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酷文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精选文章 -->

精选高一数学对数函数教案 精选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精选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精选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篇 精选2022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5篇)

让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1)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设计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号数学的愿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尺子量和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二、能力点:

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尺子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3、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作用,体会测量方法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展开讨论,想办法,在小组交流。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各种不同的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用手

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测量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有同学用手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同样的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选用同一种物品

(如:课本、尺子、三角板等)再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量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活动延伸。

(1)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度,用铁钉测量课本的长度。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的结果。课本宽度是5个回形针的长;课本长度是5个铁钉的长度。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2)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长的长度是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

二、积累运用。

1.今天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2.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课后作业】:

完成《》第一页练习。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

二、例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厘米和刻度尺,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联系生活实际,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探究测量物体的方法。

3、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实物作为标准来测量音乐课本的长。

同样长的.长度测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量得同一物品的长度不一样。

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怎样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呢?在日常生活之中,为了准确、方便而由

统一地测量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厘米。

(1)认识刻度尺。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它什么都有什么。(数字、小格、大格和“厘米”、刻度线)在刻度尺上找到“0”,“0”在什么地方?表示什么意思。

(0在最左端,0表示没有或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2)认识1厘米。

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是1厘米······)

(3)我们已经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请同学们找找,我们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用厘米量。

(1)每人发一张纸条,请同学们估计大约有多长,用刻度尺量一量。

(2)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教师巡视指导。

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完成练习一第一题。集体评价订正。

2.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一的第二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一起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和总结。

【课后作业】

完成《》第二页练习。

第三课时认识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

4、例5;第4页例四“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米和米尺,建立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米。

2、联系生活实际,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探究测量物体的方法。

3、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复习检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请小朋友们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检查。

2.导入新课。

师:有没有一种更快、更方便的方法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板书课题:认识米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尺,知道1名=100厘米。

(1)教师测量黑板的长度,学生观察。注意测量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强调示范,一边测量一边做标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米尺,和你的学生尺比一比,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教师可随着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小结:

相同点:尺上都有刻度线,都有数字1、2、3······

教师提示:用你们的学生尺量一量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说明米尺的1厘米和学生尺上的1厘米是一样长的。

不同点:米尺上有很多数字,一直数到100.有的米尺在刻度上没有学生尺上的短线。小结:从“0”刻度到100刻度就是100厘米,也是1米。

板书:1米=100厘米

2.用米尺量。

(1)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宽,黑板的长、高,学生的身高。

(2)汇报测量结果。

三、巩固小结。

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第3页练习。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例

6、例7例8;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才,能用刻度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2、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线段的特征,体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

3、培养观察、想象、操作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和量线段。

【教学难点】:

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特征。

(1)老师准备了一根绳子,提问:看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么把它变直?

学生观察汇报。

(2)看看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得出:a.直的。B.有两个点。

教师补充: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3)出示拉直绳子———————————————

(4)出示╲╱ 和 ___,提问:这些是线段吗?它们的长短是一样吗? 学生观察汇报。老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

2.拿身边的物体,找一找线段和端点。

3.连线段、数线段。

老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小组讨论汇报。

4.量线段的长。

二、巩固练习。

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让我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第4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并应用5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观察,列举生活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探究并掌握5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感知形成过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

口算: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5+5+5+5=

3、趋势引出课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学生们满脸困惑)那是因为我有一个法宝——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我国的一大发明,中国小朋友比外国小朋友乘法算得快得多,就是因为中国小朋友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今天我们就学习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问:看,这是我们20__年在北京召开运动会时的吉祥物,福娃,可爱吧?现在咱们就和福娃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一)初步感知:

1.教师:一套福娃是几个?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教师板书)

教师:两套福娃有多少个?用算式怎么表示?(教师板书)

2×5=10 5×2=10 (教师板书)

教师:三套有多少个福娃呢?四套呢?五套呢?你能自己算一算吗?(出示福娃图片及算式,生试算)

2.汇报交流

教师:谁来读一读你的答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深入理解

1.观察,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都是10,可以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二五一十 (板书:二五一十)

2.那么1×5=5 5×1=5 口诀怎样编?(板书:一五得五)

3. 教师:那3×5=15 5×3=15的口诀你会编了吗?(板书:三五十五)

教师:利用这句口诀可以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看看我们刚才编写的口诀

4.教师: 请你打开数学书52页,快看看福娃下面的每一行点子图,都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数的?再看看右边让我们填什么?

我们刚刚总结了一部分5的乘法口诀,请你把点子图右边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

5.汇报交流:

教师:咱们一起来把五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教师板书: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四五二十这句乘法口诀可以帮我们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你怎么算出五五二十五呢?(“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的推导过程)

6.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口诀共有几句?( 5的乘法口诀有5句)。上面的乘法算式,可以用这些口诀来计算。

(三)识记口诀。

提出问题,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五句口诀,一边读一边想,这里面藏了什么小秘密,怎样才能很快地把它们记在心里呢?

小组内讨论(指名回答)

生1:口诀的第一个字是一二三四五,从小到大,第二个字都是五。

小结:这样很有顺序性,我们记口诀就容易多了。

生2: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

师:所以这些都是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

生3:每一句口诀的得数都增加5。

仔细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小结:

口诀中“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一句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只有五五二十五就可以写出一个算式。

5的乘法口诀一句比一句多5。

乘法算式中都有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不同,积就不同;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增加1,积就增加5。

(四)熟记口诀。

师:同学们真能干,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下面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把这五句口诀记住,行吗?(行)

(学生自由背,同桌互背)

4、教师:你们用了什么好办法很快就记住了这些口诀?

利用规律记:5、10、15、20、25;

如果忘记了四五( ),怎么办?

可以用三五十五加上一个五,15+5就是20;或者用五五二十五减去一个五25-5=20。

三、深化记忆,强化5的乘法口诀

(一)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 ) 三五( )

五五( ) 四五( )

二五( )

(二)计算并说出口诀

5×3= 5×5=

2×5= 4×5=

(三)看口诀写算式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二五一十 五五二十五

(四)小游戏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记住5的乘法口诀了吗?

课堂作业

第53页练习十第1题、第5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运用2,3,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可爱的小青蛙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第18页至第19页)。它是学习了2,3,5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的一节综合练习课。教材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饶有趣味地熟练应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能从教师出示的图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具有一定的互评意识。全班学生学习数学普遍感觉轻松、愉快,上课思维活跃,勇于回答问题。在一年的小组、同桌讨论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都有所提高。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师:小朋友,你们说世上谁最好?

生:妈妈。

师: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爱妈妈。有一群小蝌蚪(出示许多带有算式的小蝌蚪图片)也很爱它们的妈妈,但是妈妈去捉害虫了,它们找不着,怎么办?(出示贴有6,18,12的青蛙图片的小黑板)

生:(纷纷说)我去送它,我去送它。

师将算式卡片发给学生,大家按座位的顺序将写有算式的小蝌蚪送到妈妈身边。(这时录音机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贴完卡片,学生争着发表意见。

师:咱们一起检查吧。要求看算式,说口诀。

在39这张卡片处,学生互相对视,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都说找不对,却不知怎么办,这时老师从课桌里抽出一张写有数字27的青蛙图片,学生高兴地说:就是它,就是它。

师:(指着算式请全体学生把三九二十七的口诀说出来)妈妈找到了,你们知道在找的`过程中,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帮助这些小蝌蚪吗?(生争先恐后发表意见。)

(师板书:乘法口诀)

(二)接力赛(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师:下面我们用乘法口诀来进行接力赛。(出示三块小黑板,上面各有几道用白纸盖着的算式。同时宣布比赛规则。)全班分成三组,用红、黄、蓝三色粉笔作为各组的接力棒。各组的第一位同学撕下算式上的白纸并写出得数后,将接力棒传给第二位同学,依次顺延直至所有

的算式全部算完。以速度和正确率决出优胜组。

随着一声开始,各组学生都投入到紧张的比赛中。

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师生共同检查每组所写的算式,同时说出口诀。老师给优胜组同学每人奖励一颗小星星贴在头上。

(三)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你们会用口诀做算式。看着这幅图,(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2题的教学楼)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有多少扇窗户。

生2:我想知道这座楼有多高。

生3:我想知道楼里有多少学生。

师:大家提的问题可真不少,谁能用口诀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

我能,我能,许多小手举起来。

生1:我看到图上画了五层楼房,每层有8扇窗户,五八四十,就知道有40扇窗户。

老师进行引导,用手指大门。

生1:(大声说)三十九扇窗户。(老师对他翘起大拇指,奖励他一颗大星星,全班同学一起夸他。)

生2:我觉得有多少同学这个问题好像不能用口诀来解决。

师:如果每班的人数都一样时。(拖长调)

生:可以用乘法。

师:怎样用乘法?

生:还要数数有几个班。

师:每班人数都一样吗?

生:每班人数不一样时要用加法计算。

师:现在我们不知道每班的人数(指着黑板旁的问题库),怎么办?

生:放在问题库里。

生3:你如果告诉我每层楼有几米,我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出楼房的高度。

师点击课件,出示每层楼房高约3米。生齐呼:三五十五,楼房高15米。师指着约,学生们又说楼高约15米。

师:你能把这道题的计算过程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吗?(学生们拿出本子来做,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师:(出示课件,教材第19页第3题)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谁在干什么?

生1:小熊买玩具汽车。

生2:小象是售货员。

(课件显示小熊和小象的对话。小熊:3张5元,1张10元。小象:正好。)

师:你们仔细观察图以后,同桌分别扮演小象、小熊进行对话。

师: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熊买一辆玩具汽车花了25元。

生2:我知道这辆车的价钱是25元。

生3:小象不用给小熊找钱。

生4:每辆这样的玩具汽车价钱都是25元。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在这次购物活动中,我们又一次用到了乘法口诀。现在快快把这个过程写在本子上吧。

师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35=15+10=25(元),随即把它写在黑板上。

师:这个算式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325。应分步列式:35=15,15+10=25。)

(这时,让学生趴在课桌上稍作休息。老师将写有教材第24页练习一第1题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从中提出哪些乘法问题?能解决吗?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师:刚才我参与了几个小组的讨论,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不少。老师这也有几个问题,看看和你们的问题一样吗?

课件出示问题:

(1)买体育用品花了多少钱?

(2)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

(3)买玩具花了多少钱?

师:把你的计算口诀告诉同桌。(同桌交流后,用课件显示计算过程和口诀。)

(四)师生共同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能用乘法口诀算出我家住的楼有多高。

生2:我买东西能用乘法口诀算账了。

生3:我能很快地算题了。

师:这节课你们学的东西真多,把2,3,5的乘法口诀运用得又快又对,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19页第4题

〖教学反思

1.从生活引入,密切联系实际。

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留意身边的事,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2.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你能解决吗?你怎样列式?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每个人都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枯燥的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融入到有趣的数学活动之中,使智慧的火花越燃越旺。

〖案例点评

执教教师能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重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潜能,也尊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创设出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使枯燥的数学变得亲切、生动、有趣,也使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4)

教学目标:

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3、能够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4、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难点: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引入

1、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

2、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

2、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1、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2、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西藏,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3、 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活动记忆。

四、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灵活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5)

教学内容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我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本节内容,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启发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以及合作交流,从而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课件等。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老师听说咱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学数学,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逛一逛。

2、数学广角的城堡可真漂亮,我们走近点吧!可是,大门被一把密码锁锁住了。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解开吗?生:有

二、探究新知

1、师:可是刚才的密码锁太简单啦,还有一个超级密码锁呢!看

狮子大王提醒我们:密码是由1、2、3其中的两个数拼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不一样。你认为密码会是多少呢?

请你们小组合作,用数字卡片摆一摆。

(课件出示)要求:利用手中的三张数字卡片,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数,一人把数写在练习纸上,最后数出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比一比哪个组写的最全。

2、汇报总结

同桌两人汇报记录的结果,师找具有代表性的写法,在展示台上出示:如有学生遗漏的,帮助补上。

①有顺序的从这3个数字中选择2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再把位置交换,又组成另外一个两位数。12、21、23、32、13、31

②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12、13、21、23、31、32

③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21、31、12、32、13、23

(全班同学交流,注意突破:在组成两位数时有数字重复或者遗漏这一难点)

师:超级密码现在有六种可能,到底是那个呢?狮子大王又给我们新的提示:十位和个位相加是5(将答案缩小范围到32和23。提醒排列的顺序也很重要(板书:有序)),并且个位比十位小揭晓答案:32。

如果老师换几个数字0、2、3,你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恭喜大家成为密码解决达人!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门打开了,里面有什么呢?(课件出示任务)

1、任务一:涂颜色。(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全班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指名学生(有代表性的)到前面展示。

(3)先独自思考,再全班交流。

(4)交流评价,理解方法。

2、数学广角的风景如此美丽,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吧!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坐法?

师:坐在位上的同学也别闲着,我们来当摄影师吧!摄影师除了拿相机照相还得干些什么?

引导学生第一个位置不动,后面两人交换位置。做出4种不同的排列方法,让学生发现规律。

(透过这道题让学生体会固定位置与交换位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序排列)

3、老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语文知识学的怎么样?用“读、好、书”三个字一共有几种读法?(要求:不遗漏,不重复)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你们在数学广角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你们能到做吗?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

五、板书设计

十位个位十位个位十位个位

121221

211331

132112

312332

323113

233223

交换位置确定十位确定个位

不重复、不遗漏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但以前学生不会全面、有序地考虑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方法以及搭配时有序与无序的特点。用数字的排列来理解不重复、不遗漏,具体、简单,效果很好。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都很浓厚,合作交流积极。但要一个人说出全部的组合数仍然有困难,所以还要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和练习。

10228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