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
精选教师参观学习心得10篇 精选教师参观学习心得10篇 精选教师有效教学心得10篇 精选教师有效教学心得10篇 精选国培计划学习心得万能10篇篇1: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竟然。针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有一点浅薄的看法,得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现在的中学生怀疑心理重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
3、利用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如:函数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四、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我们农村中学生没有见过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农村不具备的物品。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
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篇2: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这几年,新的课堂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但其宗旨就是在课堂上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些学科进行较为顺利,其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针对新课改,结合自己实际教学谈一点看法: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我教过的班级中有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有的班级的学生比较安静,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这时老师一定让他们有话讲,要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爱心只是做好称职老师教好书的前提。要做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应该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才能对你所教学科产生兴趣。数学这门课,由于受小学数学的影响,基础较差的学生较多,许多学生害怕数学,失去自信,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应当关心他们,给他们自信,课堂上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要把教学难点充分化解,化大为小,化高为低,化难为易。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上,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之中。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三动”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表现较为活跃、主动,课堂效率较高,但数学学习较差的同学,由于基础太差,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学习积极性也很差。教师的课堂管理应严谨有序,收放自如。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根据各班中每名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A、B、C三个层级,布置的作业适合于每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当然也会有一定的提高题,让他们通过完成作业,感受到他们数学知识在不断增加,能力在不断提升,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业检查在课堂上的练习类题目由教师尽量全部检查,课外作业尽量少而精,如若多而难,则会造成学生操袭作业的现象。其实,避免学生操袭作业的现象的有效办法就是在课堂上完成作业。
篇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按照新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知道数学概念形成的背景,克服单纯、机械记忆数学结论和数学概念的学习方式,才能提高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绝对值概念时,要使学生明白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指这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从而不难得到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即)的重要结论。再如负数为什么没有平方根?要回答这个问题,显然要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意义,明确了平方根的意义,对求解在 的什么条件下有意义,就可容易确定为解不等式。
二、数学教学中应把握好教材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学生对数学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用原有的数学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等认知活动来处理新的数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按教材内容的安排,从整体性和联系性两方面,抓某些数学知识的“源头”,抓知识的“板块”,帮助学生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技能。例如在初二年级第二学期讲授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时,首先要联系到初二年级第一学期正整数指数幂这一知识点,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如( 、为正整数)。
再如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及求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关键在于对二次三项式配方的掌握。事实上当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一元二次函数有关问题的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确定多数情况下是用配方法来完成的。“配方”显然成为这一部分知识“板块”的“源头”。
三、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谨性很强的学科。一堂好的数学课不能只看表面的数学活动,而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动起来了,要看是否有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要设计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联想、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辨,提升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例如讲解课本习题:利用一次函数的图像,求方程组的解。可向学生提出方程组与一次函数是怎样联系的?变元、的角色是如何变化的?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图像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同时还提升了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几何意义的认识。
四、数学教学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策略、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学时要注意它们的差异,使教学内容的展开、教法的设计,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都能主动参与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在解题教学中,在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的过程中,都要尊重学生个性化解题经验和方法,倡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体会探究解题的乐趣,展示他们解题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关照,帮助他们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寻找适合他们自身学习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应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面对差异在教学中给以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他们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践练习
运动员没有长期从严从难的艰苦训练,不可能在国际竞赛中夺魁。学习数学也不例外,总得做一些练习,实践所学知识,才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才能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及规律。在练习上除弄通各类例题之外,首先必须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这是最基本的数学训练题,也是学生应该完成的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对其中的个别难题教师要做到精讲。课堂上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做练习的时间,课外一定要加强作业的收交管理。其次,现在教辅书上的题很多,在使用教辅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选题,题目不易难,注意选与教学要求相匹配的题,应加强基本题目的训练,这样学生负担轻,易于完成,在学习上就有信心。当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一些难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第三,要正确处理好练习题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避免题海战术,但没有一定数量就难以保证一定的质量。
看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1.初中数学教学论文doc
篇4: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是初中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学生今后发展也具有直接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而更加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该学科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以及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受到人们关注。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应用研究
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人们对我国教学发展方向更为重视,而初中教学作为国家学科体系教学中的重要存在,是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推动力。
因此其发展更加受到人们关注,继而要求各中学在数学学科教学方面应全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其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或者是课堂以外的自主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但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差异,教师并没有采取这一教学模式,阻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我就现阶段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中有效应用模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对解决相关问题有积极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重要性分析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发展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团队意识培养来说具有极强的推动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其主要表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课堂时间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以至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无法逾越的鸿沟。
久而久之,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被磨灭,阻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而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全面变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了数学知识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一方面,区别于教师单独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式的教学情况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最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因为,主体之间存在差异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不同,这一模式的应用有效改变学生独立战斗的情况,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会因之而得到改观。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至关重要。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应用策略探究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强化教师合作教学意识
据调查表面,理论是实验的基础,因此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合作教学中应该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以保证推动学生发展,将合作教学意识作为自己教学中的充要条件。
但是,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呈现的现状却是,教学模式陈旧,并不能满足新课程以及素质教育要求下人们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有的教师虽然对合作教学有一定了解,但是缺少实施的条件;也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好,以至于教学模式也只是忽悠了事。
这些现状的存在都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合作教学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认真备课或者是使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合作教学模式重要性认识,在课堂中实践合作教学模式;学校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方式增强教师合作教学意识,最终实现学生合作教学模式有效开展。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最多的人,又加之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学习课程比较繁重,学生所要承受的压力比较大,更要求数学教学在教学之余要主动走近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是当前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太过于严厉,以至于学生对老师存在惧怕心理,在遇到问题时不敢主动请教教师,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初中数学教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该主动倾听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班级人数较多管理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班级进行分组,每组设定一个负责人,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解答,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学习,在疑惑人数较多或者是题目难度较大时,教师可以采取在小组之间进行整体解答或者是单独辅导的方式,走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提高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不良影响下,很多数学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时,将自己定位为教学的主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逐渐对该学科学习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这种教学现状的存在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合作学习新观念融入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应在小组学习中针对学生主体差异而导致的学习问题,应该正确看待,在给不同学生单独讲解问题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学科是初中教学重点内容,理应受到人们重视。
在新课程推动下,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实施较以往取得明显的进步,但是一些学生在合作学习实施中仍然还存在些许不足,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
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培养自己的合作学习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初中教学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伟刚,孙文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2):43.
[2]桑明杰.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4):4.
作者:徐小峰 单位:山东省邹平县明集镇初级中学
篇5: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教育教学制度的发展,在现今初中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合理性与教学质量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单纯地进行板书教学,而是应时刻确保自身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视频;导学案教学
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复杂的计算逻辑和抽象的概念知识都难以理解,从而感觉这门课程枯燥乏味,很难学,所以渐渐失去耐心和信心。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跟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关系,因为数学本来就是一门复杂而简单的学科,很多时候教师在讲课时都是用非常死板的套路去授课,导致学生听不懂,也听不进去。
一、微视频的开发应用
微视频是指一种视频短片,这种短片可以短到几十秒甚至几秒钟,最长则则不超过20分钟。
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微视频已被广大群众广泛运用了,其视频的多种多样和方便快捷备受大众喜爱,同时也给大众带了很多分享信息、分享快乐的方式方法。
二、导学案教学的弊端
导学案教学即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是自古以来的一种教学方式,直至科学发达的今天,大多数学校仍然沿用这种教学方式来授课,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不愿意听教师讲,而是在下面开小差、玩手机、聊天、睡觉,原因是太无聊,听不懂,导致教学质量大大下降,教师讲得很累不说,又没有起到很大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篇6: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教科书为研究对象,结合现有的教学经验,寻求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融入,探讨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体现,并对教材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论文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教学;融入
在新一轮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中,数学史被看做理解数学的一种途径。教材中应包含一些辅助材料,如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数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可以介绍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这样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方面的作用
1.了解数学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学生对有兴趣的科目学得特别好。一直以来数学都是让学生感到苦恼头疼的学科,大部分的学生眼里数学内容都是由精炼的公式、定理、干巴巴条文组成,觉得枯燥乏味,关键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要把数学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数学史的知识就可以帮助我们。在数学史故事的学习中,学生们了解了数学知识的来源,知道了为什么要学习它们,懂得数学知识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更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那么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要挖掘这种乐趣,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都能学好这门基础课程,这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学习黄金分割后,笔者就让学生知道0.618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人会感到最舒服;古希腊的帕提侬神庙由于高和宽的比是0.618而成了举世闻名的完美之作;画人像时腿长与身高的比是0.618的人体最美;二胡的“千金”分弦的比为0.618时奏出的音调最和谐;华罗庚的“优选法”也采用了0.618等。另外,阅读材料中介绍,天文学家开普勒指出:“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和黄金分割是几何中的双宝,前者好比黄金,后者堪称珠玉。”不仅可使学生将已学习过的新知识和前面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
2.深刻、全面地了解数学史,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学习数学只有当看到数学的产生、按照数学发展的历史顺序或亲自从事数学发现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因此,数学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史知识帮助学生对有关的数学概念和理论作深层次的理解。如数的发展:原始人在“数一数”、“量一量”的分配猎物方式实践中,逐步形成自然数。但在分配、度量过程中常产生分不完与量不尽的情况,为解决这些矛盾,于是就有了分数。随着生产的发展,负数也就应运而生,从而产生了有理数。在计算直角边长1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时,产生了无理数。由于解方程的需要又产生了虚数,从而建立了数的理论体系。通过这些数学史的资料介绍,学生对数的概念就有了更深的认识。
3.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起源及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联系的历史。知道了数学史的发展,就知道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教学中数学史内容的渗入,使学生了解了数学理论及其发展过程,以及这些理论对社会进步与发展所做的贡献,同时,也认识了许多科学家和数学家,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使学生受益匪浅。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数学史
1.章节导入中融入数学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数学史作为新课前的引入材料。作为辅助教学的材料关键在于是否有必要,决不能牵强附会。在引入数学史料时,应该做到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自然地过渡到教学中去。例如,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较为普及的算书,许多问题浅显有趣,其中下卷第31题“雉兔同笼”流传尤为广泛,飘洋过海流传到了日本等国。“雉兔同笼”题为: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旨在暗示我国古代数学的杰出成就,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住数学历史名题,丰富教学内容,展现学习数学的新途径。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为有趣;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与解决与大数学家有关,让学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个曾经被大数学家探索过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曾难住过许多有名的人物,学生会感到一种智力的挑战,也会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享受,这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再如: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P176中,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公元3~4世纪)的墓碑上记载着:“他生命的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又度过了一生的,他结婚了;再过5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他全部年龄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在极度痛苦中度过了4年,与世长辞了。问他去世时的年龄是多少?”丢番图研究过大量方程,包括多元一、二次方程和多元不定方程,这篇墓志铭实际上是一个方程式,既代表了他的生平,又是对数学家的最好纪念。假设这位数学家的寿命为x岁,则:5++4=x得x=84,因此,丢番图是33岁结婚,38岁得子,儿子寿命为42岁,在丢番图80岁时去世,他自己终年84岁。为了纪念丢番图的功绩,后人把仅含加法、乘法或乘方,系数为整数的不定方程,称为丢番图方程。
3.开展有关数学史的课外活动。对于数学史的教学,除了教师在课堂适当的穿插外,也可让学生在课外自己操作,具体措施如下:
(1)在布置作业时,可挑选一些与课题有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资料。如可以搜集勾股定理的相关历史及多种证法,使学生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经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2)组织学生搜集数学史的材料出墙报并进行评比,如数学家的典故、古今中外的名题和难题等;如在讲解轴对称,密铺图形,图案设计时,可欣赏一些艺术作品中的对称,镶嵌,密铺,组织学生设计图案并参与评比。学生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变换,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行数学美的欣赏和创造。
(3)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写出研究的报告,并在同学之间交流,这个可以作为假期作业来完成。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对有关的数学史内容作形象化的处理,例如,利用图片、录像、计算机等,这样内容就更加丰富多彩,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总之,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数学史教学,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或教育作用。
三、结束语
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数学新课程的要求,使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和对自己来说是有价值的数学,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文化的提升,应该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重视数学史的渗透。同时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也离不开数学史的学习,只有重视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康世刚,胡桂花。对我国“数学史与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5):65-68.
[2]蔡宏圣。数学史:从象牙塔到小学课堂[J].课程·教材·教法,2009,(2):40-44.
[3]张晓拨。关于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整合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6):85-87.
[4]燕学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与实施建议[J].数学通报,2009,(8):22-25.
篇7: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差别性教学的作用
(一)通过差别性教学,学生更好地成长
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知识水平,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并非相同,特别在数学领域,人们在应用推理、判断方面程度是不一样的,有较强推理、判断能力的学生常常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就掌握了,但是那些应用推理、判断能力较差的学生就要花费很久。因此,教师要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来教,那么好的学生没办法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而差的学生也没办法得到提高,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办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差别性教学教学有利于改善这一点,从每个学生的突出点出发,根据他们的突出点来制定符合他们成长的教学手段与内容,学生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使学生更加自信
推理、判断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常常热衷于深入地研究难以解决的方面,这些学生在深入研究时能得到自信,要是直接采取同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所有的学生,那样就很难使学生获得自信,会使学生不愿意深入探究难以解决的方面。另一方面,那些应用推理、判断的程度比较浅的学生就因为太多的失败而不再相信自己了,产生放弃的念头,从而使他们渐渐地落后于其他人。因此,通过依据学生水平不同进行教学的方式,能使好的学生深入研究难以解决的方面,使落后的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步,这样所有的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更加相信自己。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从学生的水平出发,有序地分组
通常,学生可以分为三种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是起点高,有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高的;第二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一般,但有较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较高的;第三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低的。我们应进行有序分组。有序分组的过程中应关注下面三个方面:首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突出点是什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应好好交流。其次,有序分组应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不可只依据卷面测试结果来区分学生,分组应该是具有伸缩性的而不是硬性的。卷面测试结果属于有序分组的一部分,学生了解自身的状况,有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应理解他们,不能忽略他们的内在想法,这样他们才会相信自己。待分组结束后,我们要进行差别性教学。最后,教师在看待不同组的学生时,应一视同仁,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二)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我们要考虑到所有的学生,将差别性教学深入应用在课堂上。1.引入新的内容。数学的内在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可以回忆学过的内容来引入新的内容,此时则通过第三水平学生去回忆学过的内容,使其加深印象。第二层次的学生则解决新的内容的引出,第一层次的学生则完善第二层次的学生的内容。2.解说新的内容。解说新的内容时要考虑到第三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3.课上操练。结束新的内容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操练,第一层次的学生比较得心应手,教师则让学生操练转变形式的习题,可以给第二层次的学生比较有难度的习题进行操练。另外教师要认真对待第三层次的学生,提供难度小的习题有助于他们加深记忆。
(三)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安排的任务有所不同
安排的任务要使学生可以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成长。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多安排统合性较高的习题,加强他们的处理数学问题的规则和程序,使他们挖掘习题中那些数学处理的规则和程序。第二层次的学生,主要学会普通的题目和一部分难题的思考方向。第三层次的学生则重复做题,做很多的习题来巩固基础。
(四)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评估的方面有所不同
因为学生的核心目的有所不同,所以要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举个例子,教师依据水平不同的学生,应把考试题目进行区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做不同的题目。第一层次的学生重点做难题;第二层次的学生重点则是中等题目,外加小部分难题;第三层次的学生重点放在基本的题目上,外加一小部分中等题目。那么,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范围内得到进步。
三、总结
差别性教学是根据从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的哲学思路来进行的,该方式可以一对一地处理学生遇到的困境,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鼓励学生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助于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协调与进步。
篇8: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提问
1.问题必须要有思维容量。
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是失败的,只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拓宽了他们的思路,才能够提升其探究能力,引起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即使学生回答问题偏颇,即便是并非尽善尽美,教师也要表扬其优点,给予赞美,加以挖掘。面积求出来之后,斜边AB上的高如何得出?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求直线y=2x+3、y=-2x-1及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就把问题由一条直线转化为两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2.锻炼提问的技巧。
问题的提出也有优劣,掌握提问方式,提高问题的质量,抓住学生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顺利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想学”,教学语言风趣
美国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这样学习氛围轻松愉快,这一点是促使学生“想学”的主要因素,什么学科概莫能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综合修养。其中一点,要语言幽默:幽默是伟大的智慧,是教学的润滑剂。比如,我向学生提出分析这个“数”字,由“米女攵”构成,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只有学好了数学,你毕业以后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才可能有钱买米吃,才可能找到女朋友,那么这个“攵”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更凸显数学的重要了,就是以手持杖或执鞭责打学不好数学的人……这些生动形象的解说,不胜枚举,当然还需要教师表情、语调等的配合。
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要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性。讲例题,让学生自主审题,题目给了学生就可以,然后读题、审题、解题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有了问题,反复推敲“个体参悟”,不行则“同伴互导”,再不行,“教师解难”,即使是“教师解难”,一样不要急于递给答案,教师应对学生逐步启发:问题里涉及什么概念?用什么公式才能表达这一规律?问题解决了,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方法?学生养成思维训练的习惯,随着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上随时就会有智慧熠熠生辉了。
四、总结
总之,数学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的最佳途径,成功非一日之功,我们教师要为教育竭尽微忱,为学生终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篇9: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进行课堂小结的方式
1.梳理课堂知识.一种常见的课堂小结方式,就是把整堂课的知识用简短的话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这种梳理不是通篇的叙述,而是有重点的、分层次的总结.例如,在讲“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课堂小结就主要是把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结合黑板上的图例再次梳理一遍.这种总结方式,可以让学生全面地复习一遍所讲内容,对新知识有整体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网络式记忆,把知识延伸到整个学习系统中.
2.概括课堂知识.教师还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几句话的概括总结,这种概括要涉及新课内容的关键点,通常用于新课内容有多个重要知识的情况下.
3.联系以前知识.有些新课的内容是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而来,或者是新课与所学知识有着一定的相似度.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联系,进行对照解读.这样的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当遇到新课与旧知识有着明显反差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拿来对比解读,以避免学生对新知识和旧知识产生混淆.这样一来,学生心中的知识脉络就会更加清晰.
4.和学生共同回想课堂知识.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往往是单方面讲授课堂内容给学生,而很少有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这都是因为学科的特性和课堂时间的紧迫,而缺乏互动可能导致学生和课堂的融入度不够,容易造成开小差的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可以有意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共同复习整堂课的知识.可以是对学生进行课堂关键内容的提问,也可以是向学生询问他们所认为的难点内容来再一次讲解以答疑和强化记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亲近课堂,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让学生对难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消化.
二、进行课堂小结的注意点
课堂小结不是教师一味地总结讲课知识,这里的本体应该是学生自己,是学生来回味和消化课堂所学内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起到串联和辅导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总结,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1.课堂小结的概括性.课堂小结要简单明了,用几句概括性的话语进行总结,不宜多次重复复杂内容,这样不仅起不到总结的效果,还会让学生更加混淆,对所学知识产生过多疑问.另外,课堂小结应该用最直接的语言讲述出课堂内容,不应该加以多少修饰,以避免所述内容的冗长,导致上课时间的不够.
2.课堂小结要有重点.有的人说,一堂课里有一半的时间讲重点内容就很难得,而学生只要把这些重点听明白,他们这堂课的收益就很大.课堂小结相对于课堂上的详细讲解而言,是为大部分学生整理的要点总结,不需要对整堂课的内容都重述一遍,而要对讲课内容的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回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练习和记忆.
3.课堂小结要能引导课外学习.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结尾总结,也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一个开始.课堂小结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讲解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寻找课外相似的题目进行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拓展.同时,能使课堂与课外连接起来,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总之,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做好课堂的总结是每个教师的分内之事,它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做好课堂小结,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效率,而且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授课总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看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的还看了:
篇10: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自从我省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各地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贯彻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和使用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小,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据统计,全省有相当多的初中不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教学。他们以中考试题内容为依据,考什么内容教什么内容,擅自删去必学内容中的“实习作业”和选学内存中的“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计算”、“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等。对中考范围内的教学内存,随意膨胀加码,甚至把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已经删去的内容,又拣了回来给学生补充。对教材中的“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的内容,与中考联系密切的也列入教学内容。
为了整顿教学秩序,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教学参考。
一、关于“实习作业”的教学
“实习作业”是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新增内容。它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如测量),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要求全体学生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实习,并写出实习报告。《代数》弟三册要求测量当地初中三年级男学生的身高;《几何》第三册要求测量倾斜角和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
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不得擅自删减。
二、关于计算器使用的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必须的。根据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初中二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解决查平方根表和立方根表的困难;初中三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准确迅速地进行统计运算。因此,初二教学重点是,在介绍电子计算器构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计算;初三教学重点是,用计算器计算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技能。未经计算器教学培训的教师,由各市教研部门组织培训或自学。
三、关于课本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内容的教学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增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内容,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面开设的新的教学栏目。“读一读”?是供学生阅读的一些短文,?“做一做”是供学生动手操作的一些实例,“想一想”是供学生思考的一些数学问题。这些内容部超出大纲的要求,不作教学要求,不能作正课讲给学生,中考命题范围不包括这些内容。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自学这些内容。
四、关于解直角三角形与二次函数的教学
解直角三角形与二次函数是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人纲控制要求的内容。过去,由于中考命题无限制地增加这两部分知识内容的难度,使教师无法把握教学要求。义务教育初中数学从课本上降低了理论要求和习题难度,删减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各地不得扩充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教学要求。
五、关于教科书中B组题的处理
教科污中B组题是供学肩余力的学生选用的。有的B组题的难度超出大纲要求,教师应慎重处理,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作,也不应列入中考的命题范围。
篇11: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参与学习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如何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的参与和学习常常会出现明显的抵触情绪,使数学课堂的改革进行的不顺利。本文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教学特点,提出了再创造教学,依据再创造教学原则的特点,分析得出再创造有利于学生把握和理解数学课堂所学内容的本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转变了数学学习的态度,有效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再创造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上,作为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数学教师,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和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生活中运用数学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形成理性的创新思维来学习数学。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属于应试的教学模式,教师就像是知识的搬运工一样,根据教材内容,机械地灌输学生数学定义、枯燥地让学生背诵数学公式,学生也没有深入地探索和思考,而是被动地接受。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再创造课堂教学的梳理,分析得出再创造教学的原则和特点,在再创造原则的指导下,实证研究了再创造教学对学生参与课堂程度的影响,得出了再创造教学有利于学生转变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利于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1再创造的内涵及实施原则
1.1再创造的内涵:荷兰的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是人们对普通常识的系统化,因此在一定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得这些数学知识。弗赖登塔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都能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所要学习的知识,这就是“再创造”教学策略。“再创造”教学策略应该是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体验去创造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不是重复地、机械地“原始创造”。再创造不能与创造相混淆。创造的重点在于结果,是指之前从来没有见到过、想到过或出现过的东西。再创造包含了有学习过程中的形式和内容,既有新发现,也有原先的组织内容。“再”字强调了是对自己而言的新发现、新收获、虽然属于创造,但是对于老师来说确是已经存在和知道的,再创造属于学生的高级学习和发现,比普通的学习更自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学习的热情。
1.2再创造教学的课堂实施原则:教学原则是是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基本准则。在遵循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基础基础上,深刻认识了再创造数学教学思想,得出再创造数学教学的原则:
1.2.1再创造教学的数学化原则:数学化是人们通过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现实存在的世界,来分析和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具体的现象,以达到发现其规律的过程。很多初中学生因为数学比较抽象,远离于现实世界之外,无法将数学符号以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所以认为学习数学很难且没有相对应的思维的载体。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思考问题,且随着数学化的深入学会用数学的逻辑来观察我们所熟悉的世界,使学生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建立恰当的、具体的数学模型,而实现数学的再创造教学。
1.2.2再创造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过去的教学中常常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学生在课程上是否参与一级参的程度,直接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总是为了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而我讲你听地唱独角戏,导致了学生没有了问问题的意识,就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了了。数学课堂标准提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通过自主地学习而获得进步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大脑存在的一部分记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经过自己的猜想、观察和交流探索,激发学习数学的动力,体现出再创造思想。
1.2.3再创造教学的数学现实原则:数学现实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及思考着的客观世界,以及这个客观世界所反映出来的数学基本概念、运算规律和方法,及相关的知识结构,它是实现课堂教学实际的出发点。如果教师总是以自己的思维进行数学教学,而没有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课堂就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2再创造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上述早创造的教学实施原则,针对如何将再创造教学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2.1加强方法的指导、鼓励实践的猜想: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对存在的一切新鲜失误用于怀疑,指导学生正确地探索数学知识的演变过程与结果。因为数学的发明过程,就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猜想,在猜想中探索,从而推理得出我们所熟知和不知的数学科学理论。
2.2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分层指导再创造:由于初中生正处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初步形成极端,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是不可能在一个层次上的,这就增加了教授授课教学的难度。如果教师对此客观现象掌握的不恰当,教学效果上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再创造思想教学运用在实际课堂中。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能够自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实施再创造思想教学,提高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的再创造教学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打破了传统的教材束缚,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加强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预设教学再创造思想的同时,更要能够融合更多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在互动中教学,激发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倩.再创造教育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卢隆君.初中数学再创造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3]徐胜.初中数学“再创造”教学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9):77.
[4]黄品霞.再创造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5,(8):70.
篇12: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使用自主互助课堂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这一学习模式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出自我定向、自我尝试、自我质疑以及对问题进行自我归纳、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能力,这对于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本文对初中数学自主互助课堂教学的活动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互助课堂教学
1、引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是我国自进行教学改革工作以来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学生在进行自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常都需要进行自主定向、自主尝试、自主质疑等一系列的学习环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时,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而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时,为了促进学生们的进步和发展,不仅需要对各个学生的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同时还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究,加强互动学习和交流合作。
2、指导学生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在指导初中学生们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为了促进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成绩的提升,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拥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并且积极投入其中,可以通过构建自主互助学习课堂的方式指导学生们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为了做好教学的工作,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们的日常表现和平时的学习成绩,合理地对学生们进行分组。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使所分的各个小组当中学生们的成绩都比较平均,同时也有利于为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对于学生们学习成绩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1]。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时,为了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而进行教学方面的活动。而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让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记忆,进而让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自主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并且为学生设置一定的习题,比如用配方法解方程。在进行相关习题的解答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基础扎实的学生先将问题分析透彻,之后为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如,在进行3x2—4x—2=0这道题的解答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这道问题的解决。在解答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一式子化简成x2—43x=23,进而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得:x2—43x+(—23)2=23+(—23)2进而配方,得(x—23)2=109,最终取得x1=23+姨103,x2=23—姨103。
3创新教学方式
初中数学自主互助型课堂的构建与教学方法上有着巨大的联系。在教学时,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这样能促进初中数学自主互助型课堂构建质量的提升。因此为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构建初中数学自主互助型课堂中,教师需要在教育改革工作的影响之下,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师进一步的转变自身的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精神的形成和发展[2]。例如,在《黄金分割》这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这一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就会影响学生对于这一课的理解,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开展。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教师需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互助型课堂,让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学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黄金分割当作主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生活当中存在的黄金分割,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自己小组中找到的黄金分割进行介绍并且实施验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所学知识拥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帮助其对自身的表达能力进行锻炼,有利于学生们学习自主互助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为了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需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初中数学拥有着一定的严密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自身能力的差异而影响数学学习的开展。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通过指导学生构建合作学习小组,以及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构建一个自主互助型学习课堂,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对不同的数学方法和思路上进行使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雪.关于中学数学自主互助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20xx,5(27):172-173.
[2]蒋敏.初中数学自主互助课堂教学的策略浅析[J].考试周刊,20xx,5(4):86.
篇1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从认真研究教材、实施有效提问、有效倾听、进行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入手,展开讨论和交流,作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和关注。“课堂有效教学”不单纯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也不只是关注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更主要的是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有效教学应该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新知识、提升学习技能。下面我将谈一谈我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和探索。
一、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从课前的准备工作入手,备课的目的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使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学得快乐、学得扎实。要实现备课的有效性,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潜心研究、认真思考,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备课:1.确定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恰当地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确定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3.关注学生。教师要清楚教学要到什么程度,教学的难点是什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教,要让学生在上完一堂课之后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解题方法等等。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使学生极易出现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等不良的学习习惯。4.做好课后反思。根据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做出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精心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下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发生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考验学生表达能力的问题,而不是一些简单的“是或不是”“对与不对”的问题。(一)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还要结合教材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运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表现,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实现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不管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提前预设的,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即兴生成的,都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二)教师要注意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注意给予积极的评价,只要学生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就不要急于否定,要把眼光放在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上,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独立的思维和标新立异的想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容量。(三)教师要提高自己提问的技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的契机、提问时的语气、提问的方式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总而言之,教师提问问题时要注意提问的技巧性,要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倾听教学
有效的倾听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愿意俯下身、静下心认真倾听,即使你没有给学生具体的帮助,也会因为学生感受到你的诚心而激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当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始终面对微笑,带着赏识的目光看着他们,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从教师的微笑、赏识当中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从内心产生一种被人欣赏的满足感。教师的赏识给学生带来的是人格的关爱,学生的思维因此被激发,学生也受到教师的感染,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理解倾听的态度,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切实抓好以下教学环节:1.明确教学目标,设置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2.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提高学习效率;4.做好对学生的及时准确评价,根据教学反馈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5.课堂总结归纳,巩固课堂所学,深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根据班内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要恰当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实现进步和发展。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探究和应用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进行创造的过程,教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又可以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良好发展,一举两得。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认真将教学内容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积累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14: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设计学习目标,拓宽探索空间,加强学生的自身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课题设计,让学生去感受品味人生的灿烂与魅力.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操作活动将教师讲授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内心体验,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变“教师独舞”为“与学生共舞”.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独推导数学公式,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教师不再单纯地解题给学生看,而是指导学生完成,让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扮演“教师”的角色,并乐在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数学符号的特殊性制定了符合学生心理的、易理解的课本教材.但鉴于数学本身固有的枯燥性、抽象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初都会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的学习十分枯燥乏味,因为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惧怕数学的心理.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必须重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们的内心体验.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智慧成果和人文精神,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发展,使数学教学变成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
其次,重视教学方法,提升探究能力.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研究,关注他们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比较重,很多教师缺乏必要的耐心,经常发生对于学生不能马上回答的问题,教师干脆自问自答.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理智活动下降,也会形成较为紧张的课堂气氛,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了.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并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通过适时、恰当的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首先,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保证.
1.听.要有耐心,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教师也要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受,这就是听的技能.,听课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话课,必须事先做好预习,弄清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才能有的放失去听课.
2.说.要有艺术,为了适应师生沟通的不同情境和存在的各种差异,教师要重视语言表达的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的技巧.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数学概念给予合理的解释,与同学讨论,与教师互动,增强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便于教师与学生的学术沟通.
3.读.要多用心,“读”就是学生阅读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课外资料,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知识面.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才能提高.
4.写.要有诚心,一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现在他的写作能力上,也是所学知识的客观体现.是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给学生搭建一个创新的平台.在素质教育中,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所以,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教学设计先难后易.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来说,不同的设计方案体现出不同思维水平,会有难易之分,教师在选用时应从难处入手进行调整..教师设问先大后小.教师在使用问题法引入教学时,可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思考一个涉及知识点比较多的问题,在适当提示的基础上将问题由大化小..教师提问先低后高,先错后对.课堂上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先提问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在他们的发言中寻找思维偏差.这样就出现了矛盾,学生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就会进行积极的探索.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总之,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做到数学教学中的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潜力的发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在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时数学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5: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问题意识成为当前学生最薄弱的环节。问题意识作为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发展和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效果。本文就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数学是一种依靠逻辑和计算的动态知识体系,不能用简单的静态思维去理解,因此学习过程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我们必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同的情形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下文主要阐述笔者对提升问题意识的几点思考。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中不懂的问题进行进一步钻研,这时学生的好奇心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任务而不是由别人来布置。通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使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能够成为他们感官所能感知的,这是一种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通过动态的视频,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学习起来更有热情。传统的教学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当有限,课堂效率十分低下。然而音频视频的结合,可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确保其能够跟随老师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也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营造良好数学学习氛围
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仍处于萌芽期,对数学的理解也多半是来源于对课本上公式的记忆,这就会使得数学的学习过于死板,应用起来较为困难。然而,如果营造一个渗透了数学知识的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模拟来调动学生使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数学学习过程会更加主动,更加直观,学生能感知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三、教授学习方法
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比学会知识更加有用,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知道如何面对一个问题,学会从正确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更加高效地获取信息,也能学到更加符合自己“口味”的知识,这与整个风云变幻的社会是相适应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千千万万,但是对于问题展开思考的整体框架是有据可循的。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把具体问题抽象化,学会利用化特殊为一般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散能力,学会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能够辨析问题的优劣,不在不必要的问题上花费大量时间。
四、通过表扬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索的信心
学生在自卑时会缺乏主见,对问题的探讨会更加被动,因此老师必须起到增强学生信心的作用,坚持“肯定为主,否定为辅”的原则。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会使学生对掌握学习成果的过程充满欣喜,因而产生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欲望,这就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大提高,除了兴趣,自信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对于那些对问题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应该大力赞扬他善于动脑的优秀学习习惯,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足迹要有所记录,每当学生取得一定进步时就应该加以褒奖。这会给学生一种学习主动就能得到表扬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面对学习中的问题。但是我们也提倡适度的批评,对于部分学生的自负行为应当严格批评,避免学习中太过浮躁。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智力情况和学习习惯,因此在评价时要确保个性化差异化。
五、设计开放性问题
初中生在考试中遇到的问题多为答案确定唯一,这就形成了我国如今思维局限的教育格局。为突破这一学习障碍,我们应当在平日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挖掘与锻炼,这类开放性问题可以通过条件开放性、问题开发、答案开放来进行,这些问题要来源于课本又区别于课本,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盲目记忆。这种开放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分析问题考虑因素更多,思维更缜密,而且积极性更高。而且可以在学生脑海里把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网络体系,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佳。归纳总结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利用开放题可以激发学生总结、交流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对现有问题的延伸提问也是一种训练学生发散性问题意识的好方法,他可以通过延伸提问对问题中各个变量的含义掌握更加全面,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总之,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如今学生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并通过改变课堂教学设计来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个过程会十分漫长,但是也只有把问题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当今教育的每一步,才能从深层次弥补问题意识低下的不足,才能改变当前填鸭式教学的弊病,从而为国家培育更具创新力,思维更严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杰.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xx,(9):44-45.
[2]张启兵.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xx,(10):23-24.
篇16: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学期伊始,我县进行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即五环节教学法。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觉得五环节教学是成功的,可取的,它最大的优点是面向全体师生,使每个学生得到了均衡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的中小学均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体制,班级的容量比较大,教师授课可能顾全大多数中等生,这就势必要出现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这种现象从七年级就开始显现,八年级更明显,九年级则更为严重。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尽可能的避免出现上述情况?五环节教学法则给出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解答。
五环节源自杜郎口教学法,吸取杜郎口中学教学的优点,与本土学生实际结合形成了“导学、自学、展示、探究、总结”五节一体的教学新方法。
“导学”即导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喜新厌旧是常人的心理规律,当然初中生更喜欢新鲜东西。因此,在学习中恰当的给学生提供新题型、新题材、新教具、新问题、新方法、新数学故事、游戏等新鲜东西,就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节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从前都是老师出题来考你们,今天则让你们出题来考老师好么?你们随意写一个有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我就能马上回答出这个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各是什么。”同学们感到很新鲜,马上动手出题考老师。我一一进行了回答,并让他们进行检验。全体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快乐地求知,整节内容在热烈的气氛中学完,可见只要有特色地“导学”便能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中生激起兴趣,开始美好的一节课。
“自学”即预习,预习分为课前预习,课堂预习。教师在备课时已将每节课的重、难点及所要掌握的任务打印好,在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将容易完成的任务课下完成,例如:定义、公理、定理、公式的记忆背诵,做标记等。课堂上再自主学习重、难点,主要是运用基础知识如技能和方法。自学时,小组内交流讨论,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师从旁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良好的自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差等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心中的疑惑,即在课堂上得到了解答,又保全了他们的脸面。小组内提问题,小范围就解决了,从而树立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优生与中等生则有一种成就感,为解答问题而骄傲和自豪,为能帮助他人而欣喜,觉得学有所用,这样会激起他们更强的学习欲望。
“展示”即输出知识。自学效果如何,全在展示环节,与以往的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让每一组学生都能参与展示,将本节课学习内容用自己的嘴说出来,用自己的手写出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示出来。在展示中,优等生展示比较难的任务,中等生展示一般任务,而差等生则展示比较简单的任务,展示一段时间后,差等生的胆子会由小变大,展示任务的难度可逐渐增加。展示面由班额大小决定,班额小的可各人展示,班额大的可合作展示,总之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最好的最擅长的一面表现出来。
“探究”即探索疑难。这个环节比较灵活,可穿插于自学、展示环节中,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学生突发的奇思妙想等都可以进行探究,当场解决最好,如有困难可放在课下,目的只有一个,令全体学生都满意,既学得好,又学得深,记得牢。
“总结”即回顾。学完之后,最后则是回顾总结,将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重申,小组总结,全班总结,另外要适当地进行检测。课本上的问题,学案上的习题都可以布置,而这时可采取楼梯式的作业模式,优等生可适当找些难题,而中、差等生只要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即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许多中等生及靠下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意向、有动力地完成更高一级的作业,因为总结是他们本节学习好坏评价的重要手段,所以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争着回答,抢着做题,为了给小组争光十分的认真,总结效果十分显著。
总之通过五环节教学法,全体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风气愈来愈浓,他们主动学,赛着学,乐意学。数学给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带来了快乐,带来了自信,带来了成功的喜悦。
篇17: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习题训练是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提高成绩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习题训练能够有效的对于学生当前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进而为今后的强化方向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错题不可避免,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情况;在对于错题的认识上,随着现代教学观念的完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错题都有着一定的重视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往往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推进学科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引导学生重点温习、攻克以往的错题,但随着学生错题量的庞大之后,学生便不能有效的对于庞大数量的错题信息整理,进而错题对于学生的实际成绩以及学习能力推动作用出现明显弱化。
错题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而言,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同时强化对于错题资源的科学利用也是强化数学学科教育的最佳措施。在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烦恼:对反复练习的习题,学生仍会犯错,而且栽倒在同一个错误上,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怨言:题目做了这么多,做错的题目也及时订正了,但稍有变化还是不会做稍稍关注一下中考状元的学习经验,发现电子错题本是常用法宝为此,笔者所在学校为每位学生准备了各学科的错题积累本,错题积累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作业教师会进行定期批阅,藉此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错题积累和反思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自己则借助软件,将平时教学和学生的各种作业练习及考试中等遇到的典型错题,按初中数学教材知识单元分别整理,按时间顺序积累,形成不同专题的错题集与学生普遍采用的手抄错题集相比,教师电子错题集。具有应用更便捷、易保存、易修改更系统等优点。
1.2研究问题
就本文的研究而言,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错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错题”类型的总结、原因的探究,可给教师如何规避出现类似错误提供帮助,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数学素养,发展教师的命题能力,提高教师评价素养,也有利于严肃数学学科的科学性。同时还可以变废为宝,可以帮助学生重构知识体系,可以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思维的批判性。其中初中数学电子错题集的应用实验为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研究初中数学测试题中“错题”及归因分析、错题订正的检测评价等等实验来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电子错题集的应用加以诠释。
第二章 结论与启示
电子错题集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强化对于学生的学习形成引导,同时也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以及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进而优化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成效的综合提升。在电子错题集的具体数学教学应用过程中,依然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地位,同时秉持错题资源为核心的教学观念进行,通过错题资源以及学生主体因素的把握,综合性的制定相关配套教学引导措施,进而优化引导学生正视错题,同时找出错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降低错题的出现概率。在电子错题集的应用过程中,电子错题集作为一项辅助工具,能够有效的发现当前学生的知识把握情况,同时学生也能够有效的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为今后的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就本文的研究而言,由于时间以及能力的有限,本文的研究内容还存在较多的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补充;在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过程中,笔者期望通过相关理论以及实践的经验总结,进一步完善电子错题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理论。
篇18: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的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以问题为导向的情景进行教学,将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及学习的兴趣全面激发,同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总结有着一定的启发性,并保证了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趣味性.对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比如,教师在对“角平分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三条小路两两相交,加油站李总想要在三个交汇点增设加油站,同时也要保证加油站对同一个油库加以使用,并保证三个加油站有着相同的距离,如果你是加油站李总,你会怎么设计方案?这一问题的提出,进而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和思考,进而对多种方案进行探索,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创设
一般而言,教学源于生活,数学源于生活,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借助于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教学情景进行创设,对学生生活经验充分的加以调动,并借助于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而提升数学知识实践应用的能力.例如,数学教师在对列方程解应用题进行教学过程中,就要对其生活情景进行创设,其问题可以这样创设:美佳美超市和家乐福超市在十一期间开展促销活动,美佳美超市采取打7折的销售方式,家乐福超市采取买二百送一百的优惠方式,如果你去购物,选择哪家超市比较实惠?这一生活场景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借助于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并将学生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增强.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态情景的创设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当前社会逐渐地趋向于网络化多元化的发展,同时当代教学更应该打破传统教学,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而实现对抽象数学问题的转化.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有关图形的抽象性知识教学,往往需要学生有着一定的逻辑思维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而数学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抽象性的图形通过直观的数学视觉加以展现,进而对动态情景进行创设.例如,教师在对“相似三角形”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要将传统的自制模型教学方法打破,并借助于多媒体flash教学课件,进而实现图形的动态演示,并对其平移、翻转以及旋转等运动进行展示,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进而做好课堂的教学.动态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在对动态图形加以借助的过程中,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识辨能力,同时也将教学效果和教学的效率全面增强和提高,进而使得当前教学逐渐处于一种科学化的教学和时代性的教学.
4.初中教学课堂教学中文学情景的创设
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语文的相关知识,就其实质性而言,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难免受到语文能力的直接影响,同时语文伟大的人文内涵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数学教学优美场景的创设,而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就要将自身的语文知识系统逐渐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相关的文学知识,对文学场景进行创设,进而对学生的情操加以陶冶,并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全面激发.比如,教师在对应用题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要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尽可能地借助于个人的智慧,适时地推出语文类的数学命题.例如:杜甫在街上走,手里提着酒壶去打酒,遇到酒店的时候加一倍,遇到路边的花时喝一斗,杜甫一共遇见过三个酒店和三朵花,请问杜甫的酒壶中原来有多少酒?这样的文学情景的创设,给人一种古典的神秘感,同时也将数学课堂气氛逐渐活跃,给人一种全新的教学感觉,不仅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一种愉悦感,同时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增强作用.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场景的创设,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联系生活背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而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并保证数学课堂教学逐渐有着一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激发,并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对情境设计的高效益加以追求,对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转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情景式教学.
篇19: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以激发好奇心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要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从学生们的已有认知模式中寻求突破口,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们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产生好奇,并主动去探究和质疑,从而激发才智和潜能的发挥,释放出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负数的概念,可以根据实际生活经验,结合学生们的知识水平,设计以下几个例子,让学生探讨.
(1)零上10℃,它比0℃高10℃,可记作+10℃,而零下10℃比0℃低10℃,同学们知道如何来表示吗?
(2)海拔是以海平面为基准,高出海平面的部分,而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又该如何来表示呢?能用海拔155米来表示吗?
(3)向南走100米与向北走100米,收入20xx元与支出200元,用数学符号该怎么表示呢?这样的问题情境就能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纷纷思考该如何用数字来表示以上的各种情况,同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掌握负数的概念和应用将会水到渠成.
二、重视交流合作,共同协作创新
与创新分不开的就是团队协作,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无处不在的就是团队协作,每一样事物或工作的完成,单靠一人之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团队中的个人之间能够展开良好的协作.把每一个人的力量都聚集起来,才能更快地解决问题,也能让学生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反馈和指点,拓宽思路,引发创新的火花.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还能互相了解各自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协作,交流与合作是创新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例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或以课本为中心的课堂,为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提供足够的空间,在小组讨论的模式下,还可以辅以讲解的模式,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做一做.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以及学生们的一些动手实践,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们理清知识的结构,活跃思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三、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创新行为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们能够提出问题就是进行了思考,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不是代表他们都懂了,而是还没有仔细地思考过.学生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一种求真、求实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和各种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难有创新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认真思考并发现问题,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其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创建一种良好的提问气氛.如果课堂上没人敢发言,那有问题的学生也不敢提出来,而如果课堂上气氛轻松活跃,大家能够畅所欲言,我相信很多学生都能够把心中的问题或看法表达出来.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才能为其今后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了“多边形的内角和”相关知识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一些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来让大家讨论.如,分割多边形的方法有哪些呢?只有一种吗?如果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能根据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来确定多边形的边数吗?像这样一类的问题,都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来,再探究和思考.通过学生的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更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根据相关的知识进行探究,得到了多边形对角线的更多知识,这个过程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还让他们再一次深入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巩固了基础.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课堂不仅是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学习知识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过程,而能力的培养却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这个抽象的过程又是通过具体的知识学习来体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使用,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篇20: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数学概念是人脑对实际对象数量之间关系以及空间形式的一种反映形态,是人们进行实践,研究多种数学对象的属性,概括出其中最基本的属性. 在数学中,作为基础思维形态的推理和判别,要以公式推论、原则定理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数学概念就是其基本的组成前提. 完整的解答和正确的运用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运算、进行逻辑推理以及发挥空间思维的基础. 根据师范类教学课程的排置,70 年代之前主要考查教师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70 年代之后强调教师的学科教育知识.80 年代之后,一些学者开始注重研究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性. 现在,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 PCK 对于促进高质量教学及培养教师的高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一、PCK 研究的意义
PCK 是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的缩写,即学科教学知识. PCK 这一概念出现于 1986 年美国舒尔曼教授在《教育研究者》上发表的研究报告中,主要研究分析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些职前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报告中,舒尔曼教授把 Pedagogical ContentKnowledge 定义为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学科知识内容及教育学学科的特殊结合. 教师需具有所教授学科的概念原理知识,以及把专业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学习的知识. 为了实现学科知识转变为教学内容,舒尔曼教授开展了“教师知识发展”的探讨,把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分成学科内容、学科教学与课程方面的知识.随着对于学科知识问题探讨的深入,关于学科知识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明确.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身,教师只是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下有效地理解学习,并且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认知水平. 可见,PCK 是将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的内容进行特殊的整合,可以明确区别出什么是学科专家和什么是教师.
二、数学概念和数学概念教学
1. 数学概念概念是客观存在事物的基本内容和思维形态的反映.数学概念就是真实世界的三维形态和数量关系基本特征的反映.
2. 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在于把原本文字化的东西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学习. 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为前提,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心理发育,指导学生规划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数学学习上更加长远的发展. 数学概念教学现在备受关注,实现数学概念教学实践的系统化,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数轴”时,教师可以用温度计来表示数轴,让学生深刻地认识数轴,明白数轴的含义,并且让学生会用数轴来表示有理数.
三、数学难点概念教学的研究数学概念教学的目标是:准确说明概念的本质和外延,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灵活地掌握运用学习的概念. 学生能否准确理解数学难点概念是学好数学的重点,教师需要把数学概念讲准确清楚,让学生明白概念的意思及能够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这才算真正学会了数学概念.
1. 对概念进行深入分析数学概念有时候需要纯文字性的描述,有时候会用公式、符号及数字来表示,难以理解,对于这类概念,教师需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字进行详细分析,把每一个词语、公式符号的意思都揭示出来,让学生从概念的根本去理解并掌握.例如,在讲“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时,只能归纳为 y =kx ( k≠0) ,而不能归纳为yx= k( k≠0) ,因为这样正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缩小了,所以教师在分析难点概念时要精准深入地讲解,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记忆概念的特点.
2. 多方面去认识难点概念的内容对一个概念进行定义时,需要从多种不同的特征中综合出此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概念,系统化地掌握概念的内涵.例如,在引入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物体,如汽车防护链、门框、国旗等. 除了画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外,还要画矩形、菱形、正方形. 一可说明这类图形的特点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与夹角的大小、边的长短变化无关; 二可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矩形、菱形、正方形均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总之,本文通过阐述数学概念及数学难点概念的含义,说明在初中数学难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了更加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要在学科教学知识即 PCK 的视角下分析如何实行初中数学的难点概念教学,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难点概念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
篇21: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是整个数学教育的基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这不但是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具体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原则。
一、教学目标合理化,帮助学生逐步提高
我们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将教学目标层次化、合理化,从简单的目标做起,循序渐进,向着更深层次目标前进,最后实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在遇到教学难点的时候,我们更要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步步为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例如,在学习“方程与不等式”和“整式运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比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这一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熟练地按照正确步骤解答一元一次方程式,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可以将最终目标分解成 3 个小目标: 第一,去括号去分母,将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括号和分母去掉,使其成为不带分母和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第二,鼓励学生尝试解答带分母和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自主归纳总结,掌握解答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三,用自己总结的“一般步骤”去解答一元一次方程。在这 3 个教学目标中,分别有着方法过程目标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的渗透。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自主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观察、思考、描述、猜想、实验、推理、交流、应用,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思维的思考方式。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如下情境: 在屏幕上投影出一个四边形,然后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变化过程,并引导他们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度”入手,将四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求法,以此类推,即使是五边形、六边形都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分割多边形,并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来求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思考,他们最终可以探究出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例如,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组”之后,可以将这种运算方法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利用解方程组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意在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作为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同时,数学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篇22: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普及与运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中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问题是数学教育的心脏.余元庆教授说过:“习题是中学数学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配备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许多优秀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高,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习题选择和处理得恰当.”当代最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强调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为什么这些名人名家都如此的重视习题的配备和讲解呢?这是因为数学习题确实存在着多种功能,当学生一旦进入解题这一活动情景之中,他就接受着一种“思想的体操”的训练,从技能的或思维的;智力的或非智力的,从各方面塑造着自己.但是,我们也应该严防课堂解题教学进入这样的误区:一部分中学数学教师沉湎于解题之中,忘记了“解答数学的习题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训练手段.”他们不是把解题看成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机会,而是要求死记硬背各种套路和模式,把学生训练成对习题作出“快速反应”的解题机器.这种危害性正如柯朗所说:“数学的教学,逐渐流于无意义的单纯的演算习题的训练,固然,这可以发展形式演算的能力,但却无助于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看来,的确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明智之举乃是扬长避短,讲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讲题.如何讲题?怎样讲题?这自然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老教师普遍关心,最不好把握的问题.我认为,从战略上讲:教师的定位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及合作者.教师首先要关心备侄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地去触击年轻的心灵.以前,我总认为:讲题就是把自己知道的、最好的、最多的、最精彩的、最与众不同的、最有体会的东西,用最直接、最明了、最简捷、最完整的方式交给学生.其实,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这并不一定好.后来我发现,其实我们常常应该逆向思考以下,想一想把什么不交给学生,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怎么以最小的知识代价,引起学生最多的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往往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提高的.从战术上讲:在解题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又是决定解题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讲题应突出思路分析,不要开门见山
仅从解题角度讲,给学生讲习题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发现一道题目的解题方法,讲的关键是展示思路发现的过程,在这个发现过程中,解题人思绪万千,念头百出,有时灵机一动,毛塞顿开,有时山穷水尽,突然峰回路转,有时步入歧途,有时不能自拔…….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把这些生动的思维过程充分的展现出来,不能只展示分析的“成品”,“优品”,还应该把分析的“废品”,“次品”展示出来,并且要好好的讲一讲怎样从“废品”到“次品”,进而到“成品”,“优品”.讲题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题意分析和思路发现上.教师不应该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挥员、讲解员、裁判员,而应该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讲习题应潜心设误布疑,避免平铺直叙
讲习题时,由于知识密度大,信息量多,应将讲、练、思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和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我的做法是:(1)进行开放式的习题课堂教学,给学生出错的机会;(2)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学生的错误想法;(3)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的错误显现出来;(4)做好经过探究学生进行自我否定的经验积累.教师要敢于放手而且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把学生学习数学时认识上的错误,理解上的偏差,技能上的缺陷,都表现出来.其实,学生中的智力潜能往往是巨大的,有些独特的思考方法还是教师未能想到的.因此,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的思维状况,摸清学生易犯的错误,正确导航,把握进程,时时点拨.讲习题时有意识设疑布陷,警示学生,这样往往比正面强调效果更好.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景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先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入手,在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时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和(计算机图形演示: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提问五边形内角和的求法.在这儿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四边形内角和的求法的回顾与进一步的思考,可知用同样的方法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那么,六边形,七边形呢?适当的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就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证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重点,电脑演示把一个圆柱形的蛋糕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后把蛋糕切开,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反复演示几遍,由蛋糕抽象出圆柱体,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的体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与圆柱的底面积、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求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运用多媒体巩固练习,增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中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生动有趣地复习巩固了新识.四、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心理学规律和中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让数学走进中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三、讲习题应该渗透数学思想,切忌舍本求末
比公式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它是解题的指路明灯.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方法.它是数学的“灵魂”.“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数学思想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他对产生一个好‘念头’,一种好‘思路’,一种好‘猜想’提供了方向”.数学思想是‘纲’,纲举目张.中学数学主要涉及的数学思想是:转化的思想;化简的思想;逻辑划分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讲题时,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有那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展现应用过程的丰富背景.否则学生当遇到新问题时,尽管头脑中也知道要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解决,但却仍然不知从何处入手.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我们总结出两条有效的经验:(1)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的侧重应有所不同,在低年级介绍较低层次,在高年级介绍较高层次;新授课阶段介绍较低层次,复习巩固阶段介绍较高层次.这就是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按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顺序进行.(2)在解题教学中,重点是展现知识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过程,使学生从中学到创造性数学活动的经验,并经过多次强化巩固下来.问题解决的过程大致如下:当遇到新问题时,首先要把条件和结论转化成与原有知识结构相吻合的形式(这是同化过程);再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把原数学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定理、法则等重新组合成新的法则,以便适应问题的解决(这主要是顺应);最后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实施解题手段,实际操作解决问题.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按由高层次到低层次的顺序进行.总之,在讲解习题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要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要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思想对解决问题的巨大指导作用,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讲习题应注意一题多解,启迪创新思维
一题多解教学,是数学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最成功的教学经验之一.解题思维活动中充满着新旧认识结构的矛盾,已知与未知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成法背景与新题情景的矛盾.若没有创新思维能力,解题只能永远停留在模仿层次上,教师永远不能对学生说:“这种解法是本题的最佳解法”,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展开思维的翅膀,养成一题多解的良好习惯,勇于思考,善于解题.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写道:“无论如何,你应当感谢所有新念头,哪怕是模糊的念头,甚至要感谢那些使模糊念头得以纠正的补充念头”.总之,学习兴趣是在思考中培养的;解题能力是在思考中提高的.中学数学主要涉及的数学思想是:转化的思想;化简的思想;逻辑划分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篇2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当中,初中数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中,不但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情趣,还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保证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逐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的重视,保证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创建数学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创建数学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结合教学进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保证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通过为学生创建数学探索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欲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书本上的知识更好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详细记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合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从而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
2.组织交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从根本上保证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组织交流指的是教师将学生组织一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学习状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选出组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然后教师进行统一讲解.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学习三角形这节课中,教师将学生分组之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有的小组负责找到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有的小组负责分析三角形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所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将关于三角形的知识点详细讲解给学生,加深印象.教师通过将学生分组,能够让学生保持数学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与团体意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小组学生的表现情况,采取奖励措施,对于那些表现比较好的小组,可以给予小红花等奖励,对于那些表现较差的小组,需要给予适当的鼓励.
三、反思与总结
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进一步保证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将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主动提出,然后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对其工作的重视,满足学生的对数学课堂的要求.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这节课中,相比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并不能充分了解方程特点.因此,在课后,教师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并主动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学习质量,还能够有效保证教师的教学效率.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自身的职业综合素养,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海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xx(08):124.
篇24: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实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遵循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具体实践中要时时刻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给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要激发学生主体性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者.
2.创新性原则
所谓“创新性原则”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具体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在教学方法上要学会创新、不能一层不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要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学生在阐述自己创造性的解说时,正确想法和见解要给以肯定.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
3.探究性原则
新课改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遇到问题先不用教师讲解自己就可以进行探索研究、把问题解决.要遵循这个原则,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作为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而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及开阔自己的视野,最终达到养成探究性学习良好习惯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具体实施
1.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特点编写学案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学案”与传统的“教案”不同,编写“学案”时一定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同时在编写“学案”时还应注意课堂目标要明确具体、知识结构体系要梳理清晰、学习方法指导要正确高效.
2.课堂教学上要善于设置问题,师生要互相合作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抛砖引玉,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时要先设计好这堂课教学的内容,最好是要给学生设计一些可以直接引导到教学重点上的问题.当然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失去了作用,教师对学生依然存在着必不可少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上依然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合作、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有高有低,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建立学习讨论小组或学习互助小组,然后教师再设置与之相适应的问题,让学生来自己寻找答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3.教师要进行问题总结,分析解答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寻找问题答案后,教师必须在学生完成后对问题进行详细地讲解和分析,这一步在整个环节中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因为,学生自己寻找的答案或自己解题的思路有可能不对.同时,对于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做一个总结,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最后,教师还要对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当堂进行训练,以此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结语
总之,教师在初中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同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不能忽视教师的导学作用,真正达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作用.目前“学案导学”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必然会有其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完善。
作者:蒋飞
篇25: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提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变。通过数学实验课“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课堂练习”这种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
关键词:主体教学模式计算机启发性实验课堂交流抽象性与严谨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中的概念理解与问题求解,哪一样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然而在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有限的。在数学研究中,数学家在“做”数学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听数学,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美国的数学家对传统教学提出了疑问:“我们现在所教授的是我们正在做的那种数学吗?”讨论这个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不仅涉及到传统的传授数学知识的方式是否有效,是否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涉及到数学教学能否有助于建立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本人认为现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误区是:衡量数学课的质量更多看中提教师的表演,而不是学生自身的参与。把CAI引入数学课以后情况发生变化了吗?从目前的情况看,基本上没有变。大多数课堂上,计算机的可利用只相当于一个放相机辅助教师讲解演示,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没有发挥作用。学生还是看着在屏幕听教师讲,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我们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这类软件。比课本搬家式的软件略有进步的只是增加了一些动画,有的还插进教师讲课的片段,细想起来这类软件完全可以用录相片替代的。看来数学教学课件与软件的设计必须要考虑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在讲授时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是缺乏学生足够的活动与实验,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演讲代替了学生自身的“建构”过程。在课堂上提供的思维材料十分贫乏。利用计算机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计算机能够提供理想的数学实验室,能够满足学生个别活动与小组讨论的要求,也便于创设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情景。
举个教学实例: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这是一位教师的数学实验课,学校是学生来源较差的普通校。课程在每人一机的计算机教室进行,上课前,教师发给学生需要在课堂填写的数学实验报告,上面有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练习与作业。开始,教师在相连的电视屏幕上演示了几种动态的相似三角形,提问:“谁能说出什么是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一旦相似就具有什么性质?”在学生回答出相似三角形定义,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以后,教师问:“那么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需要几个条件、什么条件?”然后教师讲,这就是今天我们需要通过“几何画板”上进行实验研究的问题。教师详细交代了实验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报告的填法之后,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由学生在计算机上动手实验。首先学生被要求作△ABC与△DEF,接着学生按实验报告中的要求测算∠A与∠B的度数,用鼠标调整角使这两个角相等并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以后又测算出两个角的度数并调整角使之相等。在学生观察出此进两个三角形相似之后,他们又按实验步骤的要求测算各边的长并验证对应边是否成比例。与传统课堂不同,所有的学生都在全神贯注地进行、观察,之后填写实验报告。学生们在实验后进行交流,所有同学都能用数学符及文字语言表达他们得到的结论。教师在组织了大家的将就之后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了表扬,并要求学生用当堂等到的结果画两个相似三角形。学生对这项任务非常积极,当堂有好几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现出了不同位置的相似三角形。
这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他们不再象过去一样听教师讲“现成”的几何,而是通过活动自己获取知识。“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怀练习”代替了过去的“听讲-笔记-练习”。课堂教学的模式由于引进计算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同时经过从学的经验上升为理性思考的过程也变得有趣多了。
首先,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地接收现成的数学知识,而现在象“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实践表明,通过实验,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印象比过去死记硬背要深刻得多。同时由于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表述等活动,他们不仅形成对数学新的理解,而且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其次,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变得可爱有趣了。人们普遍认为数学之所以学,是因为数学的“抽象性”与“严谨性”,而这正是数学的优势。正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它才能高度概括事物的本质,也才能在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正由于数学语言和推理的严谨,不管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当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研究时都要求助于数学。那么数学就非得板起严肃的面孔,使人敬而远之吗?数学就不能深入浅出,使一般人容易理解吗?现在计算机创设的数学实验似乎开辟了这样一条新新路。通过“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课堂练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理解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发现及完善过程,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述,从具体到抽象,从说明到证明。一切都是在学生眼前发生的,抽象得易于理解,严谨得合情合理。
关于开放探索性问题,需要提供一个便于学生装探试环境,有时又需要创设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有了计算机情况就和传统教学大不一样了。提出同一个问题:“顺序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效果就比过去灵活的多。在“几何画板”的支持下,可以在屏幕上给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它在运动的过程中忽而是凸四边形,忽而是凹四边形;四边中点连线组成的四边形也是不断变化的,可能是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这种情景下我们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因为为问题可以是非常开放的,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数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的条件将导致何种结论。又如正方体的截面问题,在屏幕上我们问:“设想一把无比锋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物体砍下去,截面是什么图形?”给学生留出猜测的时间之后,让学生装操作计算机。计算机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对此动态模拟的图景,显示出不同形状的截面,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有关截面的问题。
当然数学并非一切都要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有的可以通过演绎推导,有的还要通过教师讲解才能领会的更深更透。哪些适宜学生自己上机实验?哪些只需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就可以了?哪些根本无需实验?这需要认真研究。引入数学实验并不等于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与学的关系还是那句老话: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所以光提数学实验是不够的,不必需强调“交流”,在实验基础上的交流。最终学生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解到应用,这就必需把数学作为语言符号化的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因此“口头”到“笔头”的表达与交流必不可少。在交流的过程中,容易组织起不同意见的讨论甚至争辩,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启发诱导。教师对问题的深刻阐述、机智的解题策略设计、对学生规律性错误的分析、对数学美的诠释都是宝贵的这些并没有被数学实验所取代,但只是在交流中这些才成为学生的需要,也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里,实验与交流的完美结合突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这里既有教学的个别化、小组的相互促进协作学习,又能利用全班集体环境的优势。在这个模式中,从实验到交流的各个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十分突出的,只不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学技术,而且更需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坚实的数学功底和精湛的教育艺术。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支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是21世纪对数学教育的最重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2.《数学课程标准》
3.《第三种科学方法与计算数学》徐福臻著
4.《数学教育学》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著
篇26: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立足学生的数学发展,将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中心设置了数学教学活动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得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目标的实现差强人意。因为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注重知识与方法讲解,忽视了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是否能有效接受所传授的知识这一情况,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死记硬背下掌握了知识,但却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甚至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对此,在本文中,我主要立足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来进行详细论述。
众所周知,情感是一个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主要是指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产生的数学兴趣、动机和自信心等。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的照本宣科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因为学生在大量抽象的知识灌输下,难以深刻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无法灵活运用其来解决问题,无法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尤其是在数学考试中其成绩是越来越差,这也就导致学生在长期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压力下,丧失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对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有效实现情感态度目标,可以将情感教学引入其中,借助多样的情感教育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寓教于乐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知识灌输的方式只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扼杀在摇篮之中。对此,教师可以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寓教于乐理念的指导下,采取以下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一)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情感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借助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会借助系统编排的数学教材内容向学生统一传授抽象的前人的知识、经验,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其产生求知需求的基础,既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需要从其个性差异入手,选取符合其数学学习实际情况的内容来满足其学习需求,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以“几何”教学为例,倘若教师在教学之初直接将什么是几何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不能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几何,在抽象的概念中还会使学生产生几何难学的意识,其学习几何内容的兴趣可想而知。对此,我会直接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采取问题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篮球架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呢?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车轮都是圆形的呢?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工厂大门的折叠门是四边形的呢?……在生活几何现象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会对解决“为什么”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此不用教师过多的驱使,他们自然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满足学生的成功需求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中,对于数学认知能力差的初中生来说,数学是极其难以理解的,而且在长期的考试中,他们无法顺利解决考试问题,得不到良好的成绩,认为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以此在长期的考试失败中丧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由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满足学生成功的需求。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不同数学学习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数学学习成功的需求。纵观我所执教的班级,数学学困生比较多,所以我会对学困生给予自我表现的机会,如我会指定每一个学困生每人每天轮流准备一则数学小故事或者数学新材料,在每次上课之初会让他们进行演讲,以此来满足学生的数学表现需求,更能使其在生动的数学小故事中受到数学家为了真理、科学不懈探究的精神的感染,以此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意识。
二、以情施教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自身情感调控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不光其自身的教学活动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影响,教师自身的教学情绪、言行等都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对此,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以最饱满的情绪来面对学生,在此作用下,使学生深受感染,以此在上课的时候也能以饱满、热情的情绪来进行学习。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会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以清晰的语言和丰富的体态语来感染学生,如此学生会在我的情绪调动下产生一种亲近之情,课堂氛围自然会变得愉悦、轻松。
(二)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
学生数学情感的产生除了其自身的兴趣、自信等之外,还来源于数学本身的魅力。当学生能深刻地领悟到数学的独特的魅力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当他们一味地觉得数学难学的时候,数学的魅力会被枯燥所遮蔽,以此学生难以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可以从数学独有的魅力入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将数学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纵观初中数学知识,尽管其包含着无尽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自身就独有魅力,甚至描述问题的语言也是极具吸引力的,这就为教师借助数学自身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在组织“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会引入“黄金分割”,接着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对“黄金分割”进行调查,弄清楚什么是黄金分割,如何用黄金分割来解释蒙娜丽莎这一世界名作带给人们的美感等。如此,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其在数学探究中领略到数学的美。除此之外,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通过分析当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的原因,主要在于数学与生活相割裂,数学知识作为抽象的理论内容而存在。对此,我会借助生活化的手段来将与所讲授的知识有关的生活内容引入其中,以此在降低数学抽象性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其数学探究兴趣,使其在生活中自主探究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我在组织“一次方程”教学的时候,会利用一杯水、一瓶果珍来进行生活小实验,在实验中使学生直观地弄清楚浓度问题。生活实验本身就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在兴趣的内驱下自然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并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采取寓教于乐、以情施教等手段来唤起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活动参与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此实现情感态度这一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立忠.基于情感教学理论的初中数学教学实验研究———以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为例[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5.
[2]张研.初中数学情感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吉林:延边大学,2011.
篇27: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它制约着学生对教育的接受程度,影响着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和效果.那么,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社会阅历浅、易冲动,可塑性强的阶段,教师要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运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人品、形象、口才、知识等)吸引学生,做到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对优等生、学困生一视同仁,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一定能够形成.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定位师生关系呢?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互相争辩学习问题,共同探究学习的“伙伴”关系.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形象.
初中生的个性在发展,思想波动大,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学生厌学、捣乱.例如,我所教某班学生韦××同学,数学成绩较差,上课有时故意大喊大叫,扰乱课堂,老师教育他,他与老师顶撞,粗言滥语.对于这种情况,千万不能与他对立,更不要给予体罚、挖苦、讽刺、歧视.我几次到他家进行家访,与他及他的父母促膝谈心.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他有网瘾,上课常心不在焉,厌学情绪较重.我不厌其烦地与他谈理想、谈人生、谈做人,谆谆教导.通过老师、家长及同学的共同帮助,他成功戒掉了网瘾,并开始信任老师,改正错误,发奋学习.通过
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同学、老师的真心帮助,期末考试,他 数学成绩名列全班第三名,其他各科也取得了好成 绩,成为守纪律、爱学习的先进带头人.可见,教师 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负有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你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儿女看待,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支持你、尊重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够形成,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去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静听为辅.课堂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题海战术.整堂课就是在一讲众听的过程中结束.教与学的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是填鸭式教学.当然,师讲生听接受式的.学习有时是很必要的,一些公式、概念、定理、题型等,通过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因式分解与乘法运算是逆运算,学生易混淆,需要听老师详细地讲解.但接受式学习不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单独接受式的学习缺少交流与合作,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的愿望,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没兴趣,调动不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扭曲了学习的价值.基础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也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因此,教师一定要营造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引导者、合作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探究、质疑、争辩,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潜能和创造力.
[案例]代数式的意义
在讲到代数式的意义时,我把代数式8x+5y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甲:我家果园里种植有荔枝、龙眼两种水果,今年卖得好价钱,龙眼为每公斤8元,荔枝为每公斤5元,如果用x公斤表示龙眼的总产量,y公斤表示荔枝的总产量,那么我家今年龙眼、荔枝两项收入之和为(8x+5y)元.
学生乙: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8、x,另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5、y,那么8x+5y可以表示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
学生丙:我家的母猪产下一窝小猪,共有13只,其中有8只小黑猪,5只小白猪,小黑猪和小白猪卖的价格不同,小黑猪每只卖x元,小白猪每只卖y元,我家的这一窝小猪共卖得(8x+5y)元.
学生丁:我家安装有8个功率均为x瓦的灯管和5个功率均为y瓦的灯泡,则8x+5y可以表示我家照明设备的总功率.
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每人举出了不同的例子.这是真正的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通过各自举例表述,使学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任何一个代数式都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遍的优点.
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教师不再是只传递课本知识,而是更多地去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当好学生的参谋.学生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合作交流,开阔了视野,尝到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和运算,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获得了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学习兴趣来源于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都感兴趣.而传统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些要求,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图形、音像、动画功能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提升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究、拓展、创新的过程.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交互性,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把死知识变活,使得一些在教学中说不清、道不明的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重难点问题,它们有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的是纯理论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突破,而多媒体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在现代教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把直尺”的教学模式,而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博览群书,拓宽视野,锐意进取,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师生和谐相处,共同合作,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28: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所以课堂教学效率相对低下.而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就需要做到“以学定教”.接下来将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就基于“以学定教”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效率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数学教师反映自己教学很卖力,学生也在认真地听讲,可是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是上不去,面对这样的教学疑惑,其实教师自己应当反思,个人制订的教学方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保证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果一味让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听讲,进行机械性的学习,那么显然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以学定教”的内涵和执行策略,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一、坚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以案定教”“以教定教”等教学模式,基本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标准都是统一的,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面向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却无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有些数学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教学中心地位,所以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比较少,无法对班级内每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情感以及知识缺陷等情况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所以“以学定教”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以学定教”,需要教师深入贯彻和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必须首先全面了解学生,对班级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然后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难度.例如,在初中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先带领学生复习一下“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知识,看学生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时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就应当先让基础差的学生复习一下旧知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提前预习新知识,这样方能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以生为本和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坚持“因材施教”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与“因材施教”在教学理念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面对应试教育等落后教育思维的影响时,初中数学课堂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和无趣,学生也容易在数学课堂上变得无精打采.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合理分类,然后分别制订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策略.同时,基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摒弃过去标准化的教学形式,要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途径,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例如,在初中数学的习题教学中,针对部分学生选择题解题方法匮乏的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常规方法进行解题,也可以通过排除法、代入法、数形结合法等方法进行解答,初中数学教师要减少标准答案的灌输,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一题多解的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构建和谐、互动课堂,实现教学相长
“以学定教”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要积极构建和谐课堂、互动课堂,在多方互动中理清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知识缺陷,及时优化自身数学教学方案,调整数学课堂授课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敢于开拓数学教学思路,打破数学教材的限制,多结合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点和心理偏好,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的教学中,由于初中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还相对薄弱,所以无论是教师单向灌输性的教学,还是依据数学教材开展的常规教学,都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这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集体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如让学生思考教室中的黑板、课本、灯具等物品在旋转后的位置关系,当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或者动手亲自实践一下,将原本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情境,在和谐、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下变得既形象又生动,降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大大提高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结语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以学定教”,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转变过去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要更加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做到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充分尊重,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平等、和谐、快乐化的教学氛围下实现快乐的学习.
篇29: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一,黑板加粉笔,直尺加圆规,学起来难免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难随人愿,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成为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鉴此一种能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教学环境的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为教师教学提供形象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数学教学;运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优势、注意的问题及潜在的忧患,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多媒体能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能将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或者在通常条件下很难演示的实验、动态变化的过程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多样化,强化对学生的眼、耳、脑、手等感觉器官的刺激,使他们的情绪兴奋起来,对数学产生兴趣,形成一种爱数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乐趣。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拓展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
运用多媒体技术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课件《图形的全等》、《全等三角形》,使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的三角形在计算机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变化过程,形象生动地描述图形全等的内涵,并使学生正确认识常见三角形全等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相关证明奠定基础。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加大容量,提高学生练习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书本中提及的事例,在互联网、教学光盘中搜索相关素材,来充实这堂课,从而向学生展示现实世界中各种与数学相关的实物,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多媒体技术“动”性强,因而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强,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这样,教师可以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
篇30: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对多媒体技术的“利”再认识
1.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
多媒体技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理论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数学的枯燥,因为是一种符号性的语言;数学的难学,因为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学生之所以学不好数学,是因为枯燥和抽象降低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直观的图形、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弥补了这种不足,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明了、直观,大大缩短了事物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有效的思考知识的空间。多媒体技术的动态变化把形与数有机结合,将运动和变化展示给学生,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讲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动画演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体现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讲述圆中角的相互关系,以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运动的角度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
2.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增加课堂容量,拓展学生视野,优化课堂教学。例如讲述平移时,网上搜集生活中的平移图片,加深了学生对平移的印象,丰富了平移知识面。课件适时地通过声音、图像、视频形式在教学中补充一些数学史方面的知识,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诚然,多媒体技术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因为时间限制不宜在板书上一一列出的练习题得以呈现,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在黑板上书写最重要的内容就可以了。
3.促进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教学要求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讲述统计调查时,学生自己网络查询并收集相关资料,学生接受就很容易。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底蕴。
4.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教师备课时,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百度搜索”点击一下就能短时间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大大节省了备课的时间.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弊端
1.追求形式,为使用而使用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然而,不难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只有选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才能紧跟时代潮流,不顾教学内容追求形式,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弥补传统的“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缺陷,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一些教师把一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融入课件之中,连一个小小的提问都不放过,本应教师做出的由电脑代劳了,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完全放弃了直观的教具、板书。一些教师为了课件的漂亮,制作上花费了高倍的时间和精力,不研究教学方法,本末倒置。
2.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空间
课件是教师课前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提问的问题都是安排好的,上课时,教师按部就班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每一个步骤。教师圈定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轨迹,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沿着轨迹走前行,不能雷池半步,这种程序化的教学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空间。
3.阻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多媒体技术增加了信息量,迫使学生眼睛紧跟课件的演示,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和质疑,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课的速度。教师忙于课件的顺利衔接,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减少了。
4.造成教师对板书的遗忘
多媒体技术的便捷性导致一些教师把能搬的知识都往课件上搬,造成了课件质量的下降、板书的冷落。数学学科是抽象的,要重视结论,也要重视过程,要重视形象思维,也要重视抽象思维。教师板书的过程中是带着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过程。这一过程是不可忽视的。把所有的过程集于课件之中,表面上看学生可能懂了,做题后发现了不少问题。
5.追求快节奏,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节省了教师作图、板书时间,课堂节奏加快,密度增加,然而欲速则不达。学生思考这一页的问题,屏幕已经显示下一页的问题。学生正在解题,屏幕上显示出解题思路、步骤、结果,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思考。学生学习是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多媒体技术则起到了负面影响。
6.学生产生疲劳厌倦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不好,会导致学生疲劳厌倦。有的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与否,一律运用,一次性做好课件,每一学期没有变化。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疲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手段,二者必须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获取最大教学效益。只有认清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利与弊,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得心应手。
篇31: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辅导教学模式的概述
( 一) 辅导教学模式
学校采用的辅导教学模式包括三种: 分班辅导、抽离辅导、课外辅导,也可以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课室,以全纳模式进行教学及辅导。
( 二) 全纳式教学及辅导
全纳式教学及辅导主要是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适合所有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单一教材,这与其它三种辅导不同,它能减低对学困生的标签效应,也能帮助他们融入主流学校。出色的全纳辅导教学是先要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经过周详的策略,设计教学计划,再配合足够的教具支持进行教学。
( 三) 巩固---练习或延展问题
在辅导教学中,巩固的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巩固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学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的掌握及领会,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巩固的方法很多,包括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进行半独立或独立的堂课练习或延展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完成工作纸、作业或课本内的课业。除了练习或延展问题外,老师也可以问答形式,让学生自由陈述、列举事例。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困境来源
( 一) 语文能力缺陷
语文能力缺陷每每导致学困生在了解或表达数学常用词汇、关键词及概念方面都出现很大问题。例如,他们部能够理解文字题的题意,判断题目涉及什么数学概念。此外,再加上粗心大意,因此大多学困生都部能够正确地列出与问题相关的数式。
( 二) 视知觉能力缺陷
视知觉能力缺陷每每导致学生们在辨识或阅读数字与数学符号、分类等能力都出现困难。一般来说,视知觉的缺陷会直接影响学困生能否判断距离、空间的准确性; 部份学困生更因这缺陷不能了解物件放在任何角度、距离,都是不变的; 这反映出他们未能完全掌握 “守恒”概念。视知觉能力也影响学困生能否作出形状配对、形状命名和图形区辨的能力。
( 三) 注意力缺陷
注意力缺陷也就是一般俗称的过动活跃症,简称 ADHD ( Atten-tion -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患有这注意力障碍的学困生大多会在学习上常犯下列问题: 粗心大意运算,常导致不必要的犯错; 在不适当的时间四处乱跑,很多时导致无法完成指定的课堂活动; 过度爱说话,不依指示进行学习活动; 容易分心,不专心上课。此外,由于他们过度活跃及冲动,他们会很容易与同学发生争执。上列问题,每每导致他们不单在理解数学概念、甚致在抄写数式、运算步骤、检视运算结果和进行小组学习时都出现问题。因此教导这些患有注意力障碍的学困生,老师们需更有耐性和爱心。对他们的不小心犯错,要多包容; 对他们的不守秩序,要悉心有序的加以纠正; 对他们的不专心学习,要多运用教具、通过具趣味的活动启发及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
( 四) 数学能力缺陷
有数学能力缺陷的学困生大多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会出现问题。此外在处理一些类比、归纳、推理、演绎等问题时,他们遇到的困难更加严重。
三、初中数学学困生辅导教学模式的应用
( 一) 抽象推理困难、语言和阅读能力困难
建议教师利用教具,配合情境作角色扮演,借此帮助学困生理解题目的内容及其涉及的相关数学概念。老师其后依这模式进行辅导教学。建议教师提供常规问题回顾教学,巩固学生新学会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中,老师可利用延展问题作独立的堂课练习,加深学生对逆思的领会,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解题及运算能力。
( 二) 注意力缺陷、记忆能力缺陷
教学活动应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应可以通过实际经验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多玩几次,并请他们说出如何计算不同区域的得分。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让学生计算不同的分数组合,这样有助增强他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毕竟游戏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之一,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可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在不知不觉间达到愉快学习的效果。所以喻学习于游戏,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模式。
( 三) 学习态度低落、注意力缺陷
建议教师编写评估练习时应由浅入深,让他们通过完成较浅易的题目来建立成功感,继而挑战较深的题目。此外,在编写列式计算的文字题时,由于文字题的评估目的是判断学生能否掌握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这与习题的评估目的不一样,习题目的是评估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的运算技巧,因此教师应尽量少用繁复的公式来拟题,从而减少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错的机会。教师不妨对他们的要求降低一点,评估他们的表现时也尽量不和其它同学作比较,应就他们是否有进步为出发点,当他们有改进时,便给予正面的鼓励。
( 四) 数学能力缺陷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是需要经过思考、分析才能理解领会得到的。但一般有数学能力缺陷的学困生大多在理解、分析抽象的数学概念时会出现困难,作为老师,应多花心思,多运用教具及情境,设计适合他们的教材。这对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丘立峰。 课堂组织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J]. 现代阅读 ( 教育版) ,20xx ( 03) .
[2] 王先国。 浅谈数学解证题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J]. 现代阅读 ( 教育版) ,20xx ( 03) .
上一篇:胡适我的母亲教学反思(合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