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
精选教师参观学习心得10篇 精选教师参观学习心得10篇 精选教师有效教学心得10篇 精选教师有效教学心得10篇 精选国培计划学习心得万能10篇篇1: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阅读;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篇2: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考语文作文的改革,纵观多年来的作文命题趋势,议论文成为考生偏爱的写作文体。但是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准确的立意,作文不落于俗套,有新意,有观点,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教学设想。
【关键词】
篇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里,古典诗词犹如繁星点点,熠熠生辉。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我国向来重视经典诵读,从秦汉至清末,熟读精思,口诵心惟一直是语文教育最基本的教与学的方式,经典也是最基本的甚至是唯一的课程。新课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不仅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建议,而且对于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其中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可见,近年来,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也都对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予以了焦点式的关注。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缺失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形式,它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高职校的学生总体文化基础薄弱,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不能很好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经典诵读大行其道的情况下,许多高职校的校园里只能看见朗读外语的景象(英语有PETS考试),诵读经典的景象可以说是凤毛麟角。长此以往,高职教育将无法承担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园里为什么会缺少传统文化的熏陶,笔者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1.快餐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学生不愿意阅读经典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进入了疯狂的时代,这慢慢演变成为一种时尚。大量的肥皂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以及恶搞艺术等娱乐文化充斥文化市场,高职生的阅读取向呈现出游戏性、娱乐性的走势。在不少高职校学生的观念中,那些经典的作品过于深刻严肃,读起来太累,不如快餐读物轻松、刺激,也不如时尚读物那样新潮、前卫,经典著作成为了“过时”的代名词。
2.专业素养的缺乏,语文教师无法肩负推行经典诵读的重任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本人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教育教学任务。经典诵读的推行决非易事,它对语文老师的要求甚高。它要求语文教师,善于把语言学家的用词准确、教育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雄辩、艺术家的情感丰富集于一身,教学语言做到对象明确,深度适宜,富有针对性;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富有逻辑性;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真情实感,潜移默化,富有感染性;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性。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高职校语文教师大都担任班主任,平日里忙于应付各种教育教学工作检查,每年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写作更是无暇顾及。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都配有教学参考书供选用。这样做,固然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所帮助,如果一味地依赖教学教参书,语文教师原有的专业素养包括文学素养自然会衰退。大部分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偏低已经成为经典诵读实施的瓶颈。
3.技能大赛的强势推行,使学校没有精力顾忌其他工作“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创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技能大赛的成绩,被视为该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具体体现,是学校教学水平、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排名代表着学校在全国、全省、全行业同类院校中的地位和社会声誉,是学校在社会上的“脸面”和学校领导的重要政绩。因此,受到参赛职业院校领导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目前各职业院校为准备技能大赛均采取了“举校体制”,抽调全校最优秀的教师、重金聘请企业的行家里手组成指导教师团队,选拔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作为参赛选手,校内所有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均对参赛选手全天候免费开放,并根据参赛需要购置最新的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全体指导教师团队、全体参赛选手停课,针对竞赛题目或项目进行少则20余天、多则长达几个月的集中封闭式强化训练,举全校的人力、财力、物力,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参赛选手来实现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长此以往,学校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工作,更别说无法短期奏效的经典诵读。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加强经典诵读的可行性路径
怎样去读经典作品?在高职教育中,如何实现经典教育,让读经适应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是当下高职语文学科需要探索的目标。
1.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传统文化教育模块即在原来高职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加重诵读的比重,改良高职语文教学,增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如增加先秦思想文化中经典部分及其后来文学史中的经典内容等,教学中力求思想和文化知识并重。将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的模块确定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块。学校可以先开设公共选修课,供有兴趣的同学选修,从而慢慢提高经典著作的影响,渐渐形成学生学习经典的良好风气。譬如可以开设“论语导读”“老子导读”“唐诗宋词欣赏”“明清四大名著欣赏”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及诗词鉴赏等选修课程。让经典诵读活动融入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评价、教育教学督导中,给予读经活动制度层面的有力保障,体制机制的长期支撑,确保经典诵读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
2.依托科研强势,加强诗词教学研究把诗词教学列入教育教学计划,进而开发校本课程,编写诗词校本教材;根据高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推进诗教进课堂活动,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采取相应的施教方法;注重诗教的融合和渗透,善于把诗教与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授课相结合,与政治、历史和公民素养教育相结合;开设诗词教学公开课;开展诗词教学课题研究,申报专项课题。在师生中间形成浓厚的诗词教学与研究氛围。
3.抓好社团建设,活化经典诵读形式以社团建设为抓手,常态性开展经典诗文的学习和诵读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诗歌创作、诗歌赏析、诗词默写、诗词诵读比赛等系列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如先秦思想专题、通俗文学、武打小说专题;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或经典名著影片等经典节目;组织学生排练如《北京人》、《雷雨》等经典剧目的片断和扮演经典人物角色等。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课诵读任务,结合活动开展的情况举办经典诵读感想交流会、经典诗歌朗诵会等活动,活动结束后召开“经典诵读”活动总结大会等,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4.拓展社会实践,丰富学生人生体验让经典诵读以开放的视角,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营造整个社会重视经典的氛围。高职校可以成立经典诵读志愿服务队,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走进企业、进入社区,通过“摆摊设点”的方式,向市民们诵读经典,宣讲经典文献的精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经典诵读知识;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所学的经典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一举数得。高职校的学生会与社团组织可以利用有利于弘扬经典诵读知识的节日与事件,以之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经典的意识,坚定符合社会道德与准则的人生追求。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的节日里,可以在校园开展“经典诵读文化节”,将与之相关的经典诵读知识传播渗透在节日活动中。
三.高职语文教学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人阅读经典,不仅获取了知识,也使悠久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好途径。我们从经典著作中可以明白古圣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精髓,理解教人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将古圣先贤的教诲融入自己人生成长的历程,自觉地消解外部世界的喧哗与浮躁,自觉地加强内在修养,强大自己的内心。诵读经典,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品位,加强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素质与能力,使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成为名符其实的“技师”。
2.推动学校品牌建设要使我们的学校具有有魅力,品牌特色不可或缺。教育部选拔建设的百所示范高职院校,大都显示了品牌和特色的力量。因此,学校可以尝试结合当地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实际,组织力量选编能体现地域特色的经典读本及诵读、书写、讲解材料、教辅,提供教学资源;建立经典诵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区域经典文化来打造学校品牌。学生从经典中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加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3.推进学校学风建设在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组织班级进行演讲朗诵、学生早读背诵经典、进行诗词创作、做读书笔记、评选经典诵读先进个人和优秀班级、建立经典诵读资源库等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校园浓烈的学习氛围熏陶,自觉地改变懒散的学习习惯,使学校的学风日趋向上,打造书香校园指日可待。四.结语总之,我们要借助语文课堂,用经典名著熏陶学生文化情操,用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力求把经典诵读教学渗透在高职校语文教学及各种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既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要求。
篇4: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现状
作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学习的老大难。一听到写作文,学生不是磨,就是整体写作质量不高,议论文更是如此。议论文相比于记叙文,更让学生言而无物,甚至第一步就剑走偏锋,审题错误。如何摆脱学生害怕写议论文的现状,让学生不仅能准确立意,还能言之有物,甚至能结合实际,升华主题,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研究命题。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1)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分类整理素材
审好题是写好一篇议论文最基本的前提,立意错误的议论文只能属于三类文,在高考的战场上相当于给作文判了死刑。每次习作和考试,都会出现很多学生审题不清,立意空泛的现象,作文出现大失误,语文分数自然也会低。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平时他们也花时间阅读议论文写作素材,但是为何还是收效甚微呢?我慢慢地总结出原因,他们所谓的看素材只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以为自己知道这件事就可以了,却忽视了素材下面的提示,适用于什么话题的文章,这才是核心。同时也不善于总结归纳,在写作时显得捉襟见肘,素材张冠李戴,记忆错乱等,这些都是写议论文的大忌。
如何有效地规避学生写议论文审题不清的毛病,首先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准备一门议论文素材整理集,归类整理议论文写作素材,将诚信,勇敢,爱心,忠诚等这些经常出现的素材分类整理,只能写上提示语,平时拿出来回忆和复习,强化自己的记忆。让所有学生在写作时能确保审清题,立好意。但是现在高考的议论文写作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2013年江苏高考题蝴蝶在山洞里生活,由于人的出现几天后蝴蝶飞走了。的确,乍一看我们老师都没法立好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思考和对文章的理解。
(2)写作指导要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苏联教学家赞可夫提出“学习是照顾到每位学生的活动,要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思维个体,对每个话题的理解和把握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也要因材施教,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首先,我会根据学生多次的写作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作文兴趣小姐。如长期立意不清,选材不当的为一类;材料堆砌,言之无物的为一类;立意正确,选材恰当,但是流于俗套的为一类;最后是选择,立意都很好,但是缺乏主题升华的为一类。每类学生水平不一,我可以针对学生的水平布置不同难度的作文题,让她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更大的提升。其次,我还会组织组内作文评价活动,每训练完一篇习作,我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和评价,同时写出最恰当的评语。我认为学生如果对一篇作文的好坏有自己的观点和把握,那也是自我品鉴能力的提升。最后,我会亲自翻阅学生的点评意见,再次批改,做到作文的精细讲解。作文是学生思维成果的展示,不管优秀与否,我们都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精讲细批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本职工作的尽职尽责。
(3)指导正确的写作方法,谋篇布局
议论文的写作不仅要讲究立意准确,同时也要能将自己头脑中积累的素材灵活的组织,运用,最后呈现出一份完美的佳作。很多学生都发难,为什么每次写议论文都感X像是材料的简单堆砌,没有什么思维逻辑,作文显得松散。其实,这就是在写作前没有做到谋篇布局,没有想好该怎么写就轻易的下笔。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写作打草稿的好习惯。
议论文的写作分为几种布局形式。总分总是学生惯用的写作套路,也是教师偏爱的写作模式。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进行详细的论证,论证的过程就是每位同学谋篇布局的呈现,也是学生见仁见智的方法。所选用的素材可以以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古今对比式等不同的形式呈现,这会让文章立体丰满,构思严谨,更有易于学生说理论证,确之凿凿。这就是议论文的亮点,如何排列自己的写作素材,是个人思维能力的展现。因此,我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会让学生在下笔之前,先构思好整篇文章的写作框架,循着自己的思路写作会有效地开始书写,尝试着灵活运用议论文的结构和素材,避免写作素材零散,逻辑思维凌乱的弊病。这是我一直沿用至今的教学方法,事实证明,也有很大的教学效果。
简而言之,议论文的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中之重,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个人阅读和素材积累,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比之炊”,这是写好议论文的首要前提,同时要注重文章结构的谋篇布局,论证有理有据,层层深入,这是判断一篇好议论文的标准。最后,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思考和当下时代完整的结合,做到古今论证,议论升华,这是佳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志强.去蔽与创新:孙绍振作文教育思想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吴纪梁.高中议论文写作理性立意教学浅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叶敏.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中写作教材反思【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篇5: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提高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意义
1.提高人的生存能力
在高职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教师不会照本宣科,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会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是语文教学同其他的教学不同的地方。所以语文教学在生命教育渗透上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升人的生存能力。不论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的教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使人获得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提升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条件,改善人的生存方式。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人的生存力,不仅可以让人获得更好的生活方式,还可以让人享受生活,享受生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高职的学生应该懂得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奋斗途径,不仅仅是提升成绩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提升生存能力,提升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2.提高对生命的珍视程度
生命教育最直接的目标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生命的珍视程度明显提升。在高职语文教学当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其意义在于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很多学生对生命的珍视程度并不像上代人那么深刻,抗压能力和抗打击能力明显下降,这会使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者说对别人的生命不在乎,视生命为儿戏,这也是现在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不仅仅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一种做法,更是对他人生命尊重的一种做法,通过生命教育,提升对生命的珍视程度,在减少校园暴力时间发生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策略
1.提升语文教师的生命教育能力
提升语文教师的生命教育能力是非常基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这就要求教师提升一下几种素养。首先是提升等待的素养,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很耐心的教导学生,按照发展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多点理解和信任。其次是分享的素养,所谓分享的素养,就是教师能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分享给学生,同时愿意把自己的其他资源和学生共享,同时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全力相助,这也可以给学生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给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最后是宽容,宽容是对生命珍视最重要的态度,这不仅是针对他人的错误,也是针对他人的差异,同样也是对自己的错误和个性都持有宽容的态度,要做到宽容,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哲学水平,但是宽容并不是忍让或者迁就纵容,要有自己的原则和态度,对于原则上的错误绝对不能容忍。
2.通过阅读教学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需要把握一个理念,就是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做到“阅读第一”,并不是为了做题进行阅读。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阅读确实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是这是要生命教育的理念相违背的。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体会他人的生命理念,丰富人生体验的一个过程,教师应当尽量的减少阅读的功利性,同时增加阅读的质量,教师应当寻找具有深刻意义的文章供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进行合理的引导,不仅是引导学生的阅读,也要阅读学生的倾听,因为阅读也是同作者进行交流的一种的方式,通过阅读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这就是通过阅读教学进行生命教育渗透的一种的方式。
3.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
写作也是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教学点,通过写作,也可以让学生反思生命,反思人生,传达出学生的活力,所以也可以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口头作文练习,语言是每个人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通过口头作文的练习,教师可以进行积极地引导,通过引导,学生可以对人性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能够在交流和表达中进行良好的人性互动学习。第二,随笔,学生有的时候会忽然对人生的理解产生灵感,将这些重要的灵感记录下来,可以很好的教育学生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可以积累对人生真谛的认识,通过随笔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第三,写作,写作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对作文命题的理解,同时将对命题的理解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在不断地对命题的理解过程中就能更好地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珍视程度。
三、结语
高职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比较长久性的工程,并不是改变一届学生,甚至一个时代的学生,而是需要长久的坚持下去。相信,通过语文教师的不断地探索,生命教育会对更多的人产生影响,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
篇6: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职校,指的是高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所以,在很多学生甚至是老师的心目中,高职院校的任务就是学习技能,而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放在边缘地带,由此就导致了很多毕业的学生虽然拥有高技能却因为综合素质的低下而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顺利,造成一种高分低能现象。由此可见,在职业学校的日常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教学中融入综合素质教育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并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呢,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一、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综合素质对他们以后就业及生活的影响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做人、团队合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做人就是要培养高职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做到双赢,就必须学会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帮助他人,要做到与同事齐心协力,这就是团队合作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得具备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要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实际的生活本领,乐观的稳定的情绪,等等。而这些素质,恰恰是现在这些学生所缺少的,也是不被他们重视的。所以,在上课开始,通过ppt演示一些成功人士成功的案例,特别强调综合素质在他们成功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用生动的事例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综合素质对他们以后就业及生活的影响。思想上重视了,行动就有了原动力。
二、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情感是一种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及人的具体需求之间的关系,是人关于客观事物及自己实际需求的一种主观感受,是由人的各种各样的经历而产生的喜、怒、哀、乐等的情绪表现。在这些情绪中,良好的道德情操能使人健康愉快的生活、喜欢交际并擅长交际,促进人格魅力的形成。因此学习教育就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具体感知和课堂的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使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能被社会接受的优秀人才。语文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
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处理自己问题的能力。遇到事情不要怕,要学会冷静的分析问题,告诉他们当现实与理想产生距离是,不要悲观失望,不要自暴自弃,要采取一种积极的、耐心的、宽容的人生态度。要对未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四、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在多种形式中获得知情并举的教学效果
列宁告诫人们: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进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德育教学,让学生情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要改变原来老师自顾自的讲,学生被动听的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理应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进行课堂交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让学生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具备认识社会、评价社会生活的能力。比如我们进行的开放性试题培养法,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自我意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五、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利用积极向上的互动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课后,利用教材中古今中外成功、成才的事例鼓励学生;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积极德育激励学生,帮助他们解除成长中的困惑,找到成才路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学生,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让“爱”作为教学的主题,用爱心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步步向上,培养他们的积极德育。不管在课上还是课下,老师要走到学生中去,让自己融入他们,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使师生德育交融,关系和谐,以优化教学效果。高职语文教学的方式与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领悟到道德与人性的真善美,改掉原来的不良习惯,懂得做人的真谛,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教材上的东西,学到如何操作工具,如何制作工件,而且要让学生学到适应社会的本领,让学生在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不断的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这才是全面的职业教育,也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接受的教育。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
篇7: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正视当前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并对职业能力的内涵有基本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高职语文教学现存不足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不足的存在,不仅会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影响,而且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产生影响。必须切实加强对其的分析,就当前看,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1难以意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当前,很多高职学生错误地认为,步入高职院校主要是学习技术,而语文教学似乎与学生的技术知识没有关系,所以难以意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将语文看做是可有可无的学科。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势必会降低,所以很多高职语文教师就迎合学生的需要,所开设的语文课程的课时量较少,更多的是注重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看似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由于语文素养和知识的缺乏,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产生影响。当前,不管是高职学生还是高职教师,在语文教与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作用。
1.2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难以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各大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很多高职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往往由于自身能力原因而难以在用人单位中扎根,很多看似职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社会中显得十分脆弱。究其根源,虽然一些高职学生掌握了一些技术,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将所学的技术知识进行改进、转化和吸收。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较弱,导致所学的技术知识难以转换到实践中应用。加上高职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在礼仪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养,不仅能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彰显学生的外在气质,还能为学生在今后的求职和履职过程中带来帮助。但是很多学生和教师由于忽视其作用,导致语文知识掌握不牢、应用成效较差等而导致问题频现[1]。
2.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在对当前高职语文教育现存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还应切实掌握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内涵所在。就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来看,其主要包含基本职业能力。其中,基本职业能力,主要包含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在职业活动从事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所以其属于最根本的生存能力。方法能力主要是在职业活动从事过程中所需的工作和和学习的方法,所以其属于根本性的发展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是职业活动从事过程中所需的人际交往和职业道德等行为能力。再从关键能力看,其虽然同样包含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但是其具体的内容有所不同。其专业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新工艺技术的理解能力;②职业适应能力;③过程优化能力;④质量意识,所以其是对专业能力进一步的体现。方法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全局系统思维;②整体创新思维;③决策迁移能力,所以其是对方法能力进一步的体现。再从社会能力看,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责任感;②群体工作协调能力;③语言文字表达能力;④良好的自信心,所以其是对社会能力进一步的体现[2]。
3.具体的培养策略
在对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高职语文教师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
3.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视角强化高职语文教学的开展。在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下,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应注重向技能教学的转变,但是不能忽视语文知识的教学,只有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技能教学为侧重点,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动力,将传统语文教学观念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交流等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而在交流过程中掌握学生面临的困难,这样在教学中就能有效地确保职场竞争技巧传输的针对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冲破传统思想带来的束缚,尽可能地开阔学生视野,从而更好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3.2以职业能力为宗旨强化教学考核工作的开展。因为在以往的高职语文教学考核中主要是对知识点的考核,尤其是学生在记忆能力方面的考核,所以学生往往只是被动记忆教师传输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机会很少,导致学生兴趣较低。在高职语文考核方面应加强对其的改革,在考核过程中始终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在今后的高校语文教学考核过程中,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核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考核,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成效。
3.3赋予“教”、“学”新内涵,实现高职语文知识的学以致用。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均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教,更多的是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学生的“学”,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更多的是通过语文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立足高职生的实际,除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外,还要选择短小精炼的散文,才能兼顾文本的多样性,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性地确定主题,并尽可能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寓教于乐,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其与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有机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3.4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侧重对学生文字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中一些职位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文字功底,例如:文员、记者、编辑。这些职位对求职人员的文字功底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能反映个人文化素养与实力。高职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3]。
4.结语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人才。新时期背景下的高职语文教师必须紧密结合高职生的特点,在新课改目标的引领下,分析和总结高职语文教学现存的不足,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高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赵旭艳.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0,02:28-31.
[2]马莉莉.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04:44-46.
[3]马振华.职业能力培养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6:97-98.
篇8: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形式,脱离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积极性。高职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探讨语文教学如何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高职语文教学需要我们确立新的理念,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与普通高中生相比,高职生相对文化基础差,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因势利导,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地注入“时代的活水”。如在教学说明文的时候,可以带一些实物,训练学生的逻辑说明能力;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训练学生的空间说明能力等。在网络文学盛行的今天,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网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在网络中如何规范使用语言,让学生选择推荐网络文学作品并开展一些评论等,这些都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高职语文教学应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日常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高职生面临着走向社会舞台的现实,因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日常应用文写作能力不容忽视。口头表达能力是影响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表达教学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与普通高中相比,更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应用文是人们交流信息、处理事务、联系工作、洽谈业务等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职校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走进生活,贴近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训练教学,从借条到收据、从采购申请到财务分析、从求职信到工作总结等,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学习或运用语文的“本能”,学生自然而然地由课堂学习扩展到社会生活天地。
三、高职语文教学还应注意学科间互动,渗透进学生的生活
现阶段高职课程改革要求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教师应认清高职语文教学的任务与作用,让学生将学习专业知识与学习语文相结合。如,在教学课文前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自行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做“老师”,向师生展示自己的查找结果,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评价。在口头表达训练课中,可以联系财会和金融专业的特点,安排学生“与客户交流”的教学内容,创设工作实景,师生共同合作,或由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银行柜员,或由学生互换角色,培养学生即兴讲话、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这样,不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而且与“能力、就业”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专业以及其他学科的探究热情。
四、高职语文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进行实际操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这个基本点出发,要求高职毕业生具有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获取知识和迁移知识的基本能力,因而提高自学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高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依赖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加以运用,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我们将“授人以渔”进行到底,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
篇9: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在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专业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育通过内容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文化,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通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同时,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职业技能,满足多种社会职业的要求,从而使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作用
首先,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能够很好的把人文融汇于教学当中,从而帮助学生较好的认识人生、认识社会。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比如通过经典美文和古典诗词赏析,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塑造完美的人格。其次,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观念。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除完成基本的语言文学知识传授功能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专注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中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直观、形象地向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寓理论教育于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模仿榜样人物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坚定理想信念。然后,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当中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工具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是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而这些能力都是现代社会给从业者提出的职业要求。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了这些知识,就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职位需求,更好的适应职场变化。
二、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将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职业院校当中,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对于语文这种基础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高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更好的意识到语文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利用语文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情,比如写信、写演讲稿和社团活动计划书等,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学生阅读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做好日常语文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结合专业实际完善教学内容。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语文教学应充分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职业院校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通用的,内容过于陈旧,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符。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注重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的适应职场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口语训练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即兴发言、课前十分钟演讲、辩论赛等都是很好的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语文教学与职业要求进行充分结合。比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产品说明书、营销计划、调查报告等;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对学生口语表达和应变能力的锻炼,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交谈与沟通的基本原则。
3.合理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职语文课堂上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特点,能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为生动形象的图画,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并且富于色彩,为语文教学创新出一个更新的教学审美背景,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理解课堂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要想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发挥语文对高职学生的引导作用,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联系,结合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发展目标优化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篇10: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1慕课的定义及作用
(1)慕课的定义。Moocs又称为慕课,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教学模式,由于是在网上进行的教学,所以可以同时给成千上万的学生上课。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吸收到更加多元化的理论知识,以及一些相关专业的教学技巧等,通过与不同地域和年龄的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足不出户就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国的关于语文方面的最新信息,可以与不同肤色的学生来探讨关于高职语文方面的不同见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潜能。(2)慕课为高职语文教学带来的益处。高职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会涉及到。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慕课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形式变得更加开放化,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大和更广的市场空间,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更多地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对于语文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帮助,让高职语文的教学真正做到与世界接轨。
2慕课教学模式推广应用的准备
(1)对慕课体系进行深入了解。慕课对于教师来说都会有一个基础的概念,在实际的高职语文应用中,教师要首先对慕课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要对于慕课教学的整个体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学习,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指导思想,所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理论知识不能够分割开来,要有机融合到一起。将理论知识作为一个基础,在此之上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延伸和发展,这样才能够使得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化的教学链条,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培养。(2)慕课教学模式要结合实际。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院校的特点,要想让慕课发挥出更好的效应,就一定要注意教学构建的可行性。除了要借鉴一些成功的慕课教学的例子之外,还要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环境、本市市场对于学生的就业需求等等,综合以上因素针对本校的学生来制定出一套确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学习和实践都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使他们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增长。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总结经验,完善慕课教学。(3)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一个风向标,掌控着教学的整体方向。所以在进行慕课教学之前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有了教学目标才能够很好地确定一个教学的总体方面,整个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开展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固定不变的,那就是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大的目标确立了之后,教师就要对于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找出就业率不高的问题所在,然后把这些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确立一些阶段性的目标,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进行实时的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以慕课促进高职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1)高职语文慕课教学中融入计算机知识。现代的社会中计算机已然成为了一个主流的工作必需品。在语文的教学中融入计算机的元素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另外一方面能够增加语文课程的趣味性。在阅读部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阅读文本来让学生进行课程的简单设计,以慕课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公开授课。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很多的计算机技术,这种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全程给予意见和帮助,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程的学习。(2)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慕课的学习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让学生接受不同类型的语文教学形式,然后通过对比和讨论来达到多样化的教学延伸的效果。这种形式能够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尝试新的教学形式,能够给语文的教学带来创新化的发展。例如在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困难的写作部分,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不同的慕课写作技巧方面的学习,然后课后不同组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然后教师再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的形式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3)将生活元素加入到课程当中去。在高职语文慕课的教学当中,利用社会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利用自身学习到的知识来进行独立的思考,根据自身的认识来判断对错,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社会上的问题,从而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以语文慕课课堂作为一个小小的平台,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能够让语文慕课教学中的内容进一步升华,从而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4)增加学生在慕课中的参与度。现代化的教学提倡学生参与到课程中,在慕课教学中也要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中去。在网络教学中面对不同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去,切实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当中去,而不是只是走过场似的学习。(5)强化校企合作的环节。慕课的教师不一定非要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请一些企事业单位中的在职人员来当高职院校的特约讲师,通过网络的平台来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将更多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来进行高职语文慕课的教学,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做到专业师资队伍共建。4结语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项重要的优势就是实践能力较高。所以高职语文的教学要进一步发展和进步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于高职专业人才的需求,才能够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学习到实际工作中能够用到的技能,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扎实和稳健,吸收更多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高,进一步满足企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篇11: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各式各样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角色定位更加清晰的过程中不断演绎着课堂的各种精彩。然而,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尽管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师的强制灌输依然存在,学生倾向接受式学习。笔者认为,课改的关键在课堂,我们教师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改变并优化滞后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差异,注重教学反思,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需要,不断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边城》一课的教学,从如下三方面就中职语文教学的优化略作阐述,不正之处请同行予以批评指正。
一、丰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一张嘴、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教学手段,不言而喻,单调的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中不断唤醒学生的潜能,实现认知、技能与情感三方面的和谐发展。例如在《边城》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湘西风景图片,并以“风声水声歌声谈话声啜泣声,声声惊残梦,乡情民情爱情手足情骨肉情,情情乱痴心”的对联引出课题。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浏览全文,感受意境,并结合自己的感受给文章的各部分起个小标题。
3.文本探究,深入感受。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走进作者、走进文本,看看那里的景、那里的人、那里的情,如:结合《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沈从文的边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小说中表现了哪些人物?请用几个词概括翠翠的形象特点,归纳外公的人物形象。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边城》内容,你认为,哪个字比较好?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情境的创设和学生自主感受,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泛读与精读、鉴赏与讨论的结合中,避免了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训练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尊重学生差异,满足多样学习需求
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每位学生都能所有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的能力等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层,承认差异,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虽然,《边城》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作品,但我们也不可能在课堂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同的感受,不可能对每一层次学生的心理获得做到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可以本文“美好亲情”的文章主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鉴赏要求,比如,对于语文基础较弱的后进生,应着重了解作者对湘西风土人情、优美环境的描写上,抓住文中所描写的翠翠、外公、过渡的乡民的形象,找出相关语句,着重理解、诵读和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小说的主旨。对于中等生,可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归纳、小结的要求,并找出自己喜欢的片段,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沈从文小说的风格。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优等生而言,可以加深对本文主旨的认识,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注重反思教学,完善设计方案
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后、在基本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教学进行自觉反思,包括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找到其中的不足与改进之处,并以此为新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一位负责任的反思型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方案,从而让学生学的更快乐、更主动。例如在《边城》一课,笔者在课后积极反思,找到了如下几处仍需改进之处:本文体现着边城民风的人和事,淳厚的民风、淳美的人情,值得学生细细品味,也是体会作者表达意图的一个突破口,但在教学过程中,因担心教学进度,没有给学生留出太多的探究空间,文本解读仍不够深入,学生体验不足,影响阅读效益。同时,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引导和感悟之上,讲解分析有余,但互动较少,生生深层交流与讨论仍显不足。通过反思,笔者找到了下一节课自己需要改进和调整之处,牢牢抓住中职学生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学生析文赏词,笑中悟道,实现中职语文有效教学。总之,课改的春风为我们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迎来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教师理应秉持新课标理念,不断改变并优化滞后的教学方法,尊重差异,注重反思,才能不断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使课改在前行的道路上再结累累硕果。
篇12: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部分老师对语文教学和文学教学的关系弄不清楚,甚至很多人认为语文教育就是文学教育,对此,叶圣陶在《国文教育的两个基本观念》中说:“国文的涵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学国文并不等于教学文学。”廓清认识,明白了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正确而有效地实施文学教育的前提,也只有从这个前提出发才有可能把握住文学教育乃至整个高职语文教育的核心。关于语文教育的归宿问题,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的归宿是:“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当然单纯依靠文学教育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的,但是,在语文学科中,“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又必须借助文学教育。可是在目前的高职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却是缺失的。虽然中国自古以来的语文教育都有或多或少的文学教育的成分,但是至今很少有人对高职的文学教育这一块进行调查、整理和研究,笔者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还没有文学教育相关的专门著作,在高职语文教育相关的教育刊物和学术刊物上刊发的有关文学教育研究的文章很少,甚至国外关于文学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同样也缺乏相应的研究。总之,我们的文学教育是既无传统可继承又无经验可借鉴的,我们高职教师在教授文学课的时候,基本没有正确的可供参考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唯一可凭借的就是高职语文新课程标准,其他的全凭个人感觉和自身修养。虽然如此,但高职语文课是必须要进行文学教育的。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对于高职语文课的文学教育问题有一点初步的认识。笔者认为,出现问题,一定要找到出问题的原因。高职语文文学教育的缺失是有原因的,找出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来找对策才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事情。
一、目前高职文学教育的缺失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刘真福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文学教育曾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段时间里语文课等于文学课,60年代文学教育却销声匿迹,80年代文学教育又开始复兴,到了90年代,文学教育理念更新,但仍未衍生出新教学体系,到了21世纪,语文界在高职文学教育理论方面都没有作出系统深入的研究。文学教育是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面,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精神成长。但是在现实的高职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却越来越显得缺失。眼下高职语文的教学变得越发技术化和工具化了,教师在课堂上对文学类文本的讲授越发缺少文学作品应该有的悟性、感性以及整体性的感知,教师也越来越缺少自身对文本的文学感受,更别谈对学生内心感悟的引导了,充斥在课堂上的几乎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程式化、模式化和概念化,还有在这一程式化、模式化、概念化过程中层出不穷的解题技巧,是对“形”的精雕细刻,最终导致“形”存“神”亡。除此之外,高职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考试体系也越来越追求所谓的科学化、客观化、定量化,甚至是主观性极强的阅读理解题、练笔写作题,也有标准答案,毫无灵活性。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高职语文课堂文学教育的缺失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是种种原因交叉作用的结果。
(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功利主义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
虽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教育部也于2009年制定了五年制高职语文新课程标准并将之宣传和推广,但是在我们很多中学,应试教育仍然主宰着教育形式。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眼光往往都盯着“升学率”这个目标。这种情况也延续到了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谓文学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过程,它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体验作家在作品中所表达出的深意、诗意和个性。在现在的五年制或者三年制的高职语文课堂中,文学教育的特点被消解,文学课几乎成了阅读理解课,目标就是寻求标准答案,文学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模式化和标准化。
(二)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特别是最新的《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问世,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了深广的影响。可是,很长时间以来,教师在语文教育中都特别强调其工具性的一面,而对于人文性的一面,则绝口不提,只重视知识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很多教师认为高职语文课的任务无非就是向学生传授一些语文知识,培养各种语文能力,对于更为重要的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健全人格则重视不足。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忽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厌其烦地把好端端的一部文学作品分解、切割,总结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主题内容和艺术特色;学生则被动地将这些主题内容和艺术特色死记硬背下来,本该是学生自己感悟、理解、表达,却最终都由老师代劳了。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智慧、感悟、体验、个性化、想象力、道德感、创造力以及审美意识等都在高职语文教育精心构建的知识体系以及文学教育的工具性和知识性的目标导向中消失了,逐渐把审美感受过程解构为材料运作过程,文学的整个审美世界被遮蔽了,文学的审美感丧失了。
(三)教学评估制度
目前,几乎所有学校的教学评估制度都是以考分为标杆,这就造成了文学教育以考试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完全失去了文学教育的本质。文学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学生的影响是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它侧重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就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等各方面,短时间内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这就导致教师固守陈旧观念,对文学教育顾虑重重,以教材为本,甚至认为教学就是教“书”,很多教师就照着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教辅资料等来“照本宣科”,采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强化训练,以使其符合现行的教学评估制度的要求。这样高职学生便很少有自由阅读的时间,更没有特定的时间来接受阅读指导,甚至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因为他们的教学方式已经模式化了,这是很可悲的。
三、补充文学教育内容,提高文学教育质量的对策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了高职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是缺失的,并且找出了文学教育缺失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姑且称之为对策。笔者认为,文学教育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现行教材为基础,与课文教学结合起来,适时补充足够的文学内容。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欣赏水平,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培养其高尚的艺术趣味,学习成功的创作经验,从而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学生的需要,编写适合“90后”“00后”的校本教材,并且课本要不断更新完善
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观点,教材的内容与性质可以从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加以理解。知识维度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反省认知知识四种类型。能力维度包括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与创造六个层次。其中,每一类知识和每一个能力层次又可以识别为若干亚类型。语文教材的内容和性质也可以从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来理解。教材的编写理念要有创新,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宣传实行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教材的编写者要转变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教材内容的选编一定要考虑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目前我们的高职生都是“90后”“00后”,编校本教材之前必须研究学生,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和需要。应当明确,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境界,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校本教材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二)充分挖掘既有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新的校本教材诞生之前,要充分挖掘既有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科教学活动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思想、方法和精神等文化的层次,这对学生深入地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一个善于教学的团队,我们的教师必须完善知识结构,转变教育理念。教师要认清: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文学教育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只有以人为中心,才能真正提高文学教育的质量,才能发挥文学教育的功能。高尔基曾经提出“文学即人学”的命题,文学教育强调的是育人立人的教育目的和功能,突出了文学教育侧重非智力因素开发和人格建构整合的基本特点,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良好开展创造了一个理念实施的空间。简单来说,文学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就是审美教育,是一种精神陶冶和感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磨砺的过程。人文,强调的是对人的培养和对个性的关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前者是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后者是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尊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处处依赖教学参考书,要敢于和善于对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做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解读,并且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地解读文学作品,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引导学生琢磨、体会、领悟文学作品的意图和匠心,真正挖掘出现有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
(三)寻找新途径,探索好方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强化文学教育的文学性,淡化其工具性,防止把人文性误解为思想性和政治性。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勇于尝试,探索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痛苦与幸福的感受,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这是语文的“人文性”所决定的。开放而有活力的文学教育课必须根据不同的文学教育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的文学教育方面的论文之后,尝试着采用了一些符合文学教育任务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笔者一直认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一些个人化的感悟,无论是否有道理,只要他能自圆其说,都应该积极鼓励,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终身学习的理念。笔者还曾采用过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一般是针对画面感很强的小说和戏剧作品来进行的。这种形式首先由教师创设情境氛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投入阅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和情感需求,来联想和定位作品中的人和事。接着是表达和呈现,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投入,通过演绎表达将文本世界活化为生活世界,并展示出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最后进行评价小结,师生共同来点评、修改和完善构想。这种方式是力求在文本世界、自我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想象、沟通和表达的能力。除了上面两种常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还尝试过发现研究式教学等方式,这些教学模式,笔者有的是参照前人的实践总结,有的来源于自己的设想,但总的来说,这些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来主导,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各自的潜能,注重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文学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勤于总结,学会创造。文学教育的生命力和活力只能存在于师生的共同创造中。
篇1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和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个性心理方面趋于向稳定、成熟方面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高中生在求知欲方面更加旺盛,考虑问题谨慎,凡事经过深思熟虑后,在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才表露自己的想法。他们经常喜欢模仿成年人思考、处理问题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好怀疑、爱争论,对现有的书本知识不满足,喜欢对新事物的探究,希望别人对自己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希望摆脱大人的束缚,发挥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独立生活。但其本身克服苦难的毅力不够,容易出现困惑、焦虑等现象。他们有着自己的广阔思维空间,自由地抒发个性体验。现代的教育工作中一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写作的个性化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将个性化作文写作坚持下去,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能够用文字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思想。平时鼓励学生写周记、随笔,锻炼他们通过文字写作来吐露内心情感,消除对新的学习生活中持有的担忧和恐惧心理,热情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充满信心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思考,发展健康独特的个性,了解学生的特长,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杭琳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成一种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视野开阔、增长见识、开阔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写作,努力展现出最出色的一面。
二、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高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现代语文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性的影响。作文教学在前辈的教学工作中相对积累一些可借鉴性的经验,但时代发展的不同,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对自身素质的提升也要同步进行。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人格修养的优劣,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高中作文教学工作中,其本身的意识、知识、观念、能力对于作文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个性化风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自身必备知识的加强是必然,对于国内外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和创痛教学中的精髓要合理吸收、运用并传承下去,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和自身素质。在教学工作中时刻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在自身的教学方法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加强自身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自然教出的学生也会个性鲜明、灵动,因此,教师必须在文化、思想、情感等方面具有足够的品味、活力和能力,敢于向过去挑战,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除了有本体性知识以外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在带领学生走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一个成功的教师是在不断自我创新、自我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的,只有在汲取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之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带领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
三、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要注重体验社会实践
传统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空白,缺乏真情实感,对于某件事情的叙述似乎用很平淡的词语直接叙述完,没有一点感情色彩,甚至出现一些虚假性的编造现象,严重者甚至还有抄袭模仿、作文雷同的现象,每次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总是应付性的完成,久而久之面对作文写作,学生们开始出现厌倦、害怕等现象。其本质原因与传统的封闭式的作文教学环境有一定关联,学生对于自己一无所知的事物当然无话可说。文学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社会生活,因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然后鼓励学生记录接触过的某些事物或建筑,加上自己内心的感慨,用文字叙述出来就是一篇好的文章。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倡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由发现、感受、体验并尊重学生对自然、社会的真实感受、活动体验、人生思考。在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和感受生活的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自然和自我,对于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要真正懂得,鼓励发展自身特长,着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自己的独特解读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培养,进而培养参与作文写作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写作能力。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出现在美文佳作上面,更重要的是对活动体验的认知能力的提高,没有情感的文章,即使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震撼读者的心灵,高中语文的个性化作文写作主要是将社会实践、个人情感、教师的自我提升和学生的个性创新结合起来,在对传统文化精髓有一定传承的基础上加进时代所特有的气息,才能更好地展现个性化作文的独特之处。
篇14: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残留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新课标的彻底贯彻,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无法满足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根据笔者的调查与研究,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灌输式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低下
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效率低下,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无法达成新课标提出的目标与要求。
(二)教条化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不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调、陈旧的教条化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流程化地、呆板地展现给学生,不仅制约着学生的语文思维,而且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理论化教学,偏离学习的本质方向
教师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过多,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抽象的、孤立的理论性知识,学生只学会了简单的读和写,却不能将理论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这偏离了学习语文的本质方向。
二、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必要性
(一)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由于高中学生必须要面对高考的压力和繁重的学习负担,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其兴趣的培养。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二)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育体制改革,倡导的是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必需的读写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具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增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高中语文趣味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实施趣味性教学,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它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对于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那么,如何实施高中语文的趣味性教学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以作抛砖引玉。
(一)使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实施高中语文的趣味性教学,首先要从教学语言风格的转变开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语言往往比较严肃、古板,这对在新时代环境下成长的高中生来讲,是枯燥乏味的。时间长了,容易降低学习兴趣,造成成绩下降。高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摒弃一些比较陈旧的模式化语言,多尝试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从课堂的开始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教师应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少使用或不使用偏激性的语言。通过运用教学语言的技巧,可以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采用创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大胆地探索,勇于创新,借鉴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采用一些已被证明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强制灌输式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了。因此,教师在实施语文趣味性教学时,可以进行创新并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例如,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灵活讲解,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还可以组织趣味性竞赛活动等。通过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趣味性教学的优势,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其能够运用影像、声音等把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表达出来,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内容丰富的课件,增添课堂趣味,加强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播放出来,这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也可以弥补单调枯燥的教学语言的不足,同时又能增强教学趣味,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篇15: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自主阅读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放性强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养。语文课文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所以,语文课堂上应该利用一切方式还原和丰富生活本身,通过读透文本,读懂作者思的想,受到启发,使课堂变得富有生命力和活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文字领略生活,增强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和语文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二、自主阅读的原则
自主阅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阅读要将个人感悟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在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阅读行为的主人,所以,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外,老师都要留出一定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尝试感悟文章的思想,而不能满堂都向学生不断灌输知识,把学生看做接受知识的容器。
(2)自主阅读要和老师的指导相结合。虽然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人,但是若没有老师的指导,则很容易出现学生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没有方向地阅读的现象,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主动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如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读懂文章的内涵。
(3)以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核心。阅读能力就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4)将课堂内外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是课内阅读,而课外阅读主要是对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5)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是否积极主动、阅读的内容是否多样,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见解。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阅读实践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会主动阅读。要想高中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讲读有关作者的写作大背景、生平事迹、才华和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有趣小故事,能吸引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使学生对作者产生好奇心。高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思考问题上已经拥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思维尚未固定,抽象思维占据优势,逐渐向理论型抽象思维靠近。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文以外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看到读物就激发阅读兴趣,不仅开阔视野,还大大提升欣赏作品的水平。
(二)构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阅读是学生吸取书本知识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该构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确立学习目标,明确阅读导向。在讲解课文前,老师要让学生预习一遍,然后师生共同商讨并且确立本课学习目标。老师应先概括自主阅读的提纲,并发放给同学们,提示学生如何按照学习步骤自主阅读。
(2)激发学生兴趣。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怀有期待和好奇心,这就要求导语设计得非常巧妙且富有激情。
(3)向学生提问,引发学生的质疑。巧妙地设计问题是自主阅读教学的关键,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素养,不断摸索出可以有效提高自主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篇16: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可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之中利用网络信息帮助教学,提升教学的效率,这个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较大的趋势了。但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网络信息的应用还不是非常的熟练和成熟,所以教师应将网络技术在语文课堂中有一个更好的应用,让整个课堂变得更为高效。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熟练地运用网络技术去帮助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网络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应突出重点
网络教学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教学模式,但是高中语文毕竟是语文课,语文课是有一定的文本特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对整个文本进行一个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熟悉整个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理解文本方面已经不仅限于简单地浅层次理解课文,而是要对文章有一个深层次方面的情感体验。比如说,有这样一节网课,是对《雨霖铃》这篇文章的解读。整首词主要利用的是一个幽冷凄清的秋天的景色来衬托出诗人和自己的情人之间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这里面是一个离别之情。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是让学生先随着音乐进行朗读的,这是为了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较好的氛围,然后教师再利用网络提供一些与词有关的大量的信息。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教学的信息量不够集中,如果只是一个画面的话是可以较好地说明问题的,但是如果是多个画面在一起就不能够较好地表达出问题了,甚至于这些画面还会产生自相矛盾的问题。最后教师虽然让学生积极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了,但是学生在一起讨论的却是与整个文本没有很大联系的东西,关注点不在文章上面。这就说明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重点不够明显,对于文本的分析鉴赏也不够,对学生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也不够,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所以说,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顾及到语文的特殊性,在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语文中蕴含的人文性、规律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二、网络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应引导参与
学生的参与是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授课要求,通过学生参与能够实现课堂的良性互动和主动学习。在这里以作文为例,探讨高中生的课堂参与。作文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语文考试中所占比分最大的一个部分,也是语文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是难度比较高的,作文不仅仅是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程度的体现,也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将网络技术运用到语文作文的讲评之中,让语文作文的评讲工作和学生的写作一同进行,让整个语文课堂的效率变得更高,并激发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欲望。由于网络技术在信息含量方面是比较大的,而且在形象方面也是可以较为直观的展示出来的。所以,教师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是可以同步完成作文评定的。教师在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的时候,要最大程度上给学生创设一个较为宽松舒适、民主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或是看法,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评价,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一些互相性的评价,如此,可以形成一个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精确的作文点评,较好的网络技术应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写作方面的欲望,让学生写出一篇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语言文字应用较为得体的文章。
三、网络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应丰富体验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它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开辟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网络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有一个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一些诗词的教学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意境,就可以利用一些音频文件,以跌宕起伏、富有情感的声音,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诗人所创造的情境之中。比如说,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播放著名的艺术家夏青老师所吟诵的这首诗歌的音频文件,在声音的基础上,再用PPT配上一些天姥山的美妙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李白笔下奇特的山上风景,让学生深入诗人所描述的世界当中,更好地体会诗人在此意境之中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还可以较好地深化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体验和体会。语文教学是比较注重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体验的,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教学当中将这四个方面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多彩的、丰富的、鲜活的文章意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举个例子,教师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威尼斯》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威尼斯的风光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其中美好的景色,理解诗人心中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较好地利用网络技术可以丰富语文的内涵和情感。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发达,语文教学中已经不可避免地会用到网络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内涵。教师要学会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鲜活起来,让整个课堂的效率有所提升,让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有所提高。
篇17: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迷茫
课程改革推进着教育改革,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已经注意到课堂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努力让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得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限定在教学目标等既定的教学框架内运行。如曾经很经典的教学故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教学活动中,内容精当,层次清楚,节奏紧凑且学生活动充分、回答清晰的优质课却被外国教育人士全盘否定。理由是“既然学生都已能回答了,这堂课干什么还要上呢?”获得四川省赛课一等奖的资阳安岳中学陈鸿鸣老师的《沁园春·长沙》被誉为教师主导的示范课,但是我学习之后发现教学方式是多样的,让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多,和我们平时上课的区别很大;但是我学习过程中总感觉缺少了什么,原来是缺少了诗歌内容的审读与理解,缺少了活动的依托。如此,人文性是充分展示了,而语文的工具性却很微弱。这些其实就是教育价值取向出了问题,课堂的花架子好看,但是不实用;课堂应该是学生提问,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回答解决的课堂。但是我们课堂上虽名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努力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问题还是老师提,教学流程还是按照教案走。于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学生是否有收获很难体现出来。因此,重新对课改下的素质教育课堂再审视、再定位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二、审视与定位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掌握理念,提升教学品位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理念的武装,需要理念的指导,更需要新课程理念的运用。现在以黄厚江老师为首的一些教学一线专家提出要回归“本色语文”,也就是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让语文课堂有语文味。现在的示范课没有不用多媒体的,一个同事开设《兰亭集序》的公开课,竟然以周杰伦的《兰亭序》的MV作为导入,以此煞费苦心的创新却获得“混淆视听”的评价。因此,我们在素质教育的高中语文课堂要吃透工具和人文统一的理念、学习和发展并列的理念以及“大语文”的多元理念。如果没有很好地以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技能掌握和语文思维的锻炼为教学要务,提升教学品味;那么,我们的课堂价值取向就极有可能出现偏差。可以说,没有理念的语文教师是平庸的教师;没有理念的语文教学的价值是值得质疑的。教学的品位应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和努力提升的,那就要深入学习新课程与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让新课程教学思维先行。
(二)注重内涵,提升语文素养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事情,高中语文课堂也应该让学生生出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意识;但是学生的主动性发挥需要一定的基础、能力和方法。新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我们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总阅读量在300万字以上,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尽是数量衡量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如我在苏洵《六国论》教学之前,让学生借助历史知识,收集历史知识,说说写写“秦灭六国的原因”,然后再让学生找资料看看苏洵生活的北宋时代的现状。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既能学习到到苏洵论说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论证有力的写作艺术,获得议论文写作的方法;又能继续提高学生的观察感受与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他们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获得个性阅读与创新阅读的思维。当然,课堂上也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课文的中文言文知识点,获得内容的理解。
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语文读本》上的贾谊的《过秦论》、苏轼的《六国论》以及苏辙的《六国论》,从而在文体写作技法的学习方面和对同一历史事实不同层面解读的感悟能力上获得训练和提升。另外,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定位应该是用互动凸现显教学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在多维的对话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现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与思考,着力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效果。当然,教师的个人教学艺术也要重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如教材处理的方法与训练的侧重一致性的研究与落实,教学结构和组织形式的灵活与个性元素注入的预设,这些都是教师自身应该思考和定位的,如果模仿沿袭可能会出现邯郸学步的情景。
总之,鉴于我们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人文倾向一边倒,动辄以问题互动来诠释新课程理念与素质教育的情形,再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进行审视和定位,能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能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获得课堂学习的自主与主动性;如此,课堂的活动,教学的质量,才能有价值,有效果。
篇18: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制定可行教学方案,有序开展作文教学
例如教师在开展高三阶段作文教学的时候,就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作文水平,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开展作文教学。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对于语言的运用和文章结构的布局已经有一定的把握,只是在作文的表现力和渲染力方面略有不足。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立足于作文的主旨,对作文进行艺术加工,以提高作文的精神内涵与艺术品位。以记叙文中的写人记事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着作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和事迹等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这些细节之处入手,对作文人物的精神、性格与能力等进行着重地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在将作文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的同时,又要着重突出其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这样既可以很好地体现文章的层次性,升华作文人物的形象,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拓宽学生阅读范围,积累作文写作素材
很多高中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觉无话可说或者言之无味,无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阅读面较窄,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积累。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想认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学会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高中语文教师除了教材中的必读书目以外,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作品供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以及记录自己阅读完作品后的心得与感悟,这样既可以将作文课堂教学有效延展,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将阅读与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大量的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经验,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和细节描写,体会到语言应用的艺术性,从而提高自己写作时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思想性。
三、注重作文仿写练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意识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掌握语言应用的艺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语言描述方面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和结构严谨,在情感表达方面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读者在感叹文章语言运用精妙的同时,明白作者的所思所想。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又需要学生进行不断地揣摩和练习,而对优秀文章进行仿写练习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选取优秀文章作为范文,详细向学生讲解范文在语言的应用、文章的构思、思想的表达和论证的方式等方面的精妙之处,以及范文的开篇布局和首尾的处理方法,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对范文的结构和语言的理解与把握进行仿写。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对优秀范文进行合理解构,吸收范文中的精髓为我所用,又可以增强学生作文时布局谋篇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语言运用、文章结构和段落转换等方面进行精雕细琢,使文章的层次、思想的内涵和表达的艺术都得到很好的展现。
四、鼓励学生创新写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加强学生的.仿写练习,更要注重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否则即使学生掌握了语言的合理运用和文章的布局谋篇,最终也只能是千文一面,无法体现每个学生作文的独特之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仿写中学会变化和创新,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提炼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结构安排对其进行展现,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划定文章主题范围而题目自拟的方式,让学生开始文章写作,这样既对文章有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又没有给学生更多的限制,让学生在文章选材、主旨立意和表现空间等方面有充分的自由度,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对需要表现的主题进行阐述。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在语言运用、文章结构和情感表达方面自然会体现出各自的特色,教师在阅读的时候也不会有味同嚼蜡的感觉。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作文点评的方式,随机选用部分学生的文章作为范文,对其语言运用和结构布局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明白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做到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又可以让学生从范文讲解中受到启发,从而找到更好的表现自己想法和情感的语言方式、结构布局和文章类型。
篇19: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美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召唤结构的用处所谓的召唤结构是:经过阅读作品,既可以丰富读者的情感及摸清故事的头绪,还能留有相应的想象空间,使读者在阅读的途径中能够自主探究。作品中为读者供应的“意义未定”与“未知点”称作“召唤结构”。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可以运用召唤结构来扩展一些思想及内容,经过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及思考能力来对作品展开更改及创新,想象文中没有牵涉到的内容及思想。显而易见,召唤结构亦具备了引导性和导向性,能够把读者引入到原作的思想当中去,为读者供应一个发展思维的平台,能够让其生动、形象的发挥创造性思维。
二、在美学视野下,增强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的教学水准的有效措施
1、在小说的阅读实践中需以体现学生的主人翁的地位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老师通常是以自己讲授为主,很少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因此,在美学视野下,老师一定需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及阅读方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引发他们喜欢小说作品。学生在阅读小说作品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联想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等来研究文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品尝、感知及体验小说作品中良好的素养及精神,学习出色的写作方法。在高中的小说阅读教学中,老师必须指引学生在阅读途径中学会扩展、不断完善小说作品中的“未知点”及“意义未定”因素,进而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达成自己的“创作”。而不是只学习解题及答题技能等,束缚了自己的思维。
2、运用期待视野来增强学生学习小说作品的兴致
兴趣是学习小说作品的前提,在高中的小说阅读教学中,如果想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准及教学质量,老师必须先要增强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形成阅读期待,包含定向期待及创造性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做深入思考,跟随着故事的头绪走,主动地思考及探究小说课文中的问题。在运用期待阅读的途径中,需要用本身所具有的生活体验、文学素质、审美体验来阅读小说课文,在创造性期待中尽可能的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小说作品中的内容和思想,体悟课文中的美学价值所在。
3、采用召唤结构来还原作品
小说中“未知点”及“意义未定”等可以当作学生学习小说作品的意识桥梁,推进其对课文的想象及创新。在高中的小说阅读中,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填补课文中的缺陷,经过自身的知识经验、联想力及思想感情等来对文章延伸扩展,创造出课文中最美的一面,亦是原作想要表述的思想。比如,在讲授《阿Q正传》这篇课文时,学生能够经过自己的联想能力及想象力等来更改及创新课文,抛弃以往的写作思路,联想阿Q日后的发展是怎样的,运用现代人的思想来分析阿Q的精神是否可取,能否适应现代人的思想发展。总而言之,由于高中语文小说大部分来自名著,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及价值。因此,在美学视野下,老师需要提升学生对高中小说课文阅读的主动性,改良阅读方法,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及创新思维的空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及教学效率。
篇20: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书法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以及现状
根据出土文物的佐证,中国最迟在三千五百年前就发明了文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记录、交流的国家之一,中国人书写汉字的历史十分悠久,在长期的书写过程当中,中国人形成了许多有条理的、框架宏大的、体系完备的书法理论与书法教学经验。中国的书法,用变幻莫测却有规律可循的线条与笔画,填充了空旷的白纸,美轮美奂,异彩纷呈,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一道文化景观。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说,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书法的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需要在语文课中,使用大量的教学时间进行教学的,对于书法,也是需要学生使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课下的学习以及巩固。高中语文教材对于书法的教学是极其重视的,在高一语文教材必修第一册的“梳理探究”这一环节,就有大段的关于古代以及现当代书法鉴赏、学习的篇幅。所以,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也是对高中语文的书法教学,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考取得的分数对学生的未来,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而在高考试卷的评判当中,学生书写优雅与否、清晰与否,对分数的高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学生的答卷越清晰、字迹越好看,评卷老师的心情就会越舒畅,所给分数就会达到极致。反过来,在高考与其他各类型的考试中,有不少的学生学习不错,在卷面上呈现的知识点颇为精确,但就是因为书写混乱不清,阅卷的老师经过努力也认不清,最后只好按错误处理,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人生发展前途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由此可见,书法的训练,尤其是硬笔书法的训练,对于学生试卷的解答,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应当将硬笔书法的教学置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书法的教学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更长远的是,通过潜移默化,可以让学生深入品味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韵味,增强中国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艺气质,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长远的积极的影响。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当今的语文课堂上对于书法的教学,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首先是由于语文教师对于书法教学的忽视,以及学校在教学资源上的提供不充裕,所以在当今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书法教学,呈现出了边缘化、淡漠化的状态。其次,即使有的语文教师根据课程的要求,开展书法教学,教师也大多因为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书法教学的培训,使用效率不高或是错误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书法教学,这样,即使学生付出颇多的心血去学习以及练习书法,也事倍功半,从实践效果来看,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如何提升高中语文书法教学的质量
(一)要从政策上以及态度上支持高中语文书法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书法教学,首先需要的就是学校在条件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师生对这件事的重视。第一是学校方面应该做的事情,学校应该首先明确书法的学习对于语文以及其他各科成绩的重要意义,在高一以及高二年级,安排足够数量的书法教学课时,应当积极联系出版社,为学生订购书法学习配套教材,为学生学习书法、师生之间互相切磋提供教室。同时,学校方面从激励学生苦学书法这一角度考虑,应当多多举办类似书法竞赛、书法节之类的活动,促使学生们踊跃参加。第二,教师要对书法教学予以重视,把眼光放得长远,不能被分数的功利性牵制,应当从学生的终身素质的培养高度着眼,在高一、高二阶段,尤其是高一阶段,教师应当侧重于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以及文化的熏陶,尤其注重对学生书法的教学,而在布置练习题方面,应当尽量以做精题、精做题为主,避免因为学生陷于题海战术耽误了学习书法、陶冶情操的宝贵时间。另外,身为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当在课余时间积极充电,学习更多书法以及高中书法教学的知识,这样书法教学才能丰富多彩,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
(二)关于教材、字帖的选择
在高中书法教学上,光有学校方面的主动,以及教师的辛勤奉献,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学校以及老师采取了并不是很理想的书法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学习书法的效果同样会大打折扣,这是由于学生个人的书法写得怎么样,学生个人的天赋以及认知的差异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学生只靠对学习的激情以及长期的坚持是远远不够的。高中生如果想要练就一手优美的书法,并且形成鉴赏书法的深厚素养,还是需要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辅导以及训练。首先,教师要慎重选择书法教学的教材范例。当今的社会风气异常浮躁,书法出版物鱼龙混杂,有很多字帖、教材是不适合高中生临习的,比如说很多当世所谓名家的字帖,其实只是徒有虚名,仔细看来笔意媚俗。但是可悲之处就在于,高中语文教师,往往对学生临习的字帖不加甄别,让学生胡乱去书店买字帖临习,但是,学生的鉴赏能力赶不上老师,往往会买一些粗制滥造的字帖,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练字的成效低下,甚至会越练字,书法越差。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进行书法教学的时候,没有为学生选择好临习的范本。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在为学生选钢笔行书字帖的时候,以邹慕白的行书字帖为最佳,因为邹慕白的行书,不仅笔画构造相对简单,而且笔意连起来看,具有藕断丝连之感,适合高中生进行答题以及快速书写。在为学生选择钢笔楷书字帖的时候,需要注意学生的性别、天赋,现当代书画家的字帖,是不适合给高中生练的,因为当代的楷书字帖缺少意蕴。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们可以多为学生们选一些古代书法名家的字帖进行教学。一般来说,女孩子适合学习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三门记》、《胆巴碑》的硬笔化字帖。赵孟頫的楷书,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女孩子多临写赵体的硬笔楷书,可以养成柔中带刚、风姿绰约的形态。而男孩子则更适合学习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玄秘塔碑》的硬笔化字帖。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男孩子临习柳体楷书,不仅与男孩子阳刚的本性相得益彰,而且可以培养男孩子的骨气。对书法天赋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习唐代钟绍京的《灵飞经》的硬笔化字帖,《灵飞经》是唐代小楷的巅峰,堪称字字飘逸,字字绝妙,天赋好的学生临习《灵飞经》,可以增添飘逸峻拔之气。而对于那些较为欠缺书法天赋的学生,教师应当指导他们使用薄薄的描红纸,附着在语文教材之上,每日坚持描画印刷体的文字。因为印刷体的铅字,有着横平竖直的显著特点,既没有结构上的灵巧,又不要求写字时候的腕力,所以即使书法天赋很差的学生,只要坚持描写印刷体文字,也可以最终做到在答卷的时候字迹清晰工整,即使不能加分,也起码可以做到不扣冤枉分。
(三)关于学生练习书法,字帖临写方法的思考
在高中语文书法教学当中,即使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做了合适的字帖,但是如果在指导学生临习字帖的时候,培训方法不得法,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现在的语文课堂上书法教学,教师往往就是让学生买字帖,不再进行学习书法方法的指导,学生也不了解学习书法的方法,因此学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单纯的去描字帖上面的描红纸。这样,学习书法的效果不会太好。其实学习汉字书法的最有效方法,在古代就基本已经成型了,古人常常这样进行书法教学,那就是描红、临摹、创作有机结合,三者缺一不可。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代人练习书法有充裕的时间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当代的高中生,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还有大量的其他课程作业需要完成,因此,书法教学中的描红、临摹、创作,都不大可能被分配到足够的时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可以如此布置作业,每日只练习字帖里面的两行字,在描红字帖之前,先对要描红的.部分进行临摹,之后进行字帖的两行描红,描红之后再对这几个字怎么写进行反思,反思过后再一次临摹,最后进行创作,也就是自己写两行字帖以外的内容,创作的内容以规定背诵的语文文言文为主,这样的书法学习作业使得描红、临摹、创作三者有机结合,总共练字的内容只有8行,这样既不会因为学习书法给学生造成太大的负担,又可以督促学生背诵课内文言文。
三、总结
高中语文硬笔书法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师不仅应当足够重视对学生书法技能的教学,也应当深入研究字帖的选择、学习的程序。
篇21: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熔铸人的精神,有利于青少年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体现出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较现代文,文言文前进的脚步仍然迟缓,成效和付出还是很不成比例,文言文仍是广大老师头疼教而众多学子不愿学的“硬骨
篇22: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1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活动中很难有积极的表现,他们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机械式的记录笔记,他们是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工作中来的。可见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了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去死记硬背,根本没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当然学生的态度是需要进一步的端正的,而同时教师更应该进一步的研究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中的具体要求,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真正的树立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2.1师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关系,奠定情感基础
在学生们的高中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已经是较为成熟的了,所以他们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都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的。而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时,如果其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偏见,以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定学生好坏的标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能会做一些打击学生自信心的事情,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应重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学习环境,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这门学科,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2.2更加高效的应用多媒体课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媒体激素的出现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也都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应遵循适量、适时和适度的原则,不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下面我们以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再别康桥》为例,谈谈如何能够更加合理、高效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是徐志摩在再游康桥时写下的,他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到了康桥的美丽景色中,既表达了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使学生们驰骋在他想象的美丽世界之中,而教师就必须采用形象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语言将这些内容讲解出来。而在学习这首诗歌时,其重点内容就是对其的朗读,那么就应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在网络上教师可以下载一些朗读这篇诗歌的范本,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配乐、暂停和快慢等多种功能,那么学生就能够更加充分的掌握朗读这篇诗歌的技巧,从而提升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应实行分层教学的方法,以保证教学的兼容程度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个人素质水平是有着一定差异的,那么他们在学习语文这一学科时所具备的能力就也是有一定区别的,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往往都是会应用“一个标准”的教学模式的。那么教师通常都是更加重视成绩好的学生的,而忽略了成绩差的学生,这不但对这些学生是不公平的,同时其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发展也是会产生消极作用的。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应能够理性的看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应在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兼顾学生的整体情况,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从而提升每一名学生的语文水平。另外,教师还应多为学生安排一些课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们创造更加真实的语文学习环境,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举例来说,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趣味性较强的竞赛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参加,如课文朗诵大赛和语文知识竞赛等,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也提升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4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我国对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导致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从思想上就认为语文这门学科是枯燥乏味的,并且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们也就逐步的形成了语文学习就是考试技巧练习的这样一种观点,而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上课之间就应进行充分的准备,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们创设活跃并且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切实的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3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其效率的高低对于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而为了更加及时、有效的解决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就必须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的运用各类多媒体课件,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篇2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散文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重要培养学生的欣赏、理解、审美能力,尤其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因此,应该加强对散文阅读的教学,但是当下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缺点,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地对策加以改进。本文主要围绕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瓶颈及对策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瓶颈,然后提出加强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教学;瓶颈对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在传承中国的悠久文化,尤其是散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十分有帮助,但是由于当下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审美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瓶颈,不仅缺乏重视,而且没有科学的审美教学培养目标,影响到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促使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效果得到提升[1]。
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瓶颈
首先,在审美培养中,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对高中语文散文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一般都是进行文章的分段讲解,主要让学生了解散文的中心主旨大意,缺乏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难免忽视学生的审美教育。在当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明确的审美教学目标,影响到了学生阅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其次,缺乏对学生阅读审美过程的重视以及支持,在目前高中语文散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的是学生的阅读结果,而不重视对于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审美培养,一般来讲,当下教师教育关注的就是学生分析问题是否正确,答案是否与标准答案一致,在这种阅读目标培养下,难免导致学生在阅读中也忽视了审美能力,而单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进行散文的阅读。甚至部分学校为了提高教学的成绩,要求学生对于散文阅读进行有侧重点的阅读和分析,导致学生很难培养自身的散文阅读审美情趣[2]。最后,缺乏科学合理的阅读评价。高中的学生本身在进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很难准确的把握文章中心主旨大意,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一旦教师不能够给以正确和积极的评价,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丧失对于散文阅读的兴趣。若教师只是根据答案进行散文的讲解,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一定的限制,无法进行个人思维的想象,降低了学生的主观性,使得学生在散文的阅读中,无法对自身的审美与阅读能力进行锻炼与提升[3]。
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对策
第一,要创新语文散文阅读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能真正的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要把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性的开展散文阅读教学,注重在课堂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比如说在对《荷塘月色》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其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可让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甚至可以是背诵,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不断阅读或是背诵,使学生能够明白该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涵,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技巧。在这篇课文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掌握住景色描写的相关特征,并且能够利用景色来抒发自身的情感,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4]。
第二,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审美能力。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太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所以应该必须要加强散文阅读学习过程,同时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掌握住散文阅读的要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了解散文的表现形式,这样学生才能够渐渐的掌握住散文阅读的审美分析过程,从而不断提高散文阅读技巧,进而培养自身的散文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故都的秋》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对本篇文章中的重点以及所描写的景物进行分析,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文章的情感以及作者的情绪变化,也促使学生在不断的分析与教师的指导中,能够掌握该种类型文章的审美技巧。
第三,教师要给予科学准确的教学评价。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其评价对于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把握住科学准确的评价方式,能够在进行散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积极的发现学生散文阅读的不足以及优势,这样才能够及时的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尤其是在散文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内心活动,经过认真的剖析,学生才能够了解散文阅读的分析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5]。第四,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的问题而是要循序渐进,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解读示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慢慢的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增强自身的散文阅读能力,准确把握散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进而提升审美能力。例如,学习荀子的文章《劝学》,学生建立起来基本的审美标准以后,就能够在阅读中慢慢感受到文中的思想之美、韵律之美、节奏之美、结构之美、艺术之美,逐步增加他们的体验,渐渐提升他们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总结
在高中教学中,散文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着重把握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所以,面对当下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瓶颈,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审美教学目标,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散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另外最重要的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晓云.试论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J].快乐阅读,20xx,(18):52-53.
[2]嵇云霞.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xx,1(5):50-53.
[3]李静.高中语文的散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探究[J].杂文月刊:学术版,20xx,(23):288-288.
[4]丁永辉.“四招”解决“七百字瓶颈”——例谈700字瓶颈的“治疗方案”[J].应用写作,20xx,(11):47-49.
篇24: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中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内容最丰富、涉猎最广泛的学科,但是,传统的教学束缚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手脚,存在一些矛盾和困惑,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试图突破以往教学的局限性,深入到新的教学领域。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感触颇深,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切磋。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为教学方法,它要改变的是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师生共同参与某项生活化的活动获得对言语的感受、领悟,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语文能力。教师是生活化活动方式的设计者,在课堂教学中也是生活化活动的参与者,师生是民主、平等的交融关系,生活化教学促使师生认知、情感、个性等的整体参与,使教学成为人与人之间的碰撞、融合、对话。由此,教学艺术也便升华为一种教学精神,或者说是教学原则。作为教学原则,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追求将促使语文教学实现两点转变:1.由知识的传授到言语感受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强调知识的获取,希望遵循知识→迁移→能力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应当承认这种思路对组织教学的价值,但个体言语发展的客观实际证明了学习母语往往可以越过知识,从直接的言语感受中获取能力。语文教学对此应当有充分的认识和估价,否则便易陷入无意义的繁琐。2.师生关系由主从关系到对话关系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为主、学生为从的关系十分明显,即使是启发教学,也是在教师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的情形下,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教师预设的目标。当然,这样做本也无可厚非。但在教学中总是强化着教师的施与和操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个性的培养。对话关系也并非否定主从,只是强调可以是教师为主,学生为从,也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从,教师与学生彼此启发。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情感变化决定教学内容,改变教学过程。师生双方应当是彼此敞开、彼此接纳和相互沟通。
二、教师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带进课堂
据调查,现在的很多教师很缺乏阅读。原因很多,有可能没有阅读的习惯,也有可能是时间太紧,不管是什么原因,人们的确在逐渐远离阅读。但是,优秀的教师却能在远离阅读习惯的空地中,找到一席属于自己的芳草地。比如,在《文字的味道》一课开始时,教师出示了苏东坡先生颇有幽默意蕴的《晚眺》一诗:“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然后,意味深长地将课引进了课堂。在课堂上,每一次对一个汉字的解读,都精彩地体现了赵老师丰富的阅读面。还是在这节课上,赵老师又将学生的思绪带进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我们语文教师都知道,能随时地将学生的思绪引导进阅读,其实,一定是因为教师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阅读,一般就只能就事论事,而不能达到跳出课本、将课本上厚、将文本上透的目的。但是,赵老师却能以她丰富的阅读体验,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从而将学生的思绪从课堂内带进课堂外、将学生的思绪从课本内带进其他文本。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的基本理论方面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能够;(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想做到以上几点,中学语文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现在,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之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正是适应了这一新的形势需要。有一项调查表明,学生希望语文教师既具备较宽广的知识面和高超的见识,又能抓住学生的特点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同时,他们还渴望教师创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然而,在不少地方,有的语文教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方法,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气氛单调沉闷,无法和教师进行深入探讨。大部分语文教师教育观念落后于时代发展,教学思想保守陈旧,教学方法刻板僵硬,缺乏创新意识,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愿望,难以让学生满意。
事实证明: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滞后已影响阅读教学乃至整个中学语文教学,因此,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真正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我是一个已有多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我之所以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1)思想理论水平。(2)教师职业道德。(3)中文专业知识。(4)身体心理素质。我把这些素质称之为“综合素质”,认为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实施大语文教育,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成为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师。我创立“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其实践意义就是为了实施大语文教育,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包括:(1)语文教学研究。(2)语文学习指导。(3)校园文学创作。(4)文学创作指导。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
总之,语文教师在按部就班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把学生的学放在首要位置,要以学定教,想想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适合学生的,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等,只有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的教学整体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篇25: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纵观近年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一直存在着过于看重知识的积累,而轻视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教师的讲解,而轻视学生的分析的情况。在新课改的呼声下,很多语文老师也做出过大量的探索,例如尝试改进传统的以课内阅读为主的教学方法,强调课外阅读积累的重要性;把阅读教学列为一个单独的母题,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等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做法
阅读是一个通过识认文本,来搜集、整理信息,最终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来感受、体验、欣赏文本,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有效的信息,能够捕捉文本的深意,形成整合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去理解文本,最终形成高效阅读的能力,是一个需要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思考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做法,可供大家参考。
1.运用精练、生动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美味的饭菜,也要有食客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再好的教学,也要有倾听者才能完成它的任务。一节好的阅读课,语文教师首先做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对文本的审美阅读。一篇阅读材料,学生刚刚接触,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也懒得去读,这时,语文教师就需要用生动的、有感召力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吸引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例如,阅读《杜甫传》时,因为内容量大,学生有可能一翻书页就望而却步了,这时,就需要教师用充满感情的话语去导读这篇文本,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一千年前,有一位平凡的父亲,他甚至不能让儿女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却留下了千百篇不朽的诗章;一千年前,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虽然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可做一个诗人却不是他的梦想;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经历,这个诗人又是谁呢?”我想,有了这番煽情并引人思考的导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大大的提高的。
2.围绕文本,整体把握,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阅读是教学的基础。在这个根基打稳之后,老师才能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这时,围绕文本展开的提问,就成为第二个教学重点。对于提问,有的老师事先没有深入的准备,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这是断断不可取的。还有一些老师,按照一个套路去提问,不论什么文本,都是同样的几个问题,了无新意,更别提针对性了,学生听着也是味同嚼蜡。切实有效的做法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意识,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能体现出文本的重难点内容,用高效能的“主问题”来代替那些低效能的“碎问题”。
3.品词嚼句,深入研读,挖掘作品内涵。好的阅读,离不开“咬文嚼字”。好的高中语文教师,也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学会正确的咬文嚼字。一篇优秀的作品,一定会有多处语言优美、哲思深刻的句子出现。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句子,并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品评这样的句子。为了使这个过程变得更有趣、更有效,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就是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篇文本中那些有吸引人并引人思考的句子,并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这样的过程势必引发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的思潮。
4.拓展延伸,善于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中国画的技巧讲究“留白”。高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指导也需要适当的“留白”。阅读教学的留白不是教师不讲到位,也不是留下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做题。而是建立在挖掘已有文本内涵基础上的启发学生后续阅读的一种拓展。这种方法能够告别已有目标窄化的阅读缺陷,能够创设阅读的外延性。
三、结语
一节好的高效的高中语文阅读课,成功于教师创设的良好阅读环境,得益于教师设计的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问题。只有灵活、多元、丰富的阅读课,才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提高阅读效果,并真正实现有效阅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领域,还有很广泛的探索空间。它需要广大的高中语文教师,本真“求真、务实、探究”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的积累,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将得到大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柴树梅.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xx(9).
[2]吴嗣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少年,20xx(1).
篇26: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
三、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化”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
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四、引入“生活味”,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五、导入“新闻味”,让语文教学“导航”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抓住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将社会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新闻发布会”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大量搜集新闻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这些对整天呆在教室读书的学生来说,无疑既是一顿丰富的营养大餐,又是一份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篇27: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增加人文味,滋润学生心田
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人文精神,让这些精神同化学生,进而内化学生心灵,让学生在品德修养、气质个性和人际交往中获得提升。高中语文在教学内容上就具有极强人文性特征,很多都是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对高中生品德修养、气质修为具有一定熏陶作用,可以滋润学生心田。语文教学应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突出人文精神宣传,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突出在知识学习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精神洗礼。具体来说就是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人文素材,并且把这些所谓人文教材通过适当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内化到学生心灵,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学习和感悟,体会到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具备健康身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整合教材和学情之间关系,让自己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精神,实现新课改提出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高尚人格。
二、增加情感味,升华学生情操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就目前高中语文教材来说,其内容更具有人本性和人情味。语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交流情感和探究知识过程,也是学生了解作者,感悟作者写作意境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释放文章中情感味道,增加课堂教学人情味,升华学生情操,激活他们情感,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环境下成长和成才。课堂中,人情味注入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情感,并且能通过作者所表达情感能给学生宣传某些思想情感,并且能让学生做出一定反思和情感内化。高中语文教材中牵涉到很多情愫,有爱国情怀、有浓厚亲情、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情感,这些情愫表达恰恰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教学人情味。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背影》这篇文章时,恰恰可以帮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感悟父亲形象,了解自己父亲对自己期望和关爱,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进而实现人情味教育,实现情感共鸣。
三、提升文学味,提高文学修养
语文课学习目之一就是通过知识学习来增加学生文学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难看出,在对文章选择上出现了多元化局面,有诗歌、有古诗词、有小说、有童话故事、有科技散文等等,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向学生讲授了不同文学载体赏析、鉴别和创作方法,如果学生能有效掌握这些资料,学生文学素养就会有一个质提升,那他们文学素养自然也就提高了。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高中语文学习目就是能让学生学习之用,通过学习知识能进行文学创作,语文课学习过程就是学生文学基本功夯实过程,通过一点一滴文学素养积累,最后能让学生创作出充满文学色彩文章,这就是说学生文学素养提升需要高中语文课堂中给与知识普及和写作方法指导。
四、连接新闻味,做好学习导航
对于教育教学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与时俱进,特别是现代社会,社会发展节奏迅速,知识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结合当先先进理念,选择适当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那教出来学生也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应该突出自身工具性、引导性和辅助性作用,要有效嫁接新闻,体现语文教学与时俱进,将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仅仅捆绑在一起。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激情,陶冶他们情操,激活他们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人生导航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
篇28: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应分为五步进行,概括为“明确目标、学习知识、教读示范、自读深化、习作训练”十二字。
1.明确目标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
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1.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1.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2.学习知识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
3.教读示范+教读示范
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
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4.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
所谓白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1)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2)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3)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4)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5.习作训练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单元教学不可少的一步
写,是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佳形式。单元写作训练,就是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吸取单元课文写法,进行创造性的实践练习。进行完前四步教学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有关文体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训练自然是水到渠成。高中语文教材几乎每一单元后都安排有与单元知识和课文同类文体的写作训练,只要我们认真指导学生练习,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篇29: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摘 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说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所以,就从如何以人为本,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高中语文;以人为本;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所以,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以人为本,实施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谨遵教师的指导,跟随着教师的指挥一步步去学习的,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所以,随着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成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去自学。
例如,在学习王蒙的《善良》时,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能力,所以,在授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在上课之前,就让学生按小组的形式收集资料,每个小组自己制作教学设计,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如,①理解文章中心内容,明确“善良”的含义,树立正确道德观;②明白文章中的对比论证法,并能灵活运用。在正式上课的时候,让每个小组的代表走上讲台面向同学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当学生的教学过程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后,学生也会有成功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以人为本,进行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同时,在现实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学习《宝玉挨打》时,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情节,理解宝玉挨打的真正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思考有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宝玉挨打的真正原因,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那几件事的发生成了宝玉挨打的导火索?②你能从中揣摩出贾政和宝玉之间矛盾冲突激化的本质原因吗?③宝玉这次挨打是不是偶然的?④课文中是怎样步步深入地表现出矛盾的本质的?让学生根据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让学生再细细分析文本中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宝玉挨打的真正原因,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使语文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以人为本,看到人的差异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逐渐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在以人为本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的环境、学习的背景、学习的兴趣点都不一样,所以,对于教材内容的不同,我们可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选定等都要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层,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时,我将学生的教学目标分成了不同的层次:C层:筛选信息,理解把握课文涉及的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的'内容。B层:掌握C层的知识点外,还要理解地坛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特点。A层:让学生掌握B层学生的知识点外,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陶冶性情,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读,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以人为本,开展互评环节
互评是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它有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并且,在互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吸取他人的优点,让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之间互评试卷为例进行简单介绍,如,在让学生做有关《荷塘月色》的试题时,其中有一道试题是:为什么作者一开篇要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呢?而作者在荷塘散步的时候又说“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又流露出喜悦的心情,作者到底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互评,学习好的带动学困生。这样学生才能在互评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大空间的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选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语文世界的欲望,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到有用的语文知识,最终,在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效率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霄。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探析[J]。教苑荟萃,2010(21)。
[2]王再军。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2008(3)。
(作者单位 广东省雷州市第三中学)
篇30: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情境教学法的分类
1.语表情境教学法
语表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来对情境进行描述,通过语气、声调、感情等来激发出学生的想象,情绪及情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情境意识。语表情境教学法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通过语言描述来达到理想的情境设立效果。学生通过感受语言、运用语言、分析语言等来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感能力。
2.问题情境教学法
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于解决的问题或疑惑,有时也会产生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这种心理就会驱使其进行积极的思维和思考。使学生在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培养。问题情境法是语文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教师根据所要教授的内容,从教材入手,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过程,来达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3.想象情境教学法
想象情境教学法,就是利用原有的描述,对情境进行想象,从而使文字变成立体的图像。想象情境通常需要借助实体情境、语表情境或模拟情境作为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和使用教材,来充分挖掘可以创设想象情境的因素,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二、情境教学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学科间的渗透来设立情境
职业高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文学科目,与其它科学之间存在着较多的联系,通过不同学科间的渗透与融会贯通,来实现学科间的相互补充及利用。语文教师应该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到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契合点,从而对知识进行重组,然后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相关的历史知识。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都具有一定历史背景,学生如果对这些背景不够了解,就很快速理解文章内容及内涵。教师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在进行文章讲解时,对学生进行历史再现。比如,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历史背景,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象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当年政治及军事环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及探究热情。
2.利用自然环境来创设情境
语文也是一门讲求灵感和感受的学科,语文的字里行间往往蕴含着美的情境。尤其是对于自然界的描述,这种意境之美更加突出。教师应该积极的利用自然环境,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接触,来体会文章中所描绘的迷人景色,让学生在不经意中,进入文学的境界,以此来感知文学的魅力。比如,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真正的荷塘边上,在月光朗朗的夜晚,让学生感受文章中描写的优美意境,感受“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歌声似的。”那种美妙的自然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感染下,便会自然的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其中的立意。
3.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境
现代教学手段与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其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现代教学提供了声音、图片以及动画等多方面的服务,为学生带来了直观的情境感受。多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系统,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单一性问题。通过媒体技术的利用,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加形象的语文情意。比如,在教授《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关于春天的画面,也可以播放一些与春天有关的背景音乐。学生通过画面和音乐,来体会春天原野上的盎然生机,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4.利用实践活动来设立情境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实践的方法,来再现文章中的情境,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情境空间,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在《琵琶行》这篇文章中,里面有着较多的对动作及对音乐的形象描写。“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等,这些描述都非常形象而生动,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肢体动作来给学生创设出形象的情境。再如,《雷雨》教学时,可以根据内容,让学生编排一段舞台剧,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加深学生对文中人物的认识。
三、结论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审美观的形成。作为一名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情境教学的重要性,熟悉情境教学的各种教学手法,并且能够灵活、合理的运用各类情境教学手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篇31: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式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阅读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实质性的变化。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仅要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要促进自身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师在高中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在品味涵养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本文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长久以来,语文科目在高考中一直都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但因此也导致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过度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技能的培养,使很多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当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积极倡导在阅读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课堂模式,探寻出一种适合学生以及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同时,师生间共同合作,才能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基于新课改的教学背景,越来越多的高中教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只是一味地注重教学方式,这就造成了教学形式的多种多样,但实际上教师却忽视了课堂内容的教学,多数是“有其形而无其神”,照葫芦画瓢,并没有达到真正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中只是注重新颖的课堂形式,通过运用各种教学形式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的初衷虽然是良好的,但是却没有将与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充分地融入课堂中,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很难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最后结果差强人意。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当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都是比较传统的,一般都是教师在教,学生一直都处于听和学的状态,在整个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是教师,学生的思路要一直跟随着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变动,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都是处于被动的位置。但是在学习语文阅读的时候,学生对每一篇阅读文章都要进行认真的了解,并且对这篇文章都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本是学生该做的全部都让教师替代了,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进行阅读鉴赏的时间都是非常少的。
(三)教师教学目标出现偏差。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鉴赏阅读的能力,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但是由于高考指挥棒导致部分教师将阅读教学的重点完全放在了分数上。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就是针对平时会考到的题目进行专门的讲解,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都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主。在对文章进行鉴赏时,更倾向于教授学生技巧和方法,而不是提高审美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性探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教师针对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一)教师加强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指导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一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过程,教师需要灵活运用自身的学习理论,创设合适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在阅读互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与此同时,教师要研读阅读教学的相关著作,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方面,教师仍然要不断学习,汲取经典案例中的教学策略,经过改良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在不断学习中,与学生共同进步。(二)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组或以其他形式对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同学们走进作品,真正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比如在人教版高中一年级上册的王羲之所写《兰亭集序》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对这首诗进行翻译以及赏析,最终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写这篇文章充分地表现出了他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并且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供后人进行启迪、思考的中心思想。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整体的教学氛围也会变得更加的活跃,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学习中,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结语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自身教学特点和学情设计最佳的教学方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则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主动性,适应不同的教学情境,与同伴切磋交流、共同提高,在不断合作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仍然需要对阅读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系统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宇.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xx(11).
[2]王帅.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课外语文:上,20xx(6).
[3]郝颖慧.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xx(5).
篇32: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的基础要美好、要和谐。所以首先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语文课堂也必须如此。其一,语文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创建师生之间的新型关系,以构建公平、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目的,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激发思维。语文教师要主动热情,相信学生,宽容学生,让他们能感受到自己受到应有的尊重,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并支持和赞赏学生能有不同的体会、领悟和结论,促进学生在满足中产生强烈的展现自我的欲望、激发求知欲望,获得思维的启迪、语言的领悟、知识的提高、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安慰,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努力,从而达到体验愉快,享受学习,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让学生去感悟什么是秋,秋到底有什么韵味。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体会这篇课文,鼓励学生去大胆的想象。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发表看法,有的会感觉到秋是收获的,有的会感觉秋是让人思念的,还有的会感觉到秋是有颜色,学生在这样轻松越快的课堂气氛下学习,会不断的去发现问题、感受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实施,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的知识,还能培养出一种优秀的思想品质。
职业高中语文教师要坚持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友谊关系,努力搭建与学生心灵的桥梁,就会营造出能够让学生的心情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愉快的课堂教学情景
在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景构建占据一定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思路、语言、结构、情感等,从而在借助图片、语言、音乐、视频等资料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的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可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体验知识、掌握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更深层次的领悟,使其学生获得真正的感受。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时,这一课重点描写了月色下荷塘的美丽景色,所以,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充分的查找相关资料,回忆以前见过的景观。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件,通过图像与声音的完美结合,构建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融入到美丽的自然景观中,切身地去感受课文所展现出来的意境。同时,语文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落日的景色怎么样?”此时此刻学生们就会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瞬间就会被调动起来,异常活跃。创设课堂的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使其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加强了记忆,促进了口语的训练,让身心得到了享受,从而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因此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适当地创设一些有内涵、有生命、有乐趣的有效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欲望,坚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一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语文课堂就一定能“活”起来,促进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体现学生的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层次的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文化,通过学生在上课之前对资料进行收集,逐渐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人物、事件的历史年代等特点,将时空之间的距离缩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不同的有效教学手段,恰当的加入学习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其阅读范围,扩大语文积累,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和不同的情感体会,以达到语文课堂教学内涵丰富的目的,形成情趣盎然的学习情境。
例如在阅读《再别康桥》的时,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当时作者的心灵意境,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增加类似于此类文章的教学资料,让学生加深感性方面的认识,提高情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他们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深长。因此学习诗文的时候,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部分课文,由于学生的知识面贫乏带阅读和理解带来一定的苦难,此时更需要教师恰当增加相关学习资料,促进学生了解知识,对知识做好储备。
因此,课内外的阅读要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范围的优化和扩大,开拓学生的眼界。在有限的课堂内,突破无限的发展空间,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气,颠覆传统的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努力创建语文愉悦课堂,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局面,才能使其职高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针对他们的职业特征,提高他们的职业综合素质,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3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分析并反思当下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写作技巧训练,轻视思维能力培养,强化作文语言的雕琢,忽视了作文的本质意图。在此基础上,探索高中作文教学之路。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反思技巧思维语言积累
每个语文教师都明白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把“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作为必修课程的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能力上获得发展。可以这么说,学生由此而获得的读和写的能力犹如他们语文能力的双翼,只有双翼双飞才能真正拥有较强的语文能力。而高考中作文至少六十分的地位也让语文教师们不能轻视写作教学。于是,许多语文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实际效果并不佳。在考场上很多学生的文章只能勉强及格,有的甚至文不成章,词不达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或征文比赛中碰到“撞车”的文章。这说明学生其实并不能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或所见所闻,也不能应付日常生活中的文字要求。为此,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作一些分析和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获得正确而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不足之一:强调写作技巧训练,作文“千人一面”
我们一些语文教师在看到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中那句“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指导‘写什么’这方面花的力气比较多,而在指导‘怎么写’这方面花的力气太少”后可能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认为自己已经把握住了学生作文质量不高的命脉。于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他们一味传授作文知识,讲析写作技巧。从作文开头如何起,中间如何承转,讲到最后怎样合尾,言必谈“凤头、猪肚、豹尾”,学生写作则必是“三大块”,一个班的作文全是“八股”兄弟。更有甚者,专门指导学生不同的文体用不同的套路。这些写作技巧大多不是教师自身研究所得,而是“借鉴”自一些所谓的“作文宝典”“轻松拿下满分作文”“作文秘籍”之类的书。如此一来,学生的文章“千人一面”在所难免。而最让人痛心的是,许多学生只知技巧却没有足够的写作体验,误以为那些空洞的文章就是他们努力的目标,渐渐地,对写作的厌恶之情由此而生。
不足之二:轻视思维能力培养,作文“浮光掠影”
不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所提倡的写作观“文以载道”还是新文化运动中周作人提出的文以“言志”(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意图等),先前的文学大家们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事实:文章理应传达出自己的一些见解、观点。在《论语·卫灵公》中有一句“辞达而已矣”,在这里,“辞”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字,这个句子意为“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与心里想的一模一样”。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古今中外,文章的本意就是传达所“思”而已。 可我们现在学生的写作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无思想无内涵而形式至上的文章比比皆是。笔者曾在考场作文中看到这样的句子:**的转身是因为我哀戚苍白的珍珠浸润了我华美的羽翼,爸爸的转身是因为他听到了我那如花般娇艳的心在寒风中因别离而一瓣瓣地脱落。这种形式远胜于思想传达的倾向的形成和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轻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关系。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许多教师因为学生综合课业任务大等原因常会专注于布置一些知识作业训练来快速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样便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于是高中三年,我们的学生身体长了,知识多了,可思想却仍是肤浅的。学生的“思考领悟”能力没有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任务就不能算是完成。叔本华曾说:“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改变人的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我们的学生恰恰就缺乏了能正确指导自己辨 1
析事物的思维能力,这样的学生所能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生活单薄,思想贫弱的“三等残废”。那文章原希望传达的“意”只能是浮光掠影。
不足之三:强化语言雕琢,作文“华而不实”
为了掩饰思想上的苍白,不少语文教师和学生开始致力于形式上的片面追求,尤其是对作文语言的雕琢。
语言本是思维的工具,熊成钢教授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呼吁“语文教学必须加强直觉思维的训练,使瞬间负载更为丰富的内容,为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创造条件”。不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只追求精美的语言,结果只能是辞藻华丽而更显思想之贫瘠和内容的单一。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语言上又不可能真正花时间去揣摩,他们所谓的“美文”多来自他人的文章,有的来自一些名家名作——能吸收名作精华自然是好事,但这些文章往往是由教师拿来作为作文点评资料,点评时又不能让学生明白个中精髓,学生食而不化又急于事功,于是大量满篇都是美丽的语言但常常是驴头不对马嘴甚至不知所云的文章出现了。还有许多的美文来自同时代的一些“新生代”写手。郭敬明、张悦然等由“新概念”而来的作家作品是他们乐于仿效的,却又无法把握内在的精华,文体混乱、语言华丽古怪的作文由此诞生。那些看似华美的语言实际上是人云亦云,既乏新意又少灵气,可谓“华而不实”。
学生长时间地写这样的文章,会使他愈来愈远离质朴,只知追求表面的浮华,严重的还会减退语言表达能力,辞不达意。
那么,面对这样类似作文技术培训的作文教学现状,我们该如何调整思路以求教有所得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首先是注重全面积累。
杜甫曾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偶得”是指某事触发灵感瞬间感悟。可这“偶得”属于“妙手”,“妙手”应指已有良好写作功底的人,更是指有所思索的人。因此,写作前,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这个准备就是积累,积累必要的写作知识和阅读积累。 必要的写作知识是指写文章的一般规律,也就是作文的“规矩”,而不是那些纯粹的“秘诀”。规矩是作文的基础,是解决“会”不“会”的问题,也是容易把握的。只有知道文章是什么样的,过程是怎样的,文章又是怎样写出来的,才能真正过作文关,才能使文章成为记录人思想感情的载体,成为有血有肉,有鲜活灵性的有情之物。
阅读积累也是写作前必须的做的工作。语文学科不如自然科学那样严密,它始终离不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清人袁守定说的“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郭沫若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也是旨在说明只有一定的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巴金先生曾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的`具体的东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便是积累的很好体现。我们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是同样的胆力:读得多了,作文能力自然在各个方面得到了提高,材料更是储备丰富了。
学生可以阅读语文课本、读本上的文章,也可阅读课本外的好文章,尤其是一些名著。古语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名著是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张志公先生在他的教育论集中强调“多读”的重要,认为“读是写的基础”,这也说明了积累之重要性某种程度上胜过了写作技巧。
其次是注重思维训练。
近年高考作文在命题时一直在加入“智性”因素,引导学生注重运用思辨能力。这在“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和“行走在消逝中”等作文题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而学生则常常感到茫然,甚至无从下笔,这就是缺乏思辨能力的表现。
陆机在《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在此,陆机阐述了“物”“意”“文”三者的关系。如果说由“意”到“文”需要作者的表现力,需要
2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那么更为基础的一步由“物”到“意”的转化中离不开作者的摄取能力,更离不开写作者的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能力。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列举了许多具体的事例,综合之后他得出了文章“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结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那“时运不齐,命运多舛”之叹则源于对冯唐、李广、贾谊等人坎坷人生的归纳。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哲学地思考,不妨多做些语言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善于抓住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必然性,培养学生独立地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成果,那何愁学生写不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呢。
[参考文献]:
1.《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专家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3.《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熊成钢〈天津师大学报〉1997第四期)
4.《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篇34: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和勃勃的生机,语文课程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必修选修模块内容纷呈,学分管理既突出语文的基础性,又能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令人耳目一新;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种新的教法、教学理论如雨后春笋一般。但是,教学改革毕竟处于初始阶段,对于我们的绝大部分老师来说仍然是处置摸索阶段,普遍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困惑。本文旨在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以和同行共勉。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改革 继承传统 课堂活动 学法指导
1 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1教改实践脱离实际,完全否定教学传统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大体符合实际,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但是,选修必修的课程结构确立,使得必修的基础性内容不足,选修不便操作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过高等脱离了实际。另外,许多老师用“全新”目光看待新课改的语文教学,认为新课改的语文课应该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我们看到,各种花样翻新的教学形式充斥课堂,由新课标、新课程衍生出的新理论、新教法也比比皆是。这些新的教学形式和“科研成果”完全否定了教学传统,传统教学中优秀的东西也一并抛弃。
1.2“活动”把控不当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活动”,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师生在课堂内外的活动中形成互动的关系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最显著的特征。但是它的设计、组织以及形成实效是很难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变成为讨论而讨论的作秀式讨论、撒手不管的放羊式讨论,或蜻蜓点水、刚一展开立即结束的浅薄式讨论。也有不少老师不重视语文综合实践课,或在上该课型时,把它上成了社会实践课、班会课、历史课或“四不像课”了。
在我们的现实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发现有些老师片面地追求课堂的“热闹”,让一些无效的学生活动冲击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如,有一次听一位教师上《荆轲刺秦王》,她开头是一番感人肺腑的导语,再是简单地解释字词,然后进入重头戏“课本剧”演出,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话剧《荆轲刺秦王》,最后由学生评议谁演得好,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都“动”起来了,而且似乎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演课本剧本无可厚非,但曲解了课文的寓意,把课文改编得面目全非,使之庸俗化,类似“戏说”之类的闹剧,如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怎能不令人啼笑皆非?如此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怎能不会让人们对新课程改革产生困惑?这种片面追求“热闹”课堂教学藐视“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活动违背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
1.3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忽视教学效果
广大语文教师经培训学习后,对新课改在理念层面的认识基本到位,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仍存在不少问题。机械的实践新的课程理念,过于注重花哨热闹的课堂形式,不重视教学的实效,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有调查显示,教改区和非教改区的学生相比,教改区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方面,还是在探究精神、人文素养方面都没显示出优势。责任当然不能归咎于教改本身,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没有教学的效果意识,缺乏对课堂效率的研究。
1.4过多追求教法,而忽略学法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语文教师把精力全都放在如何备好课、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如何运用教学策略等方面.而很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没把学法指导放在重要地位,这不能不说是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理解不到位。
2 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语文教学应在继承中稳步发展
语文系汉语言文学,它根植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土壤之中,薪火相传以至于今。语文改革当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发展,一切改革都应该立足于语文的实际和国情、省情乃至校情。守正然后出新,颠覆性的改革、过度的超越、矫枉过正的实践,必将使新课程改革受挫乃至失败。
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优良传统,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而不断发展,积累了不少可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扬光大的宝贵经验。如魏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自习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的“四式教学法”,又如如我们已经娴熟掌握的启发式、点拔式、讨论式等。这些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语文教学改革并非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教师也不必用否定传统的“全新”目光看教学改革,更不能忘记传统的、实践证明有效的教法。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教学的目标意识和原点意识,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教学目的只有一个。花哨的形式、热闹的表面现象不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必然。切合实际,符合语文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发展的做法才是科学的、正确的;盲目借鉴,照搬国外做法,割断历史是不可取的。过去个别学校“统一教案,灵活操作”的施教模式当今仍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保证基本目标的实现,避免由于同年级教师素质不一导致的学生素养缺失。
2.2科学运用“活动”推动语文教学
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一改以往教师“独霸”课堂而造成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了,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接受知识了。这种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情境的课堂教学活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它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进。我们应大力提倡和推广这种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或者教学细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学生主体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易于生成,综合能力得以锻炼,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彰显其“平等中的首席”主体地位。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一定要及能够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理念,又能够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科学的讨论方法,达到实效的讨论目的。 在综合实践和应用实践活动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排练后的演出,而是学习中的真实事件。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调剂品,而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核心。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少数优秀生得意洋洋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是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吸取营养茁壮成长的土壤。语文学习活动必须有提高语文素养的实际效果。
2.3把高效、实效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课堂组织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练习测试,无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教师传授……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启迪,习惯上有改进才是目的所在。一句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原点、终点,也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语文比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更容易翻出一些新花样,如热热闹闹的课本剧表演、轰轰烈烈的合作讨论、旁征博引的扩展迁移、刻意而为的启发互动、随意无义的多元解读。语文课在其他学科教师的眼中俨然成为“大杂烩”“小品课”。鉴于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无效的课堂形式不是教学改革的必然特征;过程高效,结果实效才是教学的根本。
因此,我们当树立“高效、实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之前,我们要明确通过教学让学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采用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课后要反思教学效果。当讲授能快速促进学生科学高效地发展且学习内容也适合讲授时,我们为什么不采取这种形式呢?
2.4学法指导是教法研究的关键
学法指导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的问题,探讨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语文能力主要是习得和学得的,研究“习”和“学”的方法特别重要。由于语文学科的复杂性,我们既需要和学生一起探讨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也需要人为地把语文按板块分成几个部分分别探究其不同规律和学法。我们要具体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听课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早晚自习的方法、复习应考的方法和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演讲的方法等语文实践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研究学法比教师研究教法更重要。学法指导旨在使教与学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还应根据掌握的学生语文学习心理以及具体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倾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寻求语文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捕捉教育契机,调节、锻炼学生心理,使他们热爱语文,拥有语文学习的热情。方法比知识重要,状态比方法重要。当学生以一种痴迷、高昂、执着、上进的状态学习语文时,他就会主动探索方法,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学法指导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实效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在备课、实施教学等活动中把它放在重要的地位。当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有实效时,语文教学也就达到了“无为而治”高境界,也就水到渠成的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实施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已势在必行。站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要一如既往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以上是我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在此与各位同行交流砌磋,以求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期望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少生一份困惑,少走一些弯路。
篇35: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学习环境
学生对环境感受很敏感,一个压抑环境会使学生不愿意思考,对于刚接触内容会不感兴趣,不管教师运用什么样方式教学,始终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在一个轻松环境中学习,学生感觉不到压力,必然会获得快乐体验。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对每一个未知知识都充满好奇,会主动地去接触知识、分析知识,从而获得对知识理解和领悟。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愉快轻松环境是使学生愉快学习首要条件。
二、师生之间关系要平等、民主
在愉快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他们互相尊重、相互倾听,学生对教师不再存有惧怕心理,而是为了获得教师鼓励和表扬主动进行知识研究与探索;教师对学生不再是把知识划分成一个个细节灌输到他们脑子里,而是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方式下不断进步。这种平等、民主师生关系,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热情高涨。
三、制造一种生动活泼课堂气氛
课堂中活跃气氛和教师情绪是分不开,所以教师在走入课堂时就要面带微笑,先用表情感染学生,使他们放松心情,然后再进行课堂气氛调节,使学生情感和要学习课文内容情感保持一致,这样对于学生融入到课文中去体验作者情感是非常有益。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采用导入内容既能调节学生情绪,又能和课文内容紧密相连,从而使学生能用正确情绪去体验课文中描写事物,体会其中蕴含感情,在满心愉快中度过每一堂课。
四、善于调控扣人心弦教学节奏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发展状态来把握教学节奏,既要保证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提高,又不能节奏太快影响学生接受和吸收。因为高中生大脑思维正处于发展时期,他们思维通过外界刺激会产生强烈反应,对语文知识接受和理解同样如此。在新形势下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大脑兴奋中心激发学生注意力,同时运用有趣提问来加强他们有意注意,使学生在这一时期学习能力逐步增强。需要注意是,在对学生进行有节奏教学时,不仅教学速度要保持一定节奏,教师语言也要具有艺术性,充满节奏感,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具体而言,教师语言节奏还要根据不同课文内容进行改变。内心情感变化平缓或感情色彩灰暗时,语速要减缓;内心情感强烈或感情鲜明时,语速就要加快。做到抑抑扬扬、有波有澜,给人以无穷美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达到愉快教学目。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借助教学内容节奏来调节整堂课节奏。教学内容节奏指上课内容详略、多寡、取舍、安排等。在设计教学内容节奏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承受能力,使课堂富有一种和谐音乐美感,形成教学高潮。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语文课文中内容依靠文字来进行理解,有会存在一定难度。随着经济发展,学校教育和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完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把文字转化成直观图画,这样可以把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通过朗读课文之后结合多媒体展示画面走入课文,感受课文深刻内涵。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如果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领会其中对景色描写文字时,他们对景色理解不会很深刻。而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其中景色,可以让学生直观体会到荷塘月色美,以及作者在运用文字方面深厚功力,有助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同时还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以冲击,培养学生对文字中蕴藏含义敏锐性,提高他们在文学方面能力。总之,在课堂上进行愉快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用充满情感态度来对待学生,还需要教师用充满艺术语言来感染学生,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促进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找到真正适合学生学习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篇36: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当前,中学教学体制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在课程课时、教材选用、教与学等诸多方面均有待改革,而高中语文教改工作的开展更是缓慢,面临着教与学、学与考严重脱节的局面,拿不出切实可行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有力措施。本着一颗敬业敬职的心,下面我谈谈“学院式”教学的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院式”教学的理论依据。首先,从目前国家教委规定的学制看,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完成青少年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而高中三年完全可以和现有的大学院校一样,都属于基本能力提高和术业专攻的阶段,从而演变为大学的初级阶段,即“准大学”或“准院校”的性质。其次,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的成熟角度看,如今的青少年较过去的同龄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的年龄上,平均提前2~3年。现在的高中生在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就相当于过去的大学生。他们有足够的自觉性,自我安排生活和学习,也有足够的耐性坐在教室里听课和思考,敏锐地判断和解决问题……这样不妨仿效“学院式”的课程课时安排,将45分钟/节变为50分钟/节,并且两节连着上。在同等工作量下变短课为长课,变零散为集中,以满足高中生的求知欲。再次,从高中的教与学角度看,“学院式”教学,教师花同等的精力而学生的收效却大大超过了传统式教学。显而易见,“学院式”教学的效率高。
选择教材编排类型要从实际出发。
(1)选择恰当的教材为我所用。教材是教学的根本,若在选择教材类型上不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必将导致偏颇和盲目。为了同步于“学院式”的高中教学课时安排,教材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纵观建国后40多年的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发展,教材体系主要有合编型(传统教本)和分编型(实验教本),笔者认为分编型更适合讲座。目前已经在试用的分编型教材有:《阅读》与《写作》,《语文》与《作文》,《阅读》与《表达》,《文言读本》、《现代文选读》、《文学读本》、《文学作品选读》、《文化读本》、《文化著作选读》与《写作》。此外,还可采纳《作文》分编型,如“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教材等。总之,跨入90年代以后,分编型实验教材以其特有的灵活性与系统性被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所看好,并有望成为正式课本。
(2)可在教材之外,选好并补充与时代联系较紧的教学材料。我认为,在不偏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各盛市、地教委可组织人马,编采临时教材,以活跃语文课堂。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大胆地、适当地添补教材内容。学生对课外新知识的好奇心强于课内,好奇心便是驱动力,应顺着他们的好奇心,尽可能快地采编有吸引力又积极向上的临时教材,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焦点访谈”、“新闻评论”等都是极好的可采编成临时教材的素材。这样,课堂紧紧维系着时代与学生,让他们在完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同时,又知道是非曲直、善恶美丑,从而更加明确自身的责任感和不足。
改革师资编制,改善教与学的效率。语文科看似零散,实则是一门极系统化的学科。诸如语基、文言、现代文、文学作品、写作等等都是语文这一“整体”下的若干子系统。试想,若能让这若干的子系统个个过硬,那么“整体”也就过硬。再想,如何使它个个过硬呢?只有“承包”,也就是让每个教师承包下自己认为有把握的子系统,然后上大课(两小班合并或更多合并),即“学院式”的教学。如此做来,有以下几点好处显而易见:教师守业和敬业,因为“承包”就意味着责任;可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真正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易教出“专长”,学出“专长”,因为“讲座型”的教学,教师挖掘得深,学生学得也深。
变革的时代呼唤观念更新,呼唤教育者们大胆地投身当前的教改实践中。相信运用“学院式”教学的模式,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走出一片新天地。
篇37: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目前许多教师采取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学生一套“万能答题模板”,导致学生遇到类型相似的题目就套用模板。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制约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2.阅读所占时间比重下降,学生阅读基础知识不牢。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导致学生的阅读时间少,阅读基础知识不牢。
3.阅读兴趣及品味下降,阅读兴趣感性化。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很强,认为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等课外材料实在太浪费时间,又不能快速提高成绩,这对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4.轻课外导读,重课内讲读,导致阅读积淀干涸。应试教育使教师与学生的眼光始终在一锤定音的高考试卷上,凡是与考试无关的,一概不重视,这导致学生阅读范围小,没有阅读积累。
二、提高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让人变得懂事、文明;阅读,让人变得高尚、完美;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因此,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的技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要实现有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掌握一些技巧。
1.培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遵循兴趣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是“自我需要”,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月色是一个极富有诗情画意的题材,古代诗人向来喜欢咏叹明月,为后世留下了不少名句,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等。通过导入的设置为学生创造很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知识。
2.促使学生“动情”——与作品产生共鸣。对高中语文而言,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是为把握文本的意思。面对体裁完全不同的文章,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学生分析不同文章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切实掌握各种阅读方式。但是更重要的是,阅读可以使学生通过与文本、作者的对话,重新建构文本的意义,建构全新的自我。
3.探究学习的内容。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把握和领悟真善美,感受文本中的美好心灵、美好情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更为生动、富有活力的阅读内容,要引导学生对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进行分析。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
4.精读,也叫作细读,是阅读的关键一步。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弄清词句的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解线索,把握主题,才能解决教师提出的疑问。
三、课外阅读教学
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抓好课内阅读学习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注重素材、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通过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内牵外联,把学生由课内文本引向课外读本,用课内阅读的“钥匙”去打开课外阅读的“锁”,使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做到有机结合。教师要通过课内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注重课外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明确各类体裁的写作特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帮助学生选择具有时代性的读物。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具有时代性并且优秀健康的文学作品。如《读者》《青年文摘》等具有时代性的读物,既切合生活实际,又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能给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带来撞击,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3.养成阅读习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定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积极主动去扩大阅读面,拓宽知识视野,增长见识,丰富心智。如教师可以每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探讨、交流、对话,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有利于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实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4.通过考试或做练习的形式进行检测。这种途径既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进度,又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把课外阅读课程化,加以悉心地设计和指导,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努力。“人类最优美的姿态就是阅读”,阅读是我们智慧和精神的源泉。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开疆辟土,使学生更轻松容易的学习,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艺术性。
篇38: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改的推进,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将学生的文学素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语文阅读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其对学生阅读能力及文学修养的提升具有关键的作用。微课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课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开始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创新,其中微课就是一种。微课的突出之处,在于能为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教学手段,能够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转换为直观、形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形成正确的阅读思维模式。除此之外,微课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一、微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现状
(一)对微课的认识不足。目前来说,微课还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对微课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深入,只有很小比例的教师能够将微课真正运用到语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来。教师未能充分利用微课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创造视频的能力及相关技术运用能力的不足,例如制作的视频镜头单调、画面不稳定或模糊,从而不能将微课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二)阅读教学目标受到约束。高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及探索能力。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微课的主要目的仍是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在开课过程中未能实现学生和微课的结合,这使得微课比较欠缺个性化和探索性,学生在利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依然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及能力的改善,也使得学生主动利用微课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较弱。
(三)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有限。高中生的识别能力和自主选择能力还相对较差,在做出选择时比较容易受到外在物质的干扰。目前,微课的质量参差不齐,微课体系还不健全,微课在阅读课堂中的应用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这就使得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够体系化、全面性。
二、微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深入了解阅读的历史背景。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阅读学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而现实中很多高中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对文章内容不能快速地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对课文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形成正确的认识。微课的运用,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之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和文章内容相关的素材,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等。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可以将曹雪芹的人生经历、写作的历史背景等制作成小视频,或者从原版《红楼梦》电视剧中截取该部分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更好地理解林黛玉的谨小慎微、贾宝玉的举止轻佻的原因。
(二)实现读写结合。语文阅读和写作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大量的高质阅读能够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阅读能力的改善也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利用微课时,既可以将生活中的情境录制成视频,也可以将课文中的情境录制成视频,当学生完成阅读后可以参考自身的体会进行写作,这种做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还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资料,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比如《苏武传》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精神,在学习完该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一些和该主题相关的其他寓言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中的内涵,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够为作文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巧用微课挖掘文章主题。高中生正处于思维发育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阅读课文时可能不能全面地掌握文章的主题,加之自身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还可能会出现主题理解错误的现象,微课的利用则可以将课文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进行深入地理解。比如在学习《赤壁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播放相关的学习视频,将赤壁的壮观景象真实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赤壁的雄伟壮观,从而增加语文阅读课堂的趣味性。在微课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思维方式。
(四)利用微课构建教学情境。高中语文阅读课程的开展,需要重视学生对文章感情的体会。情感有利于推动学生加强对真理的追求,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提升,而情境的构建能够有效地刺激人心中的感情。微课在语文阅读课中的应用形式主要表现为短小的视频,这种方式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能够帮助教师构建一种和文章内容契合的情境。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并非全班学生都去过北京,因而有些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有关故都秋天景色的描写,这也就使得有些学生对文章蕴含情感的理解不到位。此时,如果教师将故都秋天相关的视频展示给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将学生带入到清静、悲凉情境中,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对文章的内涵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教师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通过微课引入课文背景的介绍,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中完成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2]赵慧丽.微课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xx(9).
篇39: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讲授的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其实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中华民族的历史知识,这些历史知识能有效的和文字结合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作者的文字来进一步感受历史的原貌。在古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古文中的历史故事和成语联系起来,如《语文(必修1)》中的《鸿门宴》就是秋毫无犯这个成语的出处,老师上课时如果能启发学生在阅读《鸿门宴》这一段文字时自主发现成语“秋毫无犯”,由此得知成语秋毫无犯的内涵,这样不但熟记成语而且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这篇课文中还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等其他成语,老师都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发现,这样既能完成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习得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除此之外,经典篇目中还有一些民俗、医学、传统艺术、社会礼仪等知识,在阅读诸子散文时,学生可以通过古人简洁凝练的语言去品味其中的深意,在“微言大义”中体悟人生的道理,这些文学中体现出的精神是学生必须要继承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一部分。其次,在文字中品味诗意。语文诗歌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让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意境等方式去体味诗歌的美而不是将他们变成一个个的高考鉴赏题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在诗歌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意蕴,如读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时,词中愁的浓厚,让人抑郁,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发现词作读音上的特色,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国破后沦为阶下囚,心中满是无法排遣的愁思,但是由于作者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在这样的困境下他并不是哭天喊地的哀嚎,却能另一种绝美的笔调去描写心中的愁思,让这愁思顿时也变得那样的唯美,他笔下的词就像笙箫那样让人伤感但却有着无尽的意境。语调轻盈,像在对谁呢喃倾述,那种迷离彷徨的情思绕在唇边,怎不叫人心碎。诗歌教学时老师也可以用对话的方式在学生体会诗歌意蕴方面进行启发,在诗歌学习中学生如果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和诗歌文本进行对话,就能打破诗歌文本的封闭状态,一旦诗歌处于敞开的状态就意味着解读诗歌文本不再是单一的视角了,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从多种角度来解读诗歌文本,而老师在诗歌文本解读过程中通过不断对话探究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他们的理解方式,这样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三,在文字中思考人生,感受生活、陶冶情感。一个人必不可少的是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心灵,而在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抒情性文学作品,作品中饱含感情的文字抒写着人对自然由衷的热爱。品读这些作品就是在和作者做一次心灵沟通,如读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情不自禁地热爱大自然;读了孔子的“逝者如斯乎”,就无法在面对水时无动于衷;这些表现人们对自己祖国、家乡、亲人朋友真挚情感等作品,都能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
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在情感的培养方面作用不可小视。要在文本中发现生活的美。教师要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解读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其实生活的美就在身边比如在教授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时候,学生从“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中体会“心灵的自由”“精神的愉悦”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理解归氏在此小轩中感受到的“多可喜”的情感,甚至油然而生一种散羡之情“老师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感情,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使他们感悟作品的魅力。改变观念,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的结合在一起,在工具性的基础上更多让学生体会语文人文的内涵,才能真正让学生触摸到文学的本质,这样才能让高中语文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篇40: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兴趣是最好老师,兴趣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无论高考压力有多大,学习任务有多重,对学生兴趣培养始终都是平衡一切重要手段。然而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分数终于泰山,为了达到高分目,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兴趣重要性。这不仅造成了老师与学生在思想交流上不流畅,甚至形成了认识上对立局面,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漠视态度。没有了兴趣,即使是死记硬背也不会有明显效果和作用。而且一旦由于兴趣缺失导致了学生对语文本身漠视甚至是厌恶,这将是更加危险局面。漠视语文学生表现为对语文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听课不专心,觉得上课听讲不是那么重要;对待课后作业态度更加恶劣,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而不按时完成。若学生对高中语文没有兴趣,则他们学习动力不强烈,学习主动性不明显,学习过程不够持续。
二、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创新方法
(一)大规模应用课堂讨论机制
语文老师角色更多是像一名向导,根据学生要求和现实世界需要给予学生一定引导。向导任务不是独裁式灌输和强硬要求,而是要注意倾听接受者声音,这一理念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要重视与学生交流。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已经开始出现了与学生平等讨论现象,但是持续性不够,导致了作用不够明显,为此我们需要将这种课堂讨论机制常态化。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深入讨论,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可以影响和塑造学生价值观,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事物接受力。在大多数情况下,讨论后形成共识更容易被接受,知识掌握也会更加牢靠。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作用
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巨大作用已经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和广泛关注,但是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多媒体使用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学习过程。目前计算机、网络等新手段触角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几乎所有学生们已经认可和接受这样一种知识展现和传播方式,所以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效果。一方面,老师要改良传统教学手段,适当嵌入多媒体教学方式,用一种学生喜闻乐见方式辅助教学;另一方面,老师要注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因为在各种多媒体使用上学生往往具有更多经验和更加娴熟技能。
(三)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舞台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和成绩不明显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它在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心声。学生感受在课堂上感受不到主人翁气氛,这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语文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声音,并适时迎合学生个性,给他们提供展示个性平台。在当前丰富多彩社会环境中,学生不仅很快形成了自己个性,而且希望在更多场合张扬自己个性,处在价值观形成期高中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老师只是想一味地改变学生价值观和个性要求,让他们按照自己想法来学习和生活,往往会适得其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在不影响教学过程和目情况下,主动地倾听和认可学生内心声音,肯定他们个性。
三、结论
语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载体,高中语文教育不仅要完成应试教育背景下对学生高分要求,还应该发挥出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和陶冶审美情操作用。为此,我们要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创新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展产物,将新时期诸多新特色巧妙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为困境中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生机与活力。
篇41: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丰富学生思想情感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和语文写作水平,从而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成绩。本文对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育;有效性
现代高中阅读教育是高中阶段重要的语文教育环节,在高中课程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主要渠道,能力来自于平时阅读量的积累,重视阅读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一、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因素
(一)学生缺少正确的阅读方法。一些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没有正确的方法,教师也忽视了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不正确会降低阅读效率,在高中阶段低效率会浪费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而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要选对优秀的阅读方法,老师的职责就是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游刃有余地浸泡在阅读的海洋中。事实上,大部分中学生在阅读上没有得到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没有起到好的指导作用,间接地让学生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课上学生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而不是涉猎广泛地来有效阅读,只读自己喜欢但缺少营养的书籍,浪费了时间。
(二)学生缺少阅读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业余生活变得更为丰富,科技电子产品主导了学生的业余时间,学生更喜欢游戏、电影、娱乐等。这就导致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老师的阅读教育以应试为目的去教学,学生只读到课本上的几篇文章,阅读内容单一,不新颖,阅读过程也是直接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找到问题答案,文章就读完了,没有深入。在这种阅读环境下,学生渐渐地对阅读就更加不感兴趣了。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改善措施
(一)正确认知新课改阅读标准。阅读教学是新课改教学的重要试点项目,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明确课改对阅读教育要求,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时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备课工作,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要向科学性、合理性等方向来发展。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上好一节阅读课。
(二)准确把握学生阅读水平。在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阅读水平,参照学生的阅读水平去教学,而不是老师以自我为中心去设计教学速度和教学内容,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国家重新定位了语文课程的内容标准,即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新的标准教学下也会有一定的偏差。假如偏差得不到消除,教师展开的教学工作就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充分地了解和把握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根据新课改要求推荐给学生相对应的阅读内容和优秀书籍。
(三)明确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都是老师为主体,老师把讲台变成了展现才华的舞台,颠倒了主体。这就要求老师要重新认识自我,有正确的教学心态,把阅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学生身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充分保证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篇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水平。
(四)引导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技巧。阅读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传授学生阅读方法,还要依据学生水平改变教学方法,给水平层次不一样的学生制定不一样的阅读目标。随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不断深入,不断加强目标难度。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方法的结合,做相应的点拨或者示范,让学生自己发现阅读的精髓,增强课堂互动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比如给学生提前布置任务,下一节阅读课由学生自己选出喜欢的文章,然后由老师筛选,之后进行范读,要求学生说明喜欢的原因。文章由学生自己范读,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精读。这样一来选到了学生感兴趣的文章,一遍范读后学生脑海里有了基本框架认识和印象,接下来就是将具体内容补充到基本的框架中。精读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理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有效的信息进行记忆,此时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和非重点有了基本的判断,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部分精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文章中寻找答案。
三、结语
高中语文阅读是课改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的基础之一,更是学习生活中表达交流的基础。语文课程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听和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起到正确的引导和辅助作用,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提供和制定相对应的有效措施,并对语文阅读教学环节给予重视。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实现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曾彬.关于高中语文现代文高效阅读的技巧[J].中华少年,20xx(32).
[2]程志彬.浅析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J].文理导航(上旬),20xx(11).
[3]罗回祥.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xx(3).
[4]黄菲.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技巧探索[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xx(2).
篇42: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相对而言,高中生已经拥有看自己成熟独特的思想,知识积累也较为丰富,且具备一定的阅读表达才能,特别是在“自主学习”日益成熟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探究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深化阅读教学的意义,提高阅读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一、高中生问题意识的薄弱现状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了一些这样的阻碍问题意识培养的现象:
第一,不能发现疑问。学生总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对于习题式的题目也是能够顺利作答,但学生在接受答案时,表现出来的却知识接受,对答案的产生从不做思考。特别是在学生高中时代,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每天需要做的习题量无数,习题完成后就会有一步叫做对答案,这一环节的学习显然是不经思考的,许多高中生盲目相信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标准答案会产生依赖心理。教材中编写的很多含义深刻和模型性多义性的阅读的文本,学生就很难产生问题意识。
第二,学生不敢提出疑问。很多学生都是有问题但不敢说出来,一是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水准,教师懒得解答,二是怕自己提出问题遭到周围同学的嘲笑。甚至一些同学对提出问题产生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就会阻碍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有些学生是因为在对教师提出质疑时,教师表现出来的置之不理与冷漠的态度,使得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受挫。
第三,不会深刻分析问题。一些学生都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头脑中装满了高考的知识点,很少主动去了解有关文章作者的相关内容,也很少对于文章相关的课外延伸内容进行探究,对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解答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能通过作者的语言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老舍的教《想北平》中,学生可以根据作者的只言片语体会到作者对北平的情感。但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做出阅读指导时,却不能让其仅是将理解停留在语言表层,要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性的问题。了解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根本原因,其实只要这样的问题一确立,答案就会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对作者的深层了解也不难发现,北平是老舍的故乡,在那个时代,国家形势的危急,使得作者产出的不仅是对家乡单纯的怀念,更是对整个民族的忧患。这些答案都应当让学生经过探讨与研究得出。
二、高中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创造问题的环境。情境教学的理念提出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在实行时还是会出现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创造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问题中的矛盾和困惑,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内心中想要探究出答案的愿望激发出来,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程度以及学习的动机是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激发出来的。也只有将学生的这种愿望激发出来,才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2.打好知识基础,领会提问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进行学科融合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有着长期积累形成的基础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新的知识产生思考,也只有思考的产生才能够促使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例如,学生如果对文言文的知识一无所知,那么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就相当的困难,只有学生对于文言文中所包括的基础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才能对文言文的讲解产生自己的问题与思考,才能有助于教师实现文言文教学。不然,文言文的任务型教学都很难实施。因此,教师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另外,就是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学科中学生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等。教师可以通过对词组、长短句分析的方式以及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摘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了,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也就会丰富起来。此外,语文学科的学习不单纯是对这一学科的学习,还有各类学科对语文学科会产生多多少少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这些学科相互渗透的知识点,运用其相关性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问题由谁提出来并不是最关键的,从特技教师黄厚江说,“最根本的是弄清问题是为谁而提出的。因为,即使问题是由学生提出,而目的却只是为了教师教学意图的实现,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这样的问题也没有多大意义;即使问题是由教师提出,但却是为学生的学习而问,那就很有意义。我们认为:只要是立足于学生的学而问,不管由谁来问,都应该肯定其价值。”教学中教师要提出问题,也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有高下,深浅,问题是不是学生提出来并不重要。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行。高明的教师总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方向的引导,教师在学士提出问题时会保持自身明确的观念,不轻信学生的观点,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时,教师还应当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完善问题本身,深刻地带领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薛学军.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xx,(10).
[3]欧阳文.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与问题意识的培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4]胡艳玲.关于中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新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xx,(2).
篇4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对作文拟题进行指导
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我们耳熟能详诗歌作为作文标题,运用诗歌作为文章标题,讲究是含蓄,字里行间透漏其含义,这样写出来作文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不失文雅,给人一种风格迥异感觉。例如以“人生哲理”为主题作文,可以借助古诗歌入题,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诗歌名句都可以作为文章题目。
二、遵循作文指导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使用自己感官察觉水平,多出去感受、参加实践活动,感受生活,体会真实,遵循写作过程中实践性原则,在自己经历丰富生活实践活动中累积写作文需要材料。
(二)自主性原则
写作是一项主体性较强工作,直白说,写作是学生自己事情,教师指导写作,也只是为学生作文提供一些建议,不能给学生强加太多指导意见,约束过多条条框框,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自由、自主写作,自己确定写作材料和写作内容,认真思考,反省写作过程。教师还要时不时激励学生将自己生活历程、真实感悟添加进作文写作过程中,描述自己对于社会、生活感想与思考,学会真实表述,显示出写作过程中自主性原则,写出最本真作文。
(三)创新性原则
在指导作文训练时,教师应该激励学生有思想、有创新表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想,将学生真实思想活动融合进作文之中,显示出写作过程中创新性原则,提升作文水平。
(四)趣味性原则
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开拓学生写作思路,这些都要建立在学生兴趣基础上。只要有了写作兴趣,写作材料、写作观点及写作手法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趣味性原则。
(五)循序渐进原则
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目前,作文教学中遇到最大困难就是“无序”,导致作文教学不够严谨。因此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作文训练以什么为序,众多方法,各有千秋。有分项训练序列,就是从单项着手,对作文各种技能逐一进行训练;有分段训练序列,就是把整个高中阶段划分成相对独立几个阶段,安排训练内容;有三步训练、四步训练,还有五步训练等;还有是以达到作文教学目所采用方法、步骤为序,如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仿到创等,这些方法尽管各有特点,但是,大都从训练一句话开始,到几句话,到段到篇。
三、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作文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突破传统作文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地去感受身边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否定那种向文章套用现成模式,忽视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素材,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21世纪是人才世纪,人才最高本质在于创新,而创新有利工具就是思维。创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打开学生思维“黑箱”立足于一个“创”字;植根于现实生活,强调一个“新”字,重视积累,看好一个“活”字,从这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以及丰富想象力,使他们有创新意识。综上所述,高中语文作文指导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课题,它关系到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对于现在高中写作教学实际情况,教师要严格依照新课改提出要求,给学生语文写作训练提供准确指导,有助于提升高中生写作文水平。
篇44: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以“舌耕为业”。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叙述教师的语言魅力:“一个能够动听而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地浸人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这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其语言是规范的,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口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辅工具也异彩纷呈、日新月异。投影仪、电脑等一系列高科技的产物也纷纷出现在课堂上。但无庸质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形势如何风云变幻,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锻炼口才,是语文教师必修课,假设一个语文教师笨嘴拙舌,出口不成“章”,是很难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而这种情况,在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又往往存在,语文教师要时时锻炼自己运用语言的技能。语文教师有了好口才,才能把知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语言的感受中,潜移默化,逐步牢固掌握汉语语言,同时,也增强他们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是一名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地方。只有卓越的口才才能打造精彩的语文课堂,我对此深信不疑。
一、语文教师应不断注重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底蕴
“语文即生活,是生活的浓缩精华史”。语文教师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传承者,饱受诗书的熏陶,教师应多从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出发,深人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这也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所铸要的。我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三层:首先,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感悟和人文知识素养。这些知识是一切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语文知识的必要补充。每个人知识的渊博,都是离不开上述坚实的基础;其次,是熟悉社会科学和其他百科知识。语文教师既要通晓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也要了解相关学科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间题,如初中语文《三峡》涉及到地理学历史学知识,讲《苏州园林》涉及到建筑学,美学等,只有熟悉了这一层知识,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识。在课堂上才能做到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于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文人逸事更应如数家珍。在课堂上更应在准确的基础之上做到表述生动形象。
要让学生觉得教师谈吐不凡,知识丰富,语文教师要多番训练,首先让自己“想得到、说得出”,要尽量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接近经过思索写下的文字。人们常常说有的人说话像是写文章,大概这就是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吧!
二、语文教师的语言幽默、诙谐
一直以来,很多的人都提倡快乐教学,一堂课下来,真个课堂如果都是处于一种沉闷的气氛中,那这节课,即使教师讲的知识多么的全面、教学是多么的严谨,也不能称之为一堂成功的课,只有在快乐中传播知识,让学生在轻松中获得知识,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否幽默诙谐,则变的至关重要,幽默是智慧的灵光闪现,幽默和搞笑是天悬地隔的两个概念。幽默是会心一笑,无伤大雅,而搞笑则极有可能是恶俗、低级趣味。语文教师应学会幽默,这对于调节课堂气氛、应对突发事件大有裨益。
语文教师多那么一两个幽默笑话,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为学生送去欢乐,也会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授“病句修改”这一专题的时候,我会把“病句”称为“病人”,把学生当作“医生”,我说:“治病救人,是我们医生的应尽职责。”有时候一道题特别复杂时,我也会说:“这个病人患的是疑难杂症,看来病得不轻,得看个专家门诊。”一面示意某些同学查找“病因”,发言的同学都受到强烈的鼓舞。有时,问题很难发现,我就说:“看来,咱们一两个医生是发现不了病因的,要进行专家会诊。”然后,组织同学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幽默和一般的幽默不同。一般的幽默主要追求轻松快乐,偏重娱乐性,而教学幽默则追求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层次比一般的幽默要高。所以,教学幽默不能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否则,就会舍本逐末,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给学生以油滑之感。其次,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不能流于庸俗,更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绝,就会冲淡了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级趣味,就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如果因为幽默而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幽默就与流言蜚语无异。总之,一句话,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幽默,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三、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澎湃的激情和极强的感染力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相当高的热情,要在课堂上展示从生活中挖掘和提炼的美。兴之所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亦未为不可。只有我们作为老师的先爱上我们课堂内传授的东西并对其充满热情,我们的学生才会被调动起来,最终达到与教师共鸣的佳境。
对于《长江巫峡》这样壮丽的图景,只感慨一句“真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防在讲授的过程当中穿插进许多真诚的不可遏制的赞叹“祖国的山水真的是美啊,我爱我的祖国”。而教授《我爱这土地》时,我们则不必掩饰,大可哽咽而深沉地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只有语文教师充满澎湃的激情,才能有感染力,才能更好地带领我们的学生放下包袱,敞开胸怀,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的殿堂中来。
四、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迷人的天真
更多的时候,在语文的殿堂里,我们只是个被感动的人。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必拘泥于教师的身份,太过一本正经,太过不苟言笑,太过喜怒不显于色。天真是良好的语文品质,而天真的真切定义,应该是无所顾忌的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你就不妨对澄澈空明的美景表现出你的憧憬神往;对楼中思妇无望的相思等待表现出你的缠绵悱恻;对自然的永恒亘远表现出你的执著思索。学生一定会因你的投入而更加全神贯注地去听课。
对于前者,我们不妨以一个苍桑的智者的老眼去观望世事,以深沉而饱含深情的语气把我们对于真相的洞察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为我们的闪光智慧而折服,从而沉湎在我们的课堂之中。
对于后者,我们不妨热烈。我认为天真是一个语文教师最为可贵的品质。一个语文教师不天真,他就不敏感,而一颗不敏感的心,是难以察觉那些潜伏在文字当中的情感的,同时也无法捕捉学生的心。
一个语文教师不天真,他就难以调动自己的热情,试想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感动的人,他又怎么会感动别人呢?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不谙世事、感觉日益迟钝的学生,打动不了自己,如何感化他们?对于《春江花月夜》这样纯美的意境,当今社会的浮躁,社会价值取向的低俗,整个社会审美的扭曲,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美无动于衷。只有我们用神往的、憧憬的甚至是惝恍迷离的表情和语气,才能把他们拉到我们圣洁的诗的国度之中,从而才能圆满地理解诗意的美,并将这升华为学生的审美需要。古诗里经常讲意境,我认为,语文的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颗率性纯朴的心,要你自己先爱上你教的语文。
总而言之,我认为语文教师要用感情充沛、充满幽默、闪耀智慧的语言去塑造与我们身份相符的情境,用卓越的口才打造精彩课堂。
上一篇:大班教学反思随笔(整理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