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酷文库!

电影《望道》观后感心得体会

掠影 分享 阅读:29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精选文章 -->

精选阿甘正传观后感800字作文 精选抗美援朝历史电影观后感 精选抗美援朝历史电影观后感 精选电影《让子弹飞》的观后感800字 精选电影《让子弹飞》的观后感800字

电影《望道》 观后感心得体会1

1920 年的春夜, 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 既是床铺又是书桌。 桌前, 有一个年轻人在奋笔疾书。 母亲在屋外喊: “红糖够不够, 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 ” 儿子应声道: “够甜, 够甜的了 ! ” 谁知,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 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 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 原来, 年轻人竟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这就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的故事, 也是“真理之甘”的缘起。

2012 年 11 月 29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的陈望道的故事。 刘云山同志在《深入学习掌握习 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一文中曾透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的故事”。

3 月 24 日, 早春的廊坊乍暖还寒、 晚风微凉, 而壹佰剧场的一号演播厅内却春意浓浓、 座无虚席, 民盟廊坊市委组织全体盟员观看电影《望道》。 影片片名源自 陈望道之名,也透露着“守望信仰大道” 的深意。 陈望道——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修辞学家, 也是我国完整翻译《共产党宣言》 的第一人。 同时, 陈望道先生也是民盟的旗帜性人物, 1951 年由史良、 沈志远介绍加入民盟, 曾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 民盟上海市委主委、 复旦大学校长等职。

影片以翻译《共产党宣言》 首个中文全译本为线索, 塑造了 20 世纪初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群像——百年前, 他们正青春, 胸膛里满满的家国情怀, 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 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无畏地探索着解救中国的真理。 作为一部致敬信仰之作, 《望道》 向百年前以望道先生为代表的优秀知识分子致敬, 也是向所有昨天和今天的“正青春” 的信仰者致敬。 100 年前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 胸膛里满满的家国情怀, 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 民族、 社会紧密融合在一起, 无畏探索着解救中国的真理。

正如导演侯咏如所说: “《望道》 不是一部人物传记片,它书写了 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目 的是让今天的年轻人了 解百年前‘同龄人’ 的精神状态, 从百年前的青春故事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望道》 电影背后的故事也同样精彩。 为了 这场相隔百年的青春对话, 电影剧组在十几所高校募集了 上百名群众演员, 由学生来演“百年前的自 己”, 也借此机会让他们深入了 解党史。 导演侯咏感慨:“100 年前的那群年轻人, 他们大多出生于 19 世纪 90 年代。 我们希望电影《望道》 能让今天的年轻人看见 100 年前‘90 后’ 的精神力量。 是怎样的信仰,让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愿意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从影院出来, 晚风吹过脸庞, 寒意略浓, 我不禁拉紧了衣领。“百年前一粒火种, 汇成漫天遍野的火海。”想到这里,我的内心又充满了 信仰的力量和火热的激情: 在大的时代变迁中, 人们如何守望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如何追求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在革命征途中, 既有不懈奋斗, 也会大浪淘沙。师与友因为信仰聚集, 也最终因为信仰分道扬镳, 在重要关口 上作出了 不同的抉择。 幸运的是, 陈望道先生以及众多先贤们在历史的交叉口 上, 选择了 正确的道路!

电影《望道》 观后感心得体会2

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 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作出了 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党史中的重要人物, 追溯陈望道的人生历程, 感悟其信仰的坚定和使命的担当, 有助于增强我们在新时代守初心、 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首译《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既是当时形势所致又是个人自 觉。 一方面, 十月 革命的成功使处于迷茫中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 曙光, 急需了 解、 掌握马克思主义, 在他们眼中《共产党宣言》 几乎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 另一方面,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在陈望道看来, 翻译《共产党宣言》 义不容辞。 早在留学日本期间,陈望道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逐渐了 解、 熟悉并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日 本回国后, 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使他进一步认识到“不进行制度的根本变革, 一切改良措施都是徒劳无益的”。 此外, 深厚的英语和日语功底以及良好的汉语语言文学修养更使陈望道成为翻译《共产党宣言》 的不二人选。

为翻译《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于 1920 年 2 月 回到浙江义乌家中, 他根据日 文版, 同时与英文版相互对照翻译《共产党宣言》。 在一间柴屋里, 陈望道克服工作条件的艰苦和翻译中的困难, “费了 平常译书五倍的功夫,才把彻底全文译了 出来”。 1920 年 4 月 下旬, 陈望道完成译稿。《共产党宣言》 出版后, 立即受到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 反响极为强烈, 初版印了 千余本很快销售一空。 此后,《共产党宣言》 经过多次重印, 到1926 年 5 月 已经是第 17 版了 。 北伐战争时期, 《共产党宣言》 在北伐军中广泛流传。

《共产党宣言》 的翻译出版意义重大。 在《共产党宣言》 的影响下, 许多革命青年逐渐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在 1936 年跟斯诺谈话时曾讲:“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一旦接受了 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这三本书中的第一本便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该书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 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 聚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革命知识分子在北京、 上海、湖南等地, 向工人灌输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开展工人运动。

积极参与建党早期活动

在译完《共产党宣言》 后, 陈望道继续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 撰写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并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 担任《新青年》 主编的陈望道对杂志采取了 一种“树旗帜” 的办刊方针, 如他自 己所说: “先打出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 就是带有树旗帜的作用。”《新青年》 这一办刊方向引 起了 胡适的强烈不满, 提出要改变刊物性质甚至停办, 但陈望道毫不妥协坚持和捍卫《新青年》 的马克思主义办刊方向。 面对改良主义者张东荪借罗素来华讲学之机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 陈望道发表文章与之坚决斗争。 通过与胡适、 张东荪等人的论战, 陈望道和其他先进知识分子有力地回击了 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 思想基础。

陈望道不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而且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 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发起人,直接参与创建了 党的两个重要组织——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这两个组织可看作党创建时期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 在陈望道和其他同志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中, 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 党的最终目 标是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压迫,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这些内容在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 中得到了 充分体现。

陈望道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负责人之一, 在组织支持下, 他开办外国语学校、 平民女校以及职工补习夜校, 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 外国语学校实际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公开活动的场所, 为党向国外派遣了 一批留学生、 培养了 大批干部。 平民女校是吸收“一些觉悟的女子, 为反对三从四德, 被他们的家庭、 学校赶出来, 我们办学校, 接受他们。 丁玲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陈望道是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发起者, 直接参与筹建了 上海机器工会、 印刷工会、 纺织工会、 邮电工会,通过工会开展工人运动。 初期的工运, 主要是启 发和培养工人的阶级觉悟, 支持他们搞经济斗争。 为此, 陈望道多次向工人发表关于劳工神圣和劳工联合的演说, 进行鼓动宣传工作。

诠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无论时局如何变换, 陈望道一生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 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 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陈望道毕生忠诚于党的事业。 大革命失败后, 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捕杀共产党员, 即使如此, 陈望道依然根据党的指示担任党创立的学校——中华艺术大学校长,随后在这所学校诞生了 著名的“左联”。 抗日 战争时期,陈望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抗日 救国运动, 在“孤岛” 上海坚持敌后斗争。 1940 年陈望道随复旦大学迁到重庆后, 根据党的指示出任复旦大学训导长, 并创办了 我国第一个新闻馆, 新闻馆里可以传阅革命书刊、收听延安的广播, 被称为“夏坝的延安”。 解放战争时期,陈望道参与组建了 华东地区 16 所高等院校“大学教授联合会”, 并担任主席, 大力推动“反内战、 反迫害、 反饥饿” 运动, 同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 积极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进步作家和进步学生, 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陈望道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作为一名学者, 陈望道是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者, 一部《修辞学发凡》 被称为“千古不朽的巨著”。 在书中陈望道既以大量篇幅谈了 修辞技巧, 又着重说明了 它与内容的关系, 突出了 修辞的目 的——为内容服务, 把内容和形式辩证统一的观点运用到修辞中。

纵观陈望道一生, 一旦尝过了 “真理的味道”, 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便从未改变, 也正是信仰的初心使其肩 负起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践行者和坚守者的使命。“

 

电影《望道》 观后感心得体会3

100 年前的 8 月 , 陈望道首译的《共产党宣言》 中文全译本面世。 这一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标志性著作在中国的问世,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为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发挥了 重要的助推作用。 鲁迅先生就说,“望道在杭州大闹了 一阵之后, 这次埋头苦干, 把这本书译出来, 对中国做了 一件好事”。为近代中国找到一条全新革命道路指引 了 正确方向。

1848 年《共产党宣言》 的出版, 犹如一束亮光, 照亮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道路; 在被正式介绍到中国之前的 70 多年时间里, 它已经用 30 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了 300 多种版本, 为各国劳动人民翻身解放提供了 科学的思想武器。 近代中国, 面对争取国家富强、 民族独立、 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 在旧式的农民起义走到尽头, 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洋务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 是十月 革命的一声炮响, 为中国送来了 马克思主义; 而陈望道对《共产党宣言》 的翻译及出版, 进一步照亮了 中国革命先驱在漫漫长夜里摸索前行的道路,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提供了 全新选择。

为中国人民掌握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提供了 强大动力。《共产党宣言》 中文全译本一经出版, 便大受欢迎,首印千余本很快赠送、 抢购一空; 并一再翻印, 到 1926年 5 月 就印了 39 版, 仅平民书社一家就印了 17 版, 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传播最广、 影响最大、 最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译本出版之时, 正值新文化运动深入推进、 马克思主义与各类伪社会主义三次大论战之际, 陈望道和李大钊、 陈独秀等一起, 以《新青年》《觉悟》 为平台, 接连发表文章揭露假社会主义的本质。 而译本的传播, 在提高先进知识分子理论能力的同时, 更帮助他们明辨是非、 认清敌友,在“要不要马克思主义, 选择什么样的主义” 的问题上加快了 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决裂。尤其是《共产党宣言》 第三章《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著作》, 将 1840 年代流行的各类社会主义思潮分为复古的社会主义、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三大类, 逐一进行抨击, 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极具理论价值。 也正是通过对译本的学习 研究和这几次论战,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越来越清醒地看到,要改变中国命运, 唯一出路就是向苏俄学习 , 走十月 革命的道路, 从而在与各类形形色色的伪社会主义学说分道扬镳上更加清醒坚决, 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走一条全新的无产阶级专政道路上更加坚定自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组织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 1920 年 8 月 ,陈独秀、 李汉俊、 李达、 陈望道等人在上海成立了 共产党上海发起组。 11 月 , 上海发起组模仿《共产党宣言》制定了 《中国共产党宣言》。 这一宣言两千多字, 基本沿用《共产党宣言》 的体例, 转述和阐释了《共产党宣言》的主要思想。 李达曾回忆宣言草稿前半部分“大体抄袭《共产党宣言》 的语句, 我记得第一句是‘一切至今存在过的历史, 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尤其是宣言第一次明确亮出“中国共产党” 的名称, 宣告中国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 表明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新型政党已经孕育成熟并即将诞生。 陈独秀还给北京、 武汉、 长沙、 济南等地寄信, 要求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或支部, 并寄上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的中译本出于上海, 有组织上的权威性; 用白话文翻译, 语言简洁优美, 阅读更为便捷。 中译本在全国各地的流传, 极大地提高了 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觉悟、 政治水平和理论素养, 对促进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发展,对中共正式建党起到了 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作用。

为中国革命的快速发展夯实了 人才支撑。 五四运动前后, 毛泽东、 周恩来、 刘少奇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先后走上革命道路, 从具备初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都和《共产党宣言》 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文献紧密相关。 1936 年下半年,毛泽东接受埃德加· 斯诺采访, 在回答自 己是如何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 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第一本书是《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译, 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周恩来在与斯诺谈话时说,“在赴法国之前, 我从译文中读过《共产党宣言》”; 在全国第一届文代会上, 周恩来当着代表们的面说,“陈望道先生, 我们都是您教育出来的”。 1920 年夏秋之际, 刘少奇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 , 教材之一就是刚刚出版的《共产党宣言》 中译本, 并由陈望道亲自 讲授。 事后刘少奇回顾这段经历: “当时我把《共产党宣言》 看了 又看, 看了 好几遍……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 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 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

而陈望道也在翻译和传播《共产党宣言》 的过程中,进一步完成了 世界观和政治信仰的转变, 成为马克思主义真理传播、 中国工人运动启 蒙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组织者。 1920 年 5 月 , 他与陈独秀等人组织了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8 月 , 共产党上海发起组诞生, 陈望道是 8位成员之一; 他还陆续翻译了 《空想的和科学的社会主义》 一书及其他文章, 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宣传。 1921 年, 陈望道作为上海地区选举出来的一大代表, 积极参与中共一大的筹备工作。 由于种种原因, 他未能参加中共一大, 但一大后仍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 成为上海地方党务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这一切, 也奠定了 他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之一的突出地位。

10797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