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酷文库!

江苏教育建设资讯

精选文章 -->

精选2020央视《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 精选2022春节高铁票什么时候开售 精选袁隆平人物事迹小故事大全 精选中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 精选广东中山教育资讯

江苏教育进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的资讯

为科学、规范、有序推进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根据国家及省“互联网+教育”发展相关文件、《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结合江苏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为核心目标,以需求牵引、应用为王、特色发展、安全运行为工作思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区域教育发展模式,推动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赋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设原则

育人为本,创新引领。坚持以师生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理念重塑、学习方式重构、业务流程再造和人才培养模式重建。

系统布局,特色发展。立足区域教育实际,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篇布局,强化多方联动,科学有序推进智慧教育样板区整体建设、特色发展。

应用驱动,数字赋能。面向学校、师生和社会需求,聚焦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难点问题,深化常态化应用,探索创新性应用,全面赋能教育改革发展。

开放共享,生态重构。坚持互联网思维,推动平台、资源、工具、应用、数据的规范共享,打造更加集约高效、开放灵活、安全可控、协调发展的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

(三)建设目标

“十四五”期间,遴选30个左右的地区培育建设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在智慧教育支撑环境、智慧教育资源供给、智慧教学创新实践、智慧教育治理转型、智慧教育评价改革、智慧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与经验案例,探索区域整体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示范带动区域教育及全省教育数字化高质量、特色化、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任务

(一)共性要求

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旨在引导信息化发展基础好、水平高、条件具备的地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智慧教育创新探索和实践。通过培育并认定为省级智慧教育样板区的地区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省级智慧校园合格率达85%,至少建有2所省级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其中1所可为职业学校智慧校园。

2. 出口带宽达到1000Mbps的学校比例达95%,无线网络实现校园全覆盖,支持IPv6访问的教育网络、网站和系统比例达90%。

3. 拥有交互式多媒体设备的教室占比达95%,数字化教学终端教师覆盖率达100%,正版软件覆盖率达85%。

4. 国家、省智慧教育平台学校覆盖率达100%,已建有的区域平台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系进行学习的学生比例达90%。

5. 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覆盖率达100%,建有2个以上省级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并常态化开展网络研修。

6. 在“教、学、考、评、管”等智慧教育建设应用及前瞻性研究方面,获得省级以上表彰或认定的优秀成果及案例不少于5个。

7. 至少形成1个区域示范性特色应用场景。

8. 省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教师参训率达100%,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合格率达100%。

9. 区域教育信息化技术部门人员配备不少于3人。

10. 近三年未发生重特大网络安全事件。

(二)特色发展

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注重特色发展,各申报地区根据区域教育发展基础、实际需求和优势特点,可以从以下建设方向中(但不局限于以下方向)选择重点方向开展前瞻性探索。

方向一:智慧教育支撑环境

1. 建设高效教育专网

(1)高质量建设教育专网,实现区域教育网络和省教育骨干网安全高速互联、可管可控。按需扩大学校出口带宽,实现中小学固定宽带网络万兆到区县、千兆到校、百兆到班。

(2)推进教育系统IPv6规模部署,100%的教育网络、网站和系统支持IPv6。通过5G、千兆无线局域网等方式,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2. 加速平台互联融通

(1)充分利用各级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教学、管理等各类应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一站式教育服务。

(2)已建有的区域智慧教育平台与上级智慧教育平台无缝对接,实现开放共享、数据互通、应用集成、协同服务,提供适用、好用、乐用的信息化应用服务。

(3)创新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强化平台在资源共享、学习支持、网络教研、监测评价、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功能。

3. 打造新型教学空间

(1)推进普通教室及实验室、图书馆等专用教室智能化改造,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智能实训室、网络研修教研室等。推进基于物联网的校园智能管理,实现教学、办公和运动等场所温度、照明的自动调节及空气质量的监测预警,打造绿色校园。

(2)构建虚实融合、智能适应、灵活接入的校园泛在学习空间,普及数字化学习终端,支持学生利用数字化终端开展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加强数字化学习终端进校园的规范管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设备。

(3)升级网络学习空间,支撑泛在学习和空间掌上服务。探索数字孪生学校、数字联盟学校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教育有机融合、校内校外教育相互融通。

方向二:智慧教育资源供给

4. 开展新资源建设与应用

(1)推动历史学习教育、网络思政课程等资源进校园、进课堂,打造网络思政教育共同体,实现思政教育跨学校、跨区域联动。

(2)建有丰富多样的“五育”并举、交叉融合类数字资源并通过平台共享,支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多样化、高质量开展。

(3)持续放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效能,在国家及省智慧教育平台、省名师空中课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应用创新等方面形成特色成果或优秀案例。

(4)探索数字资源在课堂教学、居家学习、家校共育、项目探究、研学旅行等场景下的创新应用模式,强化资源对教师精准教、学生个性学的支撑作用。

(5)建设基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智能工具等新形态数字资源,支持师生开展互动式、探究式、沉浸式教学。

5. 探索数字资源协同供给

(1)构建多主体参与、多渠道供给、多形式服务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体系,支持学校购买和使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市场化优质资源,探索政府购买、校际团购、按用付费等数字资源供给方式。

(2)创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支持校际之间、学校与社会机构之间共建优质特色课程资源,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对海量资源及应用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实现数字资源的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推送与高效管理。

(3)探索建立管理者、师生、社会人员等多方参与的数字教育资源质量监管体系,实现从资源生产、遴选、流通、使用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基于用户评价和第三方评估的资源质量评价机制,打造更高质量、富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数字资源供给生态。

方向三:智慧教学创新实践

6. 实施多元智慧教学

(1)推广普及智慧课堂,探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教学应用,着重提高课堂教学质效,形成10个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价值的智慧课堂案例。

(2)区校协同建立数据驱动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帮助教师用好数据和平台,结合学科特点和课型所需,探索大数据支持下的教学改革。

(3)开展智能助教等教育应用的试点示范,探索人工智能支持的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形成5个以上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优秀案例。

(4)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音体美劳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适合课程特点的智能化教学模式,形成5个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价值的教学案例。

7. 开展灵活弹性学习

(1)利用智慧教育平台、网络学习空间等应用,支持学生

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场所开展泛在学习。

(2)利用智能学伴、智能学习舱等应用,提供适应性学习资源和智能学习服务,拓展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3)推进创客教育、STEM教育,推广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8. 探索智慧作业管理

(1)充分利用智慧作业管理平台、智能笔等方式,加强作业设计、分发、批改、反馈、公开等全流程管理,实现对各校各学科作业量和学业负担情况的动态监测。

(2)研制或落实中小学作业质量相关标准,加强各学科作业研究,实现线上线下作业数据的高效采集,探索数据驱动的高质量作业设计与智能化评价,持续提高作业质量。

(3)充分利用省名师空中课堂等平台的在线答疑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作业辅导等需求。

方向四:智慧教育治理转型

9. 建构区域教育数据大脑

(1)建设区域一体化教育数据仓,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各类教育教学与管理数据的标准化采集与汇聚共享。

(2)加强教育数据治理,形成从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到应用的全链条数据治理能力。依托国家及省数字身份识别认证体系,围绕机构、人员、资产、事件等,实现一校一码、一人一码、一物一码、一事一码,提升教育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建立教育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开展教育大数据分析监测与决策服务,为持续提升教育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预判、资源统筹调度、人机协同能力提供关键支撑。

10. 优化“互联网+教育”政务服务

(1)落实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加强与省、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促进教育数据的规范共享和有序流动,逐步实现各项教育政务服务及管理业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2)普及应用在线协同办公、移动办公、视频会议等新型办公形式,探索智能技术支持的自动化办事应用。

11. 加强“互联网+教育”监管服务

(1)全面推广应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服务、中小学阳光食堂、阳光招生等平台,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2)全面推广应用教育督导信息化平台,优化完善系统功能,对教育重点工作开展远程督导检查,提高教育督导信息化水平。

(3)探索基于大数据的审计监督、信用监管和风险预警,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联合监管。

12. 开展身心健康智能监测

(1)充分利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平台,鼓励学校通过可穿戴设备无感式伴随式采集学生体育活动、体质健康等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数字档案。

(2)开展学生体检数据、体测数据、学校生活数据的融合分析与智能监测,为有效控制中小学生近视率、肥胖率,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决策支持。

(3)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平台,构建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模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成长电子档案,开展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心理健康预警,推动线上预防与线下干预的无缝衔接。

方向五:智慧教育评价改革

13.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利用物联感知等智能技术对学生发展数据进行无感式、伴随式的采集,建立链条化、过程化、终身化的学生成长数字档案,做到“一生一档”。

(2)构建高可信、智能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运用学生画像技术对学生个体和群体进行多维度的精准评价。

(3)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区校一体化推进机制,加强政策宣传和制度保障,充分调动学校、师生、家长的积极性,加强评价结果在学生发展、生涯规划、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科学运用。

14. 健全教师专业能力评价

(1)建设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大数据库,加强教师教学研修数据的伴随式采集和科学分析,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数字档案,实现“一师一档”。

(2)建设课堂教学智能分析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智能诊断,形成数据驱动、面向过程、精准高效的教学评价新模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3)基于教师发展大数据开展全面、客观、公平、精准的教师考核工作,突出以教学实绩为主的评价导向,将评价结果用于职称评聘、岗位晋升、评先评优等。

15. 推动学校发展性评价

(1)建立学校发展性评价数据库,规范采集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教育数据,构建评价数据模型,开展增值性评价,以有效的增长评判学校办学质量。

(2)建立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动态监测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开展评估监测工作,重点监测学校信息化应用效果。

16. 开展区域教学质量评价

(1)充分利用学业质量监测平台,构建“评价-反馈-改进”闭环,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精准评估与趋势预测能力,帮助学校持续改进教学与管理工作。

(2)探索运用智能化考试系统,在相关考试中开展规模化机考,推行无纸化考试。开展智能巡考监考,实现考前身份验证、考中自动监考、考后记录备查等功能。探索智能评测在艺术类、体育类、语言类、实验操作类等考试中的应用。

(3)持续跟踪“双减”政策实施后各学校、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变化,加强作业质量与课后服务质量的监测评估,确保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方向六:智慧人才队伍建设

17. 提升师生数字素养

(1)落实《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信息技术类综合实践课程,拓宽、拓深信息科技教育渠道和内容,促进学生数字素养发展。

(2)开展以校为本、聚焦学科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微能力培训和考核,鼓励教师依托网络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开展线上研修,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专业水平。加强教师数据素养教育,数据素养培训覆盖全体教师。

(3)开展师生数字素养动态监测,加强监测结果应用,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教育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8. 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1)构建衔接贯通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推进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等进课堂,促进人工智能课程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创新融合,探索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新模式。

(2)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资源、实验硬件、网络平台一体化建设,建设涵盖不同教育阶段、普惠性和拓展性相结合的人工智能课程配套资源。

(3)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开展智能教育素养培训,着重提升校长的智能教育领导力和骨干教师的智能教学能力,智能教育素养培训覆盖45周岁以下的全体教师。

(4)加快教师网络研修平台的智能升级,组建教师智能研修共同体,构建线上线下、选学推送相结合的教师智能研修模式,重点帮扶乡村教师发展。

三、工作流程

(一)推荐申报(2023年1-2月)。各设区市教育局遴选一批有需求、有基础、有优势的县(市、区)申报建设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

(二)立项论证(2023年2-3月)。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答辩,择优确定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培育单位,培育单位原则上不超过30个。

(三)培育指导(2023—2025年)。省教育厅组建专家团队,分区分片对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培育区域进行跟踪研究,给予定点指导。

(四)中期评估(2024年3—6月)。省教育厅组织专家,通过查阅材料、听取汇报、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各地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情况开展中期评估,帮助各地进一步明确建设方向、明晰实施路径。

(五)终期验收(2025年9—11月)。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专家,通过查阅材料、答辩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的目标达成度进行终期验收。

(六)认定授牌(2025年12月)。通过终期验收的地区,由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网信办、省工信厅联合发文认定,授予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铜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工作的推进实施。各设区市教育局要切实加强智慧教育样板区的建设管理,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指导科学有序推进。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建设主体,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建设方案,落实各项建设任务,确保高质量达成既定目标。

(二)加大经费投入

各有关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经费保障。要发挥基础教育规模优势,用好市场力量引导各类社会资金规范、有序参与建设。要规范使用财政资金,加强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经费绩效管理,确保经费合理高效使用。

(三)健全激励机制

将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纳入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体系,并作为教育信息化相关评优评先、遴选推荐及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对认定为智慧教育样板区的县(市、区),省教育厅将在下达县(市、区)综合奖补经费时作为考核因素给予适当奖补。对在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中成效特别明显、特色十分鲜明的县(市、区),将推荐参与创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并在全国宣传推广其成功经验和特色成果。

5746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