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
精选以《活着》为题的初二优秀读后感 精选端午节主题手抄报简单漂亮 精选高一三国演义读后感大全 精选活着初二读后感悟 精选高一以三国演义为题材的满分读后感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5篇
八年级课文《敬畏自然》这是一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议论较盛,涉笔宏大,文句流畅,能引导学生对天地自然产生玄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及设想: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比较,揭示人类应爱护自然、敬畏自然的道理。八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所以,如何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兼有学理性的文章,转化为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是我们教师所要致力追求的。所以本课应把抽象的道理具像化,整体把握课文时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具体研读课文时力图通过情景教学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观念。
课前准备:
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情导入
多媒体展示三组图片:
1、认识自然
课件展示: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如: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音乐)
2、认识人类
课件展示:人类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
3、认识人类与自然
课件展示: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暴减,非典,禽流感……
生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
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母亲,人类一直享受着她的恩惠,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大。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无一不是它对人类的馈赠。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大自然也以她自己的方式向人类发出了严重警告:沙尘暴、泥石流、海啸、飓风……让人类面时时面临着巨大的灾难。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春友老师的文章《敬畏自然》,一同去寻找答案。(板书:敬畏自然)
二、整体感知,探究课文
(一)、解题,多媒体展示作家作品。
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二)、预习检测(多媒体分步展示生字、词语。)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鲲(kūn)鹏 蓬蒿(péng hāo) 狼藉(jī) 咫尺(zhǐ)
深邃(suì) 混淆(xiáo ) 相形见绌(chù)
2、词语解释。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
美味佳肴:精美的菜肴。
(三)、阅读课文,探究解答
(师生角色互换,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向学生进行请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根据屏幕所展示的问题,依次进行解答。
(多媒体逐步展示下列问题。)
(1)、对待自然,人类常抱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对待自然,人类常抱有对立的态度。
(2)、针对这样的观点态度,作者是如何评价的?请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个词语。
明确:自不量力。
(3)、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请根据提示,找出相应的根据。
从二者历史时间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二者关系上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二者智慧的高低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宇宙已有200亿年历史,人类知识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自然的智慧是大海,而人类的智慧只是一个小水滴。
(4)、作者认为我们人类应对自然持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敬畏自然。
(5)本文由人们常持的态度,作出了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根据,最后得出了结论,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道理的?(运用多媒体动画,以点击关键词的形式,突出“态度”、“评价”、“根据”、“认为”等词语,顺势得出本文的论证手法。)
明确:层层深入。
(设计说明:读是理解课文的前提,教师在朗读中提出具体要求,学生会在朗读中更用心,既训练了基本能力,又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并提示学生进行纵向联系,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也自然而然的归纳出了文章的说理方法。)
三、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美句赏读
在本文中,有许多句子,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有哲理。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给大家大声朗读出来,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修辞、含义等方面的点拨,并板书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反问等。)
示例:
(1)、“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
明确: “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比喻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愚妄无知,“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作者将人类和大自然进行对比,生动的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2)、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3)、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明确: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4)、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明确: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5)、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明确: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二)难句对话
请同学画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采用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分成A、B两组,一组提出自己的疑问,另一组做出解答,进行积分竞赛,答案让对方同学满意者得分。这样就将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和对问题的解答中,理解课文的内容。)
示例:1、“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这是为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设计说明:“美句赏读”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修辞手法、蕴含的哲理等方面品味文章的语言。当然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本文中有些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难句对话”这一环节,就是让同学通过对文中的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质疑,然后以竞赛的形式讨论解决,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认识。)
四、领悟内涵,质疑反思
1、选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抓住表达作者观点的最后一段,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
(学生正确回答后,齐读,以加深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2、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有人认为敬畏自然就是把自然奉为神灵,满怀虔诚,任其发展。对于这样的观点,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得出人们对待自然的正确做法并板书:适度开发,合理利用)
设计目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敬畏”的含义,归纳作者的观点。
4、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处处洋溢着思辨的火花,那么,你能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和辩驳吗?
教师相机启发或引导:
(1)、如果说至今人类的成就(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真的有这样的目的吗?
……
(设计说明:“敬畏自然”的内涵,无疑是本文要揭示的中心问题,我在这一环节中,围绕这一中心问题,从不同角度设置题目,让学生在对题目的思考中,对这一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五、拓展探究,联通生活
关于“人与自然”的问题,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我们理解了作者的观点:人应该敬畏自然,把自然界中的万物当成兄弟,平等对待。可是现实生活中是这样的吗?当今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底如何?请联系你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案例和其他资料,谈谈你的体会和意见。
(分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设计说明:“联通生活”这一环节,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链接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六、结束语
同学们,课文结尾作者呼吁:“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我们也要向全世界大声疾呼:“我们要生存,我们要发展!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是你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有句俗语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你,为我,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积极行动起来吧!
七、作业布置
如果你是“敬畏自然”活动的形象代言人,你准备发起哪些活动来扩大影响,提高大家对敬畏自然的正确认识?请拟写一份可行的活动计划。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篇2)
创意说明: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学生课前做好准备):
绿草如茵,树木成林,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风光的图画。
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二、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学生读准字音并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
混淆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硕大狂妄精巧绝伦深邃
三、整体感知: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敬畏”。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要求:阐述观点,有理有据,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不能脱离文本。
教师归纳:
⑴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⑵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质疑思辨:
教师激趣: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
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六、拓展研究:
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参考: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5.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教案#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学习揣摩:
1.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
⑴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
⑵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性,讲究形象语言、文学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运用了对比、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
例: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理解: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灾难,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3)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4)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理解:此二句说明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5)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6)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再次品味语言的形象性。
四、课内练习,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将它们连词组段;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句子;
3.你觉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试仿写一段话。
五、延伸拓展作业:
课下读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天空》或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写下感想,进行交流。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2. 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爱护自然,学会保护自然
教学难点
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讲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案#导语:
(一)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注意生字、生词,自己查工具书解决。
1.字词过关检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 鹪鹩(jiāo liáo) 蓬蒿(hāo) 咫尺(zhǐ)
狼藉(jí)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精巧:精细巧妙。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佳肴:精美的菜肴。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2. 请几个学生谈初读文章的感受。哪几节,或哪一句不懂?可以让学生记下自己的有关问题,在下一环节中注意学习。
(二)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 品读第一节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问:第一节总起全文,谈到了全文的两个问题,请学生概括。
参考答案:
这一段总起全文,写了两层意思:人和自然相比人是个孩童;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问:从第二节开始,到哪一节是谈的第一个问题?
参考答案:到第七节。
2. 请学生范读读2——7节,读完后思考:
(1)提示思考:如何认识人类的智慧?如何认识人类智慧的结果:重大科技成就?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反复思考。
第二节,作者总的比较人类智慧是滴水,大自然的智慧如同大海。
第三、四节,关于人类重大科技成就问题。
第五、六节,作者推测人类不是有智慧的生物,也不是智慧生物。
第七节,作者具体比较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
(2)重点品读第七节
“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3)人能否征服自然?人作得了自然的主人吗?
讨论明确:人类永远都不可能征服自然,更做不了自然的主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请学生齐读第8——13节。读完后思考:
如何理解“人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2.重点品读第八、九节
(1)“为了”为什么加引号?
(2)“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仅在于他会思维、能够进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识。”
(3)“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
3.重点品读第十三节。
“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三)总结全文
1.“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2.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我们应该如何敬畏自然?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人类却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其实,自然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也是自然的一个要素。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四)质疑思辨:
教师激趣: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
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五)拓展研究:
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参考: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5.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能力目标
l-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2.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
教学重、难点
1.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2.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3.学习文章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特点,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突破方法: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批注法,可采用问答法,最后由学生发言、总结。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讨论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运用多媒体播放《人与自然》的片段,由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我请大家看一组图片(一组风光优美的大自然风光图片),而后请学生谈谈观后感。(学生谈个人感受)师: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可以说美丽而神秘的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人类一直享受着她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自然母亲现在被我们伤害得伤痕累累: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得到的自然回馈的礼物。那么,人类该怎样对待自然?人类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让我们跟随严春友一起走进《敬畏自然》。
二、小组进行预习成果交流
1.自学字词,小组交流。
2.交流查询、搜集、整理的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3.交流准备的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三、合作探究,感知课文内容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词。
相形见绌:相,相互;形,对照,比较;绌,不足、不够。相比之下,一方显出不足。
美味佳肴:味道鲜美的食品和菜肴。
敬畏:敬重畏惧。
沾沾自喜: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高深莫测:高深得让人难以琢磨。
精巧绝伦:精妙得没有与之相比的。
深邃:深奥。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壮丽无比:壮美秀丽没有与之相比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介绍: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先独立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简要概括每段的内容。
提示:全文一共有11个段落,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第2~5段):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第6~7段):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四部分(第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第五部分(第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
也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第2~10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第11段),人应当敬畏自然。
2.再次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提示:最后一段)。同时,完成以下思考题: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敬畏”。
(2)“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
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又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参考:大自然的智慧是人无法比拟的,“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人类是大自然创造的,人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大自然其他事物都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因此人类与大自然其他生命其实是兄弟。
(4)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作业设计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篇5)
【学情预估】
这是一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议论较盛,涉笔宏大,文句流畅,能引导学生对天地自然产生玄思。这是这个文本的特点,也是8年级学生学习这个文本所要面临的挑战。
8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所以,如何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兼有学理性的文章,转化为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就是教师所要致力追求的。
8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立论、论证等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这篇散文,只能给以科学思维情感上关照,使其获得一定的现代意识。
学生对“与天斗”“与自然斗”“人定胜天”的历史不甚熟悉。学生还没有进行过宇宙宏观的思考,对于大自然是有智慧的这个论断,比较难以接受。
【知识储备】
这是一篇议论性很强的散文,应该说,散文的标题就是一个命题──我们应该敬畏自然。那么,从古到今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如何,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个话题的,这些资料性的工作,作为课堂设计环节之一,应先行布置、着手搜集起来。
这些相关论述,将是理解这篇散文的重要的认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课文作者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这可以找到很多与之一致的论述: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强调“畏天命”的必要。
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但又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自然。
子思、孟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
庄子则主张“无以人灭天”,“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以为一切人为都是对自然的损害。
与该命题相对,也有一个命题──人是“万物之灵”。人要“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称上帝为造物主,创造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则是折衷的,或许也是更科学的。
“天人合一”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人为”的相通和统一。这个观点最早由战国时子思、孟子提出。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西汉董仲舒强调天与人以类相符,宋以后思想家从“理”“性”“命”等方面来论证天人合一的关系。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强调“相天”“造命”,“以人道率天道”。
【内容梳理】
本文谈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历史,“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自然有无穷的智慧,“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人类是渺小的。高科技,航天事业,在大宇宙中还是非常狭小的探索。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
作者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文章做出的结论是,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精点研读】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小说是虚构的,散文是真实的。这篇散文谈论的是一个“真”话题,但使用的是文学性的语句。文学性的语句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形象化和不确定性。这对于表达人类还没有形成科学定论的宇宙宏观认识,是非常有用的。老子在他的著作里,也用了大量文学化的语句来谈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所以他没有陷入“真”的泥淖。
关于这篇散文的学习,我们还是在其文学性语句的召唤下,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一定的科学认识,而不要指望得到什么准确的科学知识。可以精点研读这些问题:
“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学习这篇散文,是抓住这些具体的文学化的语句来朗读,来揣摩,来生发,而防止进入空对空的玄想和谈论、乃至争辩中。
【问题探究】
学生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的关键句是:“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教师:请同学把下面的语言加以形象化的理解,并领会它的含义。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答案:1.陷阱,就是坟墓。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2.这句话认可人是宇宙中最聪明的,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人类就责无旁贷地来认识宇宙本身。3.这句话认可宇宙生命的可能存在,宇宙意识的可能存在。
【创意点拨】
1.可以从当前禽流感的传播,候鸟的迁移等来介入文题,展开学习。
2.尝试用辩论的形式,分正反两方:让两组同学持作者的观点,让另两组同学持反对意见,双方展开辩驳,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论证套路。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得出了“敬畏自然”的结论。
3.研究“比较”手法。在熟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请一个同学代表人类的智慧,一个同学代表大自然的智慧,双方进行对话。注意,作者在文中比较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这是一层。之后,作者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一层。论证上是层层推进的。
4.进行文本比较,以抓住本文的文体特征。我们知道,本文属于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化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让学生找出可资参照的另两个文本(议论文、抒情散文)来,进行横向比较,加以区分学习。
【课外延展】
阅读下面文章。阅读后,仔细思考,并表明你的立场和态度──你愿意站在哪一边?
背景介绍:印度洋大海啸后,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在接受《环球》杂志专访时,表达了一个和本文完全相对的观点。下面的材料节选自《环球》杂志的文章《何祚庥: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再塑生命》教案
下一篇:《桃花源记》八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