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酷文库!

2020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

无敌客 分享 阅读:0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

精选文章 -->

精选《巨人的花园》课堂教学实录 精选三亚落日教学实录模板 精选三亚落日教学实录模板 精选杨氏之子课堂实录 精选六下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

  三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中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

  1、认真阅读,整体感知

  一般要求孩子至少读三遍。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

  三年级的孩子还没达到倒读的水平,所以我现在还是引导孩子先读文章。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2、仔细审题,切忌粗心

  首先要静下心来,认真读题。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有很多孩子都是因为粗心而导致失分的,例如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有的同学反而把加点的字给解释了。有的本是要求写近义词,结果却写成了反义词。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弄清题目要求。

  3、按题目要求,完整答题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的文章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再次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可让学生用笔在文章中做一点相应的标志符号。

  同时我们一定要提醒孩子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答题时间,先易后难是做阅读理解题目时的一般方法。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学会放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容易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

  4、用心检查,避免错漏

  在做完阅读理解题后,不要马上就放到一边。要让孩子养成即时检查的习惯,马上就把这一部分的题目再通读一遍,以免发生做错或漏题的情况。当然在完成整张试卷后,还会有一次检查的机会,但即时检查也有好处,因为大脑的记忆理解还存在当前的状态。

  有很多孩子就有漏做题的情况出现,尤其是那些加标点、划横线、划波浪线、找出中心句、选择正确拼音等这类题目,因为题目中没有括号和空格,孩子是最容易把它们放过的。

  2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

  一、把品字词句作为训练主线

  1.加强词语训练

  三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字词基础,课文里遇到的,多数是熟悉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该怎样深入地理解,应是三年级进行词语训练的重点。

  如《罗盛教》一课中,作者用“摸、托、顶”三个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罗盛教三次抢救孩子的经过。当罗盛教听到喊声,迅速地赶到出事地点,“猛地跳了下去,在水中摸了好一阵”,“摸”一词用得确切,表示在水中寻找的动作,第一次没摸到孩子,意识到时间就是生命,他很快地钻入水中。

  这次罗盛教把“孩子托 上来”了,“托”字用得十分贴切,说明罗盛教摸到孩子后,一心想的是把孩子先救上来,因此,他用双手高高“托”起孩子,充分表现了他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第三次又钻入水中,“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孩子慢慢地露出水面”,孩子是被“顶”出来的,“顶”字用得更加确切,这时他已经没有力气用双手托。

  是用全 身最后一点力气把孩子救上来的,而自己献出了年青的生命。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在字面上易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读懂这些词在文章中表达的深刻含义。

  2.加强句子训练

  三年级阅读教学,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结构复杂、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训练,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南京长江大桥》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较难理解。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知道这句话是比喻句,讲清作者把“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比作“钢铁巨龙”。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钢铁巨龙”和“卧”两个关键词语去理解,在此基础上再理解全句。

  这样 学生不但理解了句意(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引桥的坚固、巨大,又突出了引桥雄伟壮丽,而且还知道了理解这类句子的方法,即先弄清把谁比作什么(也就是本体和喻体),理解了关键词语,再理解全句。

  指导学生读懂总起句和过渡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教学《会飞的水》一课时,我抓住“水究竟是怎么飞起来的呢?”这个过渡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提出这个疑问,目的在于激起读者接着往下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点出看的喷灌区不止一个,水飞起来的办法不 止一种。

  3.加强段的训练

  段的训练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主要抓自然段的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划分段落。例如《一个粗瓷大碗》一课,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初步了解每一自然段主要写的什么,接着引导学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同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并找出第二部分是重点段,然后从重点段入手进行分层训练。

  学生在教 师的引导下,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把第二部分分成三层。当学生分层遇到困难时,就再让学生反复读课文,看一看两个自然段之间联系得是否紧密,如果紧密就放在同一层里,如联系不紧密就把它分开。这样帮助学生解决了分层遇到的问题。分完层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第二部分内容,归纳出每一层的意思。

  第 一层写送碗;第二层写用碗;第三层写“丢碗”。再重读第二层并找出重点句“赵一曼趁人不防的时候,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引导学生体会赵一曼作为抗联政委,心里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战士们,同战士们同甘共苦,表现她关心同志的高贵品质,这种精神是感人的,所以文章开头写这个碗能使文章前后呼应,这样逐步反复训练,学生学会了划分段落和划分层次的方法。

  集中识字后的三年级阅读教学,要从词、句、段入手,加强基本功训练,能为读懂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授之以渔,教给孩子阅读之葵花宝典

  1.以抓学生预习辅导为突破,导之以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 认字,理解词语。

  如在教学《大海的歌》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 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

  如教学《听》一课时,给学生的预习提纲是:①熟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的是谁?什么事?②利用字典学习13个生字词;③结合课文理解“槿紫、凝神、溢到、生怕”等词语;④划分段落。

  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打造精品高效课堂,促好的阅读习惯养成。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记一次乒乓球赛》一课时,单元训练项目是“掌握文章段落”,在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基础上,交给学生掌握意义段的方法。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知道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按着“报名-预赛-决赛”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语句说出了段落大意,并学习这种分段方法。

  本文后面有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回忆精读课时用的分段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深入思考,让学生自己独立练习给课文分段、分层。

  在《读读说说画画》上,为了巩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配有三篇课外自读课文,运用课堂学习的方法,经过自己独立阅读,反复练习,分段,归纳段意,逐渐提高了学生分段,归纳段意的能力。

  三年级的阅读量较大,如第五册教材,共48篇课文(其中精读课36篇,略读课12篇)16个练习(48篇课外自读)。教学时,如果平均用力,单篇教学既完不成教学任务,又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运用精读带略读,课内带课外,一篇带多篇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3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

  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

  二、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有的同学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三、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有些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有时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直接用原话来回答问题。

  四、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

  语言简洁明了,不要重复罗嗦,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

  五、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先易后难。

  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其他较有把握的题目。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题目。

  4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

  一、“读”的有效性

  “读”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的方法。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指出:“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于永正老师可以说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阅读的大师,他对“读”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

  语文教学抓住一个‘读’字什么都有了,离开一个‘读’字什么都没有了。”绝大多数情况,只要学生能阅读,都应该是有效的,只是阅读的效率有多高,值得思考。特别是小学生当阅历不够丰富,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目的不够明确,阅读方法没有掌握,再加上老师仅仅把读当作是一种手段来运用,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的效率往往是不高的。

  怎样做才能提高读的效率呢?就一篇课文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强化初读

  初读是学习一篇文章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独立体验文章的阶段,是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部分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己提出问题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不能作为形式走过场,必须给足学生的时间,认真落实,没有三至五遍的认真阅读,学生是不可能对文章有较好的整体把握的,理解水平低的学生更是如此了。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我们的一些老师,为了追求课的完整,为了达到自己的预定目的,拼命地赶课,缩短了初读的时间,结果是没有前面的铺垫,后面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就不能落实到位,只能以老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致使课堂陷入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泥潭。

  2、重视精读

  《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体要求。”这里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建立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的,所以,有了充分的初读,精读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牵一发动全身就成为可能,精读的目的也才能达到。

  (1)把握“基调”,从读好每一句话做起

  一般来说,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朗读时能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基调,就基本上掌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就能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较好的再现出来,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课文讲的是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两只鸟蛋的事,课文的基调是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自然的热爱,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如何读好这句话呢?①可以引导学生轻读课文提问:“为什么说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小鸟(或小鸡)的孵化过程,老师此时可相机引导学生表达:“一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一只小鸟;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两只小鸟。”

  所以要爱护每一个鸟蛋。指导朗读“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②想象说话。以“假如现在你就是鸟妈妈,孩子丢了你会怎么样?”为题练习说话。来体会、想象鸟妈妈这会儿怎么“焦急不安”。指导朗读“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③再进行角色朗读。

  让学生做一回小男孩的“妈妈”,对小男孩说话。“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读出“妈妈”的语气。至此,学生在讨论、想象、说话中理解了句子,读好了句子。

  (2)用好朗读的方法

  朗读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范读、个别读、齐读、轮读、轻声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方法,各种朗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要恰当合理,适合文体和教学的需要。这里就范读、个别读、齐读的方法来说明它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①范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个要求对我们的一些老师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既然是个性化的阅读,老师就不好范读了。在这里要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学生年级高低、基础优劣、知识多寡、能力大小等各不相同,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灵活地运用范读这一形式。

  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学生从老师的范读中受到启发、帮助和感染。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是这样对自己说的:“要努力使自己的朗读具有艺术的魅力,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调、节奏、韵律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动听的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学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初读前范读,可帮助学生正音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分析重点词、句、段时范读,可以使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涵;在学生读得不理想的时候范读,可以使学生在“愤悱”之时及时得到“启发”。特别是低年级,加强范读,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唱读的发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②个别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个别读的机会是很多的。其目的,有时是为了检查学生初读的情况,通过个别读,了解学生生字词的朗读和理解,长句的断句,段落内容的把握,已经理解的内容等情况;有时是为了加深理解,体验感受,切实地品味语言的韵味和情感,再如一年级下册中《两只鸟蛋》第一节的朗读。

  为了读好这一节,老师可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鸟蛋,分组让学生看一看,模一摸,亲身感受到鸟蛋小小的,白白的,凉凉的,滑滑的(体态语言辅助朗读),一种爱鸟蛋的感情油然而生,你能把这种爱鸟蛋的感情带入文中读出来吗?此时,采取指名个别朗读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有时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有时则是组织教学的需要,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

  ③齐读。齐读是经常运用的一种读书形式。它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时是为了激发感情,有时是为了强化记忆,有时则是为了创造气氛等。但低年级朗读教学中齐读的运用必须要慎重,很容易造成学生一字一顿不动脑筋地拖腔拉调等唱读习惯。更有甚者,为齐读而齐读,齐读真的成了一种形式,成了一种无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二、讨论的有效性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其中的合作、探究在语文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多以小组讨论形式为主。应该说讨论式的学习方式比传统的讲授式的学习方式多了一种交流的渠道,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进传统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

  就语文课程而言,更加注重的是感性的学习,注重体验、感悟、理解和应用,因而,语文学科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要注意有效性,不能盲目地滥用,占用有效的教学时间。那么,什么情况下语文课堂不适合应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呢?

  (1)班级学生数较多的情况下不适合。班级学生基数较大,给老师的指导、分工造成问题,即使操作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容易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

  (2)新知识传授的初始阶段不适合。学习新知阶段,要遵循认知规律,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使之处于“愤悱”状态,提高研究问题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此时如果进行小组讨论,则是违反认知规律。

  (3)低年级学生不适合。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多处于感性状态,对于学习的方式方法很多方面都需要老师的认真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是由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如果盲目应用,讨论必然是无效的。

  (4)体验、感悟性的问题不适合。如苏教版十册《广玉兰》一课,课文中描写了四种花型的美,每一种花型美在哪里?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还有像苏教版第六册《赶海》一课,课文中写到了许多赶海的趣事,它们趣在哪里?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我想,这些问题更适合让学生去朗读、品味、理解,而不是去讨论。

  那么,什么情况下语文课堂适合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呢?

  (1)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适合讨论。

  (2) 一个问题或一段话可以多元解读的适合讨论。

  (3) 具有教育性、拓展性的问题适合讨论。


2020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相关文章:

1.2020年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指导方法有哪些

2.2020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

3.2020年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方法

4.2020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技巧

5.2020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方法

6.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指导方法

7.2020年小学语文阅读方法

8.2020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积累方法

9.2020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8478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