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酷文库!

202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精选文章 -->

精选高一数学对数函数教案 精选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精选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精选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篇 精选2022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有: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换玻璃”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重点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整数数乘法,再教学小数乘法。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课时安排:小数乘法6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1)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35角

__3

10.5元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像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0.72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72扩大100倍72

__5

缩小100倍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3.50.20__.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2

27.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40.7×425×7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练习一第4题

二、运用

1、填空。

4.×3×3×2×2

2、做一做:课本第3页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练习一第1、2、3题。

附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例1

3.5元角

×3×3

10.5元角

例2

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__5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课本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

前面用0补足。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8

3、1.2×,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

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240.013

×0.14×0.026

96782426

0.3360.00033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10.56×0.27=0.1056×27=1.056×0.27=

二、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86.252.04

×4.2×0.18×28

11650001632

232625408

243611250571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2.14×6.2

3、课本第8页第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三、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第8页7、9题。第9页13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增长学生的自然知识,产生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放在课前)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2.谈话:李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⑴(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这里有个温度计。

那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问:好,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学生交流:是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没错。(结合图说)这是零刻度线,表示0℃。(教师板书0)。

谁来温度计上表示出0℃。

⑵我们再来看上海的气温。(课件:点击上海出现温度计和上海的图片)

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学生回答4摄式度后,教师板书4)在温度计上拨一拨。问: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图,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⑶接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课件点击北京的图片和温度计)

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

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

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

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⑷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对,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⑸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其他几个城市的最低气温,注意观察温度计,把这些温度记录在卡片上,并读一读。准备好了吗?

香港:(19℃或+19℃)。写好了请举起你们的卡片。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用+19℃来表示的?这位同学是用19℃来表示的?行吗?为什么?(对,正号可以省略不写)。

哈尔滨:(-10℃)。老师写了10℃后举起来:“和老师的记录一样的请举牌。为什么没人和我的一样啊?(对,零下10摄式度,我们用-10℃来表示,10摄式度是表示零上10摄式度的)。

西宁:你们记录好了,同桌互相校对一下再来交流。问:为什么这样用这个数来表示?

⒊我们再来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播放中央台播音员播报的天气预报(天津 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

指名一位学生上前交流。师:你们觉得他记录怎样?这位同学的前面的正号没写,可以吗?老师把-1的负号去掉,你们同意吗?

谁能在温度计上拨出11℃?谁来拨-1℃?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自主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一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教材第114 一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一13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回忆并口答。

提问:为什么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

强调: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

(二)教学实施

1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验算。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解的?

2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6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发现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

( l )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数。(2 )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互质的。(3 )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

指出: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规律口算出结果。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你能直接说出结果吗?

学生举例,如: + = - =

3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7 题。

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

4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8 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出题,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过来。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数不要超出本单元分数的范围。

5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 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思路。

6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 题。

老师先介绍"杨辉三角",再让学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横行各数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规律。

出示"杨辉三角"图:

再将表中的'1"都换成" ",看看这个规律还存在吗?换成" "呢?

(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发现规律依然存在。)

7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 题。

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填表并计算,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

8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2 题。

学生先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然后用分数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可以这样操作:先将4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4÷8= (个);再将剩下的2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2 ÷8 = (个),所以,每个孩子可分得 + = (个)。

9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 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的特点,想想按什么顺序思考比较简便,请学生先说出思路,再进行计算。

(四)思维训练

1 .在O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 。

2 . = + = + + = + + = + + + + + + +

3 .写出两个不同的最简分数,使它们的和是 。你能写出几组?

(五)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们还探索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1 ,分母互质时,它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以后,

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材第110 一112 页的内容及第113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4 题。

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 .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重点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两周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垃圾可以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同学们可以以生活的社区为单位分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在下表中:

(二) 教学实施

1 .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

请学生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融人环境教育中。然后老师把某个小组调查好的一份统计表用投影仪显示出来。如下表:

老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 + =

2 . 探讨" + "的算法。

(1) 尝试计算" + "。

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① + = + = =

② + = + =

③ + = = =

( 2 )集体。

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达成共识: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 和 通分时,没有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一个是 ,一个是 ,单位不

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老师用图加以说明:

( 3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集体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动态显示 + 的计算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是20 ,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 份,这样 变成 , 变成 ,所以 + = + 。

老师:通过计算 + ,谁来说一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相加?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请学生打开教材第110 页,让学生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的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 .教学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 )题。

( 1 )由验算引人异分母分数减法。

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先做左边的两道小题。

- = ( ) - = ( )

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验算,方法有两种:一种重算法(将原式再算一遍);一种逆算法,逆算关系有两种,学生多数会用此法验算。

① 利用关系式"减数+差=被减数"。

因为 + = = ,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 + = ≠ ,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② 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

因为 - = - = ,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 - = - (结果为负数),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学生完成后,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将上述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请学生表达计算的过程。当学生说到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进行验算时,着重让他们说一说 - (先通分,将 化成 )。

在学生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

( 2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再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中右边两道小题。

老师:"你会验算右边两道小题吗?请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验算过程。集体反馈时,先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验算,然后请用"和一个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的同学说一说,如何计算是 - 和 - 。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减法中去。

老师:通过计算 + 、 - 等算式,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 3 )说明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老师指着学生验算的4 道题目,提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主要有哪些?它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吗?

4 .完成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 )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书写过程。

5 .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每道题中两个分母的特征,是特殊关系的直接找出最小公倍数。

6 .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4 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四)思维训练

1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规律。

+ + = + + + = + + + + =

应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式题的得数。

+ + + + + + =

2 .想一想,哪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是 ?

+ =

(五)课堂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P7及练习二第3、5、6、7、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都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都比被乘数大。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0.9×6 7×0.08 1.87×O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2.思考并回答。(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情景引入

1.教学例5。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鸵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凶猛的非洲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哎呀,它追上来了!”鸵鸟说:“别担心,它追不上我!”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取信息:

所求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所需条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思路分析:

(1)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倍数的含义:谁来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野狗那么快,还要快。)

(2)追问提高学习新知的兴趣:

①非洲野狗能追上他们吗?(非洲野狗追不上鸵鸟。)

②“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回答:56×1.3)

③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小结: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计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并集体订正。

(4)指导学生用估算进行验算:请同学们看这个算式及结果,你认为对吗?你是怎么验证的?(板书验算,完善课题)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

①用原式再计算一遍。

②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对与否。

③观察法:观察小数位数或第二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

④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师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喜欢用那一种就用那一种来验算。

(5)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算得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因数中,56是整数,因数1.3中只有1个小数,所以积中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了,应该点在2与8之间,即积应为72.8。

师:很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每个小朋友都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样?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刚才有同学提到56×1.3式子中第二个因数比l大,所以积就比被乘数大,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两道算式中的因数和积,进行判断,说出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最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四、课堂小结。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作业:5、6、7

课外作业: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0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

9942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