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
精选采购员年度工作总结模板 精选期中总结作文模板 精选大学生学年总结1000字(5篇)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总结 精选学院期中考试总结报告高考最后10天高效备考复习指导2023
六月马上就要到了,这也意味着中考、高考以及各路期末考试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在高考前最后的10天里该如何复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最后10天高效备考复习指导,欢迎大家来阅读。
考前必看最后10天高效备考
1
考前复习主要针对自己的弱项
浙江学霸徐之恒(20__年杭州理科状元)
高考前一周,学校已停课,徐之恒选择了在学校复习。那几天的复习很有徐之恒“特色”。
他的英语好,平时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就很少,基本上每天看上10分钟。语文,会利用零碎时间。理科的练习,则占用大量时间。每天的夜自修,他也会按照主次安排时间。
在考前一周的复习上,复习主要针对自己的弱项。徐之恒说,自己的理综相对弱些,在考前,每天会选一套模拟卷做一下,保持状态。“做得好,就会很开心。”做卷子也要讲技巧,比如,时间要固定,和高考吻合。理综考试在上午,他就严格在这个时间段做。“最后几天,其实没什么漏洞了,一些细节要再提醒自己,还要注意解题方法。”
另一个需要做的重要事情是调整作息。“其实高考一个月之前就可以做调整了。早上可以起得晚一点。”徐之恒说,他平常都起得很早,五点左右就起来了,高考前夕和高考时会起得晚一些。另外,“熬夜意义不大”,高中三年,他每晚十点就睡,从不熬夜。
2
最后几天只看错题本
吉林学霸王智琦(考入中科大)
“最后几天我就不翻书本了,而是开始翻错题本。”王智琦说,翻看各科一直没有记牢或者巩固的概念和问题,用最后几天再进行几遍强化。“而且最后几天的复习,我也会刻意保持跟高考时间相同的作息。”
王智琦说,她还会把往年的真题试卷翻出来浏览,这么做是为了熟悉题型和题目的位置,保持一个应试的状态。坐在考场上,大家一定要坚持每分必争,千万别把题目空着。
3
把高考当做最后一次期末考试
浙江学霸龙麒伊(20__年省文科状元)
关于最后阶段的备考,龙麒伊向大家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大家以为学霸们高考就不紧张了吗?其实在开考前候场时,学霸们也是紧张到不行,“好多人都说连早饭也吃不下,有些人吃了早饭还感到不适,吐掉了。”所以考前有些紧张,再正常不过了。
在考前一周,学校一般会放假让学生回家复习,龙麒伊建议大家,如果觉得自己一个人在家复习实在紧张的,可以选择多和小伙伴们见面聊聊天,或者约到图书馆、教室一起静静地看书,“考试开始前候场的时候也可以和朋友们呆在一起聊天吐槽,这样保持了复习的节奏感,也可以放松心情。”
作为一名文科生,龙麒伊选择考前一周回到书本,把政治、历史的课本重点再重温一遍,然后每天晚上按照平时的习惯,早早就休息了。“大家平时复习的东西都放在书桌上,考完一门,回家就可以把这门科目的书都堆到其他看不见的地方去,这样每次少了一堆书,心情也会特别好。”龙麒伊说。
4
不做卷子,就做点题练练手
浙江学霸喻鹏阳(20__年杭州文科状元)
维持一直以来的节奏,很重要。“突然打破节奏,变快、变慢、变舒服、变紧张,都需要时间去适应,而考试时候正是比较紧张,容易出bug的时候。”
聊起高考前最后阶段的复习,喻鹏阳说,她更多的是看看书,整理知识体系,把每门课的重点和框架过了一遍。比如政治,把几本教科书都翻一遍,了解体系、知识点,有些重点、难点、易错点也会融入其中复习。
那几天,已经不做卷子了。有些科目会做点题练练手。“每天会做一点题,但是不多。”比如数学会做一些题目,英语的阅读会每天做一篇。
复习时,主要是按照高考的时间走。比如早上考语文,就多看些语文,“调整时间,让思维和考试时间对接”。
5
自由时间分段法
山东省理科状元 李明
这个方法的使用要加上详尽的计划。每一节自习课尽管只有40分钟,如果把握好的话也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我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制定一个很详细的计划,然后根据制订的计划再来具体安排哪一节课应该完成什么。通过这样的有机结合,把自习课充分利用起来,基本上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6
任务列表法
山西省理科状元 丁维聪
列表明确任务:其实高考最重要的是坚持把你的计划做完。就象登山的秘诀是不断的向上走每一步。似乎这个方法谁都懂,但是几乎很少人能坚持下来。
把你的高考成功目标细化成一个个任务,然后计算计算你每天需要完成多少“个”任务;每一个阶段你能完成多少“个”任务。这种方法似乎是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做大型任务的方法就是细化为小任务来完成。
7
不要打破平常的习惯
安徽学霸洪冉(中科大)
自己在考前的几天没有再刷题了,而是把之前总结的知识点、关键性的问题以及一些容易记错、写错的概念重新拿出来复习。【大家发现了没?学霸们都会给自己留出回顾整理的时间,而不是一直埋头刷题】
为了保持一个放松的心态,考前每天晚上洪冉都会跟妈妈散步,谈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但都不涉及高考。洪冉一直有晚上看视的习惯,“考前几天,我爸就跟我商量,要不就别看了。”洪冉考虑了一下,决定还是跟平常一样看电视,不要打破一直以来的习惯。
经验:别想太多,做好眼前事。最后几天看不进去书怎么办?洪冉建议高三党们还是要沉稳一点,“不要想大学的事情,踏踏实实安排好眼前的事情就行了。
高考倒计时10天该怎么复习
首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我们需要回到教科书上,彻底理解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因为70%的高考试题都比较简单。那些有良好基础和书本知识的人可以做这些年来真正的高考问题。练习你的手感,注意时间,这样当你进入真正的高考时就不会惊慌失措。
第二,我们应该选择审查的地点。自我准备的最佳场所是教室,因为教室环境是你最熟悉和习惯的环境。学生们一起复习可以互相鼓励,减轻压力。但不要让几个学生在校园等户外环境中备考,这样容易分散精力,导致心理过度放松,缺乏适当的紧张感。
第三,在这段时间里,保持心态比复习内容更重要。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坚定我们会赢的信念。有时我们相信我们能创造奇迹。为了保持良好的态度,最好不要在考试前钻牛角尖、做难题。因为高考试题中的基本题、改进题和难点题一般是按7:2:1的比例设置的。考生应努力在基本问题上不失分,在改进问题上获得更多分数。他们真的有多余的能力去挑战10%最难的问题。
高考倒计时10天复习指导
1、冷静下来,找到薄弱环节
临考慌张型考生往往会觉得,快要考试了,拿起做过的卷子一看,突然好像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就连从来没做错过的题型都失去了把握。停!这只是错觉。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当你盯着一个字看很久的时候,会突然发现自己不认识它了。
这并不是因为你真的突然变文盲了。认知神经科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语义饱和”,意思就是由于短时间的重复刺激,让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产生了抑制作用,也就是说神经系统活动发生了疲劳。所以当你发现自己连一直会做的题目都不会了的时候,你的神经一定已经很疲劳了,你要做的不是怀疑自己,而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再纠结于这个知识点,换科目学习或者活动活动身体甚至去睡一觉。
因此高考复习的第一步是冷静。考试这件事上,每个高三考生都是熟练工。高考不过是换个地方,更正式一点的考试。接下来是找到自己真正薄弱的环节,有错题本的赶紧拿出来,此时不用,更待何时?找到你不擅长,但历年都很容易考的题型和知识点,这是你接下来一周内需要重点攻克的对象。不要怀疑自己,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你一定可以撼动这些知识的堡垒。
2、带着问题,以考代学
那么如何复习自己的薄弱环节呢?是否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按部就班地记背就可以了呢?并非如此。
鲜少有知道艾宾浩斯在做遗忘曲线实验时,曾为了确保不受其它记忆干扰专门设计了一套毫无意义的音节词,并得出结论人们对新事物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弱。听上去好像没毛病。问题是,你真的有需要记背毫无意义的材料的时候吗?
艾宾浩斯曲线的结论是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将所学的内容遗忘。艾宾浩斯认为记忆和遗忘是对立的关系。人们之所以记不住是因为忘记了。
要确认艾宾浩斯的理论是否正确,我们先来看看科学研究员菲利普·巴拉德曾做过的一个实验。他让一群小孩学习一首诗歌,时长为5分钟。之后立马来了一次测试。孩子都是普通孩子,基本上都能记得一些诗歌内容,更多的是忘了。过了两天,巴拉德想知道孩子们把已知的内容忘记了多少,又测试了一次。这是孩子们仅仅于两天前学了5分钟,中间没有任何复习的情况下测的。结果出乎意料,孩子们第二次测试的结果比第一次还要好,不但没忘,反而记起了更多内容。巴拉德不死心,过了几天又测了一次。结果比第二次还要好。这就完全和艾宾浩斯的实验结果相悖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比约克教授夫妇根据此实验提出了“记忆失用理论”。他们将人的记忆分为两个纬度,一是存储强度,一是提取强度。存储强度就是记住一项内容,这个是不会随着时间而减弱的!也就是你现在记住的东西,其实进入脑海以后就不会再忘记。另一纬度是提取强度。也就是你能否回想起来的关键。提取强度是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慢慢变弱。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记住的东西其实不是遗忘了,而是你读取不出来。就像东西落在家里,东西没丢,还在家里,只是你找不到它就没法用。
根据比约克教授夫妇的理论,遗忘非但不是记忆的敌人,反而是帮助你屏蔽掉其他记忆干扰的帮手。
说回高考复习,了解这些对高考最后一轮考前抱佛脚有什么意义呢?首先,相信你的薄弱环节,记不住的知识点,一定是你曾经学习过的内容。你只是不知道怎么样把它回忆出来,落到纸面,继而拿分。这样一想,会不会觉得放松一些。
其次,用什么方式去增强你的提取强度呢?其实实验已经给出了答案,就是主动回忆。复习完一个知识点,立马用一个小测试考验自己记住了多少。通过主动记忆去加强提取路径的强度。然后隔一天再考,考完订正,如是三四次,应该就能记住无虞了。这样记忆效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