P3的像

  7、记下P3,P4的位置,移去玻璃砖和大头针,过P3、P4作直线O,B与bb,交于O,则OO为玻璃砖的折射光线,入射角为,折射角为

  8、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角度

  9、用三角函数求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10、用上面的方法分别求出入射角为30、45、60度的折射角,

  11、计算不同入射角时的折射率,看它们是否接近一个常数,求出几次试验中的平均值,即为玻璃砖的折射率。

  【注意事项】

  1、玻璃要厚,只能接触玻璃的毛面和棱,严禁用玻璃当尺子用

  2、入射角应在30度到60度之间

  3、要竖直插到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两枚大头针的距离应该大一些,以减少确定光路方向时造成的误差

  4、玻璃砖的折射面要画准

  5、由于要多次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

  【误差分析】

  主要来源:

  1、确定入射光线、出射光线时的误差,两枚大头针的距离宜大点。

  2、测量入射角与折射角的误差。不宜过大和过小

  物理九大学习技巧

  1审题

  每次审题出了问题,老师都会指着我的鼻子说:“你那俩大眼睛长那干嘛使的!这都能看错!”当然,审题错误并不仅仅是看错个数,还包括审题不仔细、不准确,考虑不周到,缺乏认真、全面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差,不按要求答题,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有些试题看似简单,但须认真审题,抓住题中的关键语句才容易得分。

  举几个例子:

  1、作图题,“要求画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一施加在杠杆上最小动力和力臂……”,部分考生只考虑前面的要求,没注意后面的条件“最小条件”而出现错误。

  2、“……只有伏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一部分考生只答“36”而丢掉了“不高于”或“等于或低于”等的关键字。

  3、“……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景物,这是光的现象”,一部分考生只答“反射”,而丢掉了“慢”这个关键字。

  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拿到试题后,急于完成试题,导致对题目的隐含条件挖掘不完全,造成解题错误。比如说:填空题“将一木块放在容器底,向容器中倒入一些水,木块受到的浮力是N”。有40℅考生由于受平时一些题目的影响,认为只要是木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必定与重力大小相等,这与学生做题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是很不开的。

  2概念理解不到位

  有些考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理解肤浅,死记硬背,迁移能力差,答题时凭着感觉回答,造成失分。

  例如某一填空题的第一空标准答案是“电能(度)表”,但有不少考生却回答成了“测电表、电流表、电压表、计电表、电量表”等。

  如某题是考核功率概念,很多学生由于对功率的物理意义没有真正理解,在比较不同功率的机器,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做功情况时,出现了错误。选择“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多”的选项的考生较多。

  学生的这些错误反映出一些老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不大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大重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而应设置一系列的支撑点,这些老师采用简单的下定义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处在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中,其教学效果低下。

  从考试统计结果来看,有些学生由于对一些概念、规律理解不深刻,导致不能正确解决问题。如:一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回答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什么能。本题预测难度是0.85,考试后统计结果其实际难度为0.56。有不少考生答成是动能,还有的考生答成是势能,只有44℅的考生答出是机械能。说明考生对此问题并不是完全不懂,只不过是理解不够深刻。

  3实验能力差

  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认识模糊,综合实验能力差,实验设计能力不强。

  如实验题要求学生写出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标准答案是“欧姆定律”。而很多学生居然写成了“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伏安法测电阻、控制变量法、改变电压和电流的比值等”。这么简单的题目,有这么多的答案,都出乎老师的意料。反映出物理实验教学还存在漏洞,没有把实验教学的重点放在实验的过程上。

  近几年来,在实验题中常常采用新题型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根据提供的器材,选取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种测蜡块密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同类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再根据蜡块不沉入水中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通过阅卷发现以下几个问题:①没选实验器材;②器材选多了;③试题中没给的器材选上了(如天平);④语言组织能力差,逻辑混乱;⑤没有考虑蜡块不能沉入水中特点。

  4数学不过关

  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得分率就相对较低。解答计算题时,常见公式不知道,不会变形公式,不会换算单位,各物理量张冠李戴。这反映出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基本计算不过关。

  5弱成渣的识图能力

  学生的识图能力不强,过失性失分严重。

  如学生运动与力中的s—t图像、v—t图像中的点、线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导致错答题目。

  如在作图题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在所画的重力上不标明符号“G”。

  又如“根据电流方向,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通电螺线管及小磁针的N、S极”。这道题可谓是“千锤百炼”,然而问题还是层出不穷:误把螺线管的N、S极认为是小磁针的N、S极,漏标螺线管的N、S极,漏标电源的+、-极,错标电源的+、-极,在电源上标N、S极。这说明有一部分学生的右手螺旋定则没有真正掌握,有一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非智力因素差。

  6知识面过窄

  学生生活经历不丰富,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狭窄。

  如开放性试题要求“写出除爱因斯坦以外的另一位科学家及其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有的学生在写科学家的名字时居然写成了“马德堡”,还有的同学将科学家与他的主要贡献没有对应起来,如“物理学家”填“奥斯特”,“主要贡献”填成了“地磁场”;又如“物理学家”填“托里拆利”,“主要贡献”填成了“大气压的存在”等。

  这说明了部分学生对重要的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了解得不够彻底。

  7综合分析能力弱

  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对于综合性题,很多学生都感到缺少解题的思路,心里感到害怕,往往是忙乱中出错。

  如某动态电路分析题,这是一道考核学生电路动态分析能力和获得信息能力的综合题,要经过对图表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虽然教师在这方面工夫下了不少,但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是比较多。该题的标准答案应该是电流表的读数随着电阻的变小而“变大”,但有的同学却填成了“变小、不变”;电压表应并联在a、b两点间,却填成了“b、c或a、c”两点间,这就说明了学生对串联电路的规律理解还不够深刻,有的同学甚至是瞎猜,老师的训练还没有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8答题不规范

  中考中常出现考试与自己所估算的分数偏差较大的情况,究其原因:

  一是考生在解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不流畅、不合理、不科学、不规范,解题步骤混乱所造成的。如解答实验题不规范——不遵守测量工具的操作规则。如观察测量工具的数据不正确,连线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柱出错;

  二是作图不规范。如随手画图,作用点的位置画错,方向标反,虚线与实线混淆;

  三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书写不清楚,字母的大小写混淆,涂改严重;四是计算题的解答不规范。如未写出物理计算公式,只写出计算数据,计算结果不正确,代入公式中数字顺序不正确,单位没有统一单位,书写单位不规范等。

  9发挥失常

  身心过度疲劳,心里压力过大,在考场上答题时怯场,过度紧张,心理素质差,导致答题发挥失常。

8962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