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酷文库!

丽江木府导游词

分享 阅读:0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精选文章 -->

精选2018幼儿园快板台词 精选圣诞小品台词 精选轩辕剑经典台词[优秀范文五篇] 精选命中注定我爱你经典台词(共五篇) 精选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经典台词语录(优秀范文五篇)

丽江木府导游词(通用6篇)

  纳西民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民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云南丽江木府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丽江木府导游词(通用6篇)

  丽江木府导游词 篇1

尊敬的各位游客:

  你们好!

  今天我们来到风景秀丽的云南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位于玉龙雪山脚下,丽江古城的一大特点是没有城墙。请问各位游客,您见过那座古城没有城墙呢?恐怕没有吧。这就是丽江古城的特点。原来,因为丽江古城的首领姓木,他想,木围上就围墙不就是困了。他觉得这个字不吉利。就不要围墙了。可能有的人要问了,如果没有围墙,可能就会受到异族的侵略了。到那时没有防范措施怎么办?这个不用担心,丽江古城是四面环山,山又很高。可以将山当作的围墙。所以不用担心异族的攻击。

  现在,我们看到丽江古城的两座大风车,他们叫母子轮。大的是妈妈,小的是儿子,怎么样,形象吧?我们在向前走,这个广场就是四方街了。四方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它可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在这我们顺便讲讲茶马古道的故事。茶马古道是一条运盐巴,茶叶的道路,它从香格里拉一直到西藏。因为路上很危险,运输的队伍又经常遇险或被异族的人抢了货物杀害。所以,至今还有很多人记得他们。

  再往前走,这座八角宝塔型的建筑就是丽江古城的木府。它是丽江首领居住的地方,所以人们现在一直还保留着。丽江古城的景点很多,一定要细细游览。

  丽江木府导游词 篇2

亲爱的游客们:

  你们好!

  欢迎来到丽江木府。丽江木府是丽江古城的政治、文化中心,是纳西族统治者木氏土司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22世470余年。整个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木气”。木府的总体建筑风格为“仿紫禁城而建”,其建筑非常宏伟,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室”。

  现在你们眼前的这座石牌坊是用采自下虎跳金沙江边的汉白玉建成的,宽9米,高约18米,4根石柱撑着牌坊上的碑、橼、檐和坊盖,匾额上镌刻着“忠义”二字,是由明神宗钦赐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木府。你们首先看到的金碧辉煌的大殿是议事厅。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召见贵客的地方。看,议事厅的门梁上面,高挂着三块牌匾,都写着“诚心报国”四个字,他们分别为大明帝国的明太祖、成祖、世宗亲手书写。我带你们进去看看。你们有没有发现议事厅的屋顶上有一条四脚水龙,你们想知道土司为什么要建这条四脚水龙吗?你们猜猜看,待会儿我就告诉你们。因为土司们都姓木,木头容易着火,所以他们才把水龙建在屋顶上,为他们灭火,这是不是很有趣呢?

  议事厅后面是万卷楼。万卷楼有三层,看,第二层没有窗户,从楼底看不出第二层,所以里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书籍。现在你们可以进去自己参观,请遵守馆内秩序,书籍能看不能摸。

  万卷楼后面是护法殿。它是土司议家事之殿,也是土司行使家法的地方。

  护法殿后面是光碧楼。它实际上是一条木制长廊,长廊上雕刻着龙和凤。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里的雕刻都是凤在上,龙在下?这表示纳西人对妇女的尊敬。你们不妨走一走,欣赏光碧楼旁玉花园的名木古树、奇花异草。

  光碧楼后面是玉音楼,是土司看戏的地方。

  最后一个大殿是三清殿,是木府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三清殿中间的门是空门,只有出家人能走,其他人只能从左边的门进,从右边的门出。

  三清殿旁有棵倒着长的柏树。传说木氏土司之一的木增爬上这棵树成仙后,玉帝觉得此法不妥,便下令,木增为爬树成仙的最后一人,后人不可效法。于是,此树开始倒长,枝丫一律向下生长,以防止再有人爬上去。

  我们刚才延中轴线参观了木府的几个大殿。此外,在中轴线的一侧还配有一些庭院,是土司及家人的生活区,你们可以自行参观。

  今天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祝你们旅途愉快,再见!

  丽江木府导游词 篇3

  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木府景区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现在看到的木府,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又可看见白族和纳西族传统的民族特色。

  丽江木府位于丽江古城,是丽江木氏土司当年在丽江的宫殿,纳西民族首领木氏自元(253)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所以木府是丽江地区政治、文化中心,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丽江木府导游词 篇4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而其座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族传统文化之精神。

  进入木府可以看到中轴线的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等大殿,两侧房屋罗列,楼台亭阁,数不胜数;花园回廊,风格别致。据说木府的建筑风格是“仿紫禁城而建”。

  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而狮子山古柏深处,还有木氏土司祭祀天祖。

  从后花园一直沿着回廊一直往上,可以看到古树、假山、亭台楼阁。面对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到《阿房宫赋》里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到达木府的最高处——三清殿,可以俯瞰整个丽江古城。三清殿是祭祀的地方,有一定的禁忌,比如:右进左出,中间的门是空门,是出家修行的和尚、道士等才能走的门。

  丽江木府导游词 篇5

  既然到了云南,怎能不去看看丽江,它上面有历史事迹,民族戏曲,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土司府——木府。

  我们买了门票,急匆匆的走入丽江最大最出名的古迹——丽江古城,我们没兴趣看那些景色,一进古城就直奔今天的重点游览地——木府。

  我们进入木府,在一位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先去拍了照,再到一旁去等讲解员,我是先跟在人群最后,走到主殿时,我感觉跟在最后听不到讲解,跟着讲解员也是白跟便趁讲解员走动时人群没有把他围个水泄不通,就插到了前面。

  办公区主殿里两侧陈列着许多兵器,我本想摸摸它们,可见到了那块请勿触摸的牌子后,就没摸。办公区二殿为藏书楼,有政治地位的,因为那时的书房一般都是建在院子两侧,而它却建在办公区第二个位置,这是表示木土司重视汉族文化。楼上是个阅览室,它本储有30000余本书,在明朝时遭遇战火,被烧了不少书,接着又遭遇,那叫搜的一个严,书还是没保住,现在那儿的藏书真是少得可怜。

  办公区三殿为护法殿,是木土司执行家法打板子、打棍子的地方。纳西族是男卑女尊,所以女人要勤快,男人则采取放养的态度,所以女人用棍子,男人用板子,棍子使得上劲,受力面积小,打得更疼。板子使不上劲,受力面积大,打得也就不怎么疼。

  接着我们去看家殿,在家殿门口有棵奇树,叫“枯木逢春”,它在明朝末年被烧死,在重建木府时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木府中的家殿有6个分别是,夫人房、小佛堂、土司房、长子房、儿媳房、佣人房。

  纳西女人要披星戴月,就是一条披肩,上面有两个大圆盘和七个小圆盘,代表日月和北斗七星,它还意味起早贪黑呢!

  后面还有一个三精殿,它是道殿,在玉花园里面也有棵奇树,叫倒树,它是因一位文武双全的木土司在它的引导下得道升仙了,从此它的枝丫就向下生长了,够不够奇妙,想了解更多精彩资讯,可去观看《木府风云》或自己去实地考察一下吧!

  丽江木府导游词 篇6

  丽江古城有800年了,在这里我们去了木府,木府是以前的丽江的统治者住的位置,已经很古老了。徐霞客来过丽江,土司是在木府外招待了徐霞客。为了不显示自己的富,不请徐霞客到他的木府。只能在外面看一看。徐霞客在外面题字:宫室之丽,拟于王室。

  这里的土司姓氏都是木,普通人姓何。他的孩子不努力就降为平民,不能姓木,要改姓何。土司的夫人的名字叫阿勒邱,是个漂亮、能干的女子。这里的纳西族女子身后都穿戴着披星戴月,上面的太阳和月亮,下面是北斗七星,就是七个小片子。纳西文字是世界上现在唯一的相形文字。

  木府有三个院子,进去以后,有一个画廊,里面有很多名画,都画的栩栩如生。第一个房间的坐椅上有一张老虎皮。在每个房间的花园里面地上都铺了很多图案小砖瓦,是盖房子的时候剩下的,是为了节约。这里大部分都是院子,但是睡觉的床看起来很小。

  这个土司很古怪,他邀请别人宴会,都会到后面空中花园,让别人不知道他的房间、院子很大。

  土司为了不影响普通百姓行走街道修了个空中走廊横穿街道,空中走廊过去是个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是在后面的山上建造的感觉在空中。从上面可以看见木府,感觉木府很大,可以看见丽江古城全部。

  一次大地震,古城外面的楼房倒了,古城却完好无损,因为这里的房子都是用木头盖的,没有用一个螺丝,受力都是均衡的,可以抗7级地震。

  土司虽然很富有,但是也为这里的老百姓修建了家家户户门前的小桥和流水,有五彩石铺成的路面。让800年后的人仍然这么喜欢这里,我们要珍惜、保护这种美景。

精选图文

推荐文章

9973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