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
精选初一精品历史教案 精选2023初中历史课教案 精选2023怎样做历史教案 精选中国历史八年级下教案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1
一、学生总体情况:
高三12-25班是我校文科班,三个班共810人,其中12-15班为史生班,16-21班为史政班,22-25班为史地班。本届相当一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层次参差不齐,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二卷答题不规范,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与高考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一轮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二、定好基调,做好计划:
第一轮复定下的基本基调是:“踏实、准确、稳步”。
踏实:依纲据本梳理课本知识,穿插小专题。延伸和加深要适度,照顾全体学生,注重夯实基础,扎扎实实,讲得实在,练到实处,达到实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掌握讲到位、练到位。训练中突出重点,讲究效果。除了重点内容要训练外,要求重点抓好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训练,狠抓错题过关,提倡“小题大做”。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总结规律,不断提高。我们要求学生自己在复习过程中总结提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探索解题规律,把教师的教学思路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准确:就是要瞄准考纲,准确定位,把准难度,讲练准确。
稳步:稳步推进,稳中取胜。不单纯追求进度,以知识是否掌握到位为基本依归。
三、教学任务:
1、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讨论,轮流主备。
3、统 一 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及时学习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 确, 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
第一轮复定下的基本基调是: “踏实、准确、稳步”。
踏实:依纲据本梳理课本知识,穿插小专题。延伸和加深要适度,照顾全体学生,注重夯实基础,扎扎实实,讲得实在,练到实处,达到实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掌握讲到位、练到位。训练中突出重点,讲究效果。除了重点内容要训练外,要求重点抓好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训练,狠抓错题过关,提倡“小题大做”。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总结规律,不断提高。我们要求学生自己在复习过程中总结提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探索解题规律,把教师的教学思路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2
一、关于高考复习的整体构想
本届高三(17)、(20)班历史成绩整体势力较差。学生普遍存在底子差,落后面较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标的完成都有相当难度。针对以上情况,历史教学工作的主体构想是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学校和级组关于20__届高考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
1、认真领会《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在夯实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强调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对高三历史任教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原新教材与新出版的同种浙教版新教材上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引导学生注意其明显的变化的“增、减、挪”部分。
2、探索建立知识整体结构的最佳方法,寻找知识考查的切入点。
高考历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最佳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并进行学科知识的联想、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自我训练。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注意史论结合。可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整体结构。采用相关知识统整表、知识结构图解、知识结构螺旋形等方法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加强对专业的点拨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教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首先要重视对各地课改较成功的题例和样卷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选用综合性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第三,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选取材料编制一些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并拟定答案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第五,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第六,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基本任务
1、进行相应的单元知识串讲,一轮复习后,进行通史式的第二轮专题复习。
2、平时尽量多给予专题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对历史事物认知和分析评判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全面强化基础,狠抓落实,同时全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高考的针对性训练。
5、抓好高三(20)班的培优工作,确定典型,重点突破和提高。
四、主要措施和方法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适当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练习、课外作业以及质量跟踪检测,及时批阅和评讲,做好教学的反馈工作。
3、强化历史早读,狠抓学生个案,特别注意加强对尖子生的辅导和后进生的提高。
五、培优补差
1、学生来源:优生:各班历史科成绩前10名;后进生:每班后5名,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确定名单。
2、时间安排:早自修、晚自修和自修课
3、主要方式: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跟踪质量检测,定期反馈学习情况,及时整改。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3
一、高三历史复习的特点
高三历史复习一般都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都有每一轮复习的侧重点。第一轮复习是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的抓基础;第二轮专题复习,需要学生从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方面组合知识,力求融会贯通;第三轮实行综合、模拟考试,查缺补漏,强化训练。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单元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再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适当关照非重点。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专题复习,进行知识的整合,按照线索归纳、理清、分析、综合知识。如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我们可以把整个高中历史分为13个专题: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统一多民族的党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
2、列强侵略与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5、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6、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8、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9、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10、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
11、中国思想发展史;
12、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13、近代世界的思想文化。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以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上述的13个专题我们还可以把它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三部分。各部分我们可以将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结合在一起,注意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相互联系,突出历史现象的整体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记忆和认知历史。
第三轮复习,即跨学科的“热点”专题复习,注意从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角度归纳知识,分析“热点”。如__年文综第40题从地理学科考察第二战场开辟的条件,从历史学科考察了第二战场开辟的政治、军事条件条件。20__年第41题从地理学科考察考察了美国“西进运动”中人口迁移问题,从历史学科考察了“西进运动”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及评价,政治学科考察了如何看待美国的“西进运动”。今年高考第39题从地理学科考察了__年12月印度洋海啸形成的原因,从历史学科考察了50年前发生在此地印尼的重大事件之——“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的精神和对当时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从政治学科考察了与当代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和关系。在这个阶段,尤其要注意揣摸文科综合测试题的特点和考察的思路。
二、高三历史复习的方法
(一)复习时注意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如封建社会的衰落是我国明清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这一节内容来说,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①政治制度上:党废丞相,权分六部,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地方废行省,三司分权,解决地方与党的矛盾。②军事制度上: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解除军事将领对皇权的威胁。③法律上:制定《大明律》,通过立法来巩固专制主义党集权。④加强特务统治,用非正常的手段来强化君权。⑤“削藩”,巩固专制主义党集权。⑥营建北京城,突出皇权,体现出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就这一章的知识结构来说,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衰落主要表现在:①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专制主义党集权制达到顶峰,特务统治、八股取士、文字狱、军机处、“均田免粮”无不体现出封建社会的衰落。②经济上一方面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开始冲击着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③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④对外关系上,西方的殖民活动已到达我国的东南沿海和西北边疆,出现了反侵略的斗争,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对外关系的主流。⑤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出现了一些反封建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文学作品,西学东渐。
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早期维新思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以及新、旧民主革命转变的关系,对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影响等。“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我们可以从向苏联学习、积极主动探索、改革开放形成中国特色道路等几个阶段来掌握。再如,我们把14世纪——18世纪中国的明清时期和西欧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等方面作一比较,东西方社会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则一目了然。还有,我们可以从微观政治、经济、阶级、文化领域的变化对比理解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出现的区域性特点。
(二)掌握基本的史学理论,初步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观点和辩证的思维方法,提高理论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去理解评价历史的生产力标准。所谓生产力标准,包括两个要点:一是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二是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是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力,它包括两个要点:一是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它决定了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如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的陆续建立。二是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表现为如果它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时则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战国时期时期,战乱不休,经济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的发展。
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并由此去理解评价历史的实践标准。所谓实践标准,就是要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如19世纪中期的西欧可以产生马克思主义,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则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马克思主义和洋务运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而太平天国运动则不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不是由统治者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决定的,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③阶级和阶级斗争
④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⑤原因和结果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然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历史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同因异果、同果异因、互为因果、系列因果等类型。
⑥现象和本质;偶然性与必然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
(三)重视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题能力是解题时学生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无论是历史单科或是文科综合,题型一般都是三种题型: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是学生容易丢分的题,在高三的复习训练过程中,应从审题、回忆教材、列提纲、规范书写等四个方面训来提高自己的解体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比较、分析、总结材料题、问答题的类型和特点,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体能力;通过对一定量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地归纳、比较、分析,发现自己思维训练过程中的症结,及时的解决,从而有效地提高主观题的得分。要记住,解题能力主要是练出来的,要通过一定量的有序的训练,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逐渐提高,偷懒、少做,不愿做是学习的天敌。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4
一、指导思想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落实贯彻。本届高三历史复习以新课程标准与2008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狠抓基础知识,注意提高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现象、探究历史规律和正确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争取在20____年高考当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复习目标
1、依据新课程标准和2____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狠抓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复习效率,实实在在地推进素质教育。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共八个班376人选修历史,其中2班、4班中有陆建江、张杰、吴晓琴、陈红等几名学生基础好一点,其余基础都较差。从整体看,由于生源的因素,历史分析问题能力整体较差,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只能分层教学,重点辅导。力争完成学校和上级领导给我们分配的指标。
四、具体措施
1、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20____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积极关注广东、海南地的课改方案,积极探索实践新课程改革。
2、认真备课、上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努力提高45分钟效率,认真批改作业练习,做到“有做必批”。
3、备课组分工合作,进行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集思广益,以不断完善。
4、加强个别辅导与答题,针对性的辅导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有基础学习认真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差,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消化,多鼓励他们,使其保持学习的热情;对于基础差,而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进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听好每节课,掌握基础知识。
5、做到全盘计划,有序复习。在总复习过程当中做到整体部署、分段实施、步步走稳、段段落实,明确复习过程,做到心中有数。第一轮复习以单元复习为主,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第三轮复习以综合复习和适应性训练为主。
6、练习、考试合理安排。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联系、考试的效果。
7、注意实效得分。综合性试卷答题中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标准答案与学生的答案悬虚太大,学生的回答普遍不全、不准、不简、层次不清、东拼西凑,卷面也不整洁,字迹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指导学生重点练习客观题,强化主观题,适应练题量,效度练采分点。指导学生在解答综合题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①看清小题配分
②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③里清思路,确定答题范围、重点和层次,答案结合采分点。
④善于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能科学合理地判断、归纳、辨别、分析成因,解决问题。
⑤答案要简明准确。
五、教学进度安排
开学——9月16日 必修2
9月17日——10月31日 必修3
11月1日——12月9日 选修1
12月10日——1月底 选修4
一模前 必修1
二模前
第二轮复习
二模后 回归课本、综合练习、考前心理辅导
六、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问题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七、教学资料
1、教材:必修1 必修2 选修1 选修4
2、《历史创新讲坛》
3、历史《创新设计》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5
从近期月考的情况来看,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前期加强集体备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年级平行班之间,实验班与补习班之间实现了均衡发展,差距基本保持在一分之内。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实验班和补习班的优势还不是很明显,和平行班保持在6分左右的差距,这两个班的优生历史学科优势也不明显。
2、平行班在少有艺体生参考的情况下,还是有部分同学历史成绩很低,在
三、四十分左右,学习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3、从划线情况来看,历史学科每个班上线人数离拟定目标人数都还差1---4个不等。
4、从应试技巧来看:知识点掌握的比较死,迁移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历史语言的组织,表述能力还需要加强。
为此,我们组在一诊前准备做以下工作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1、12月20日前完成一诊内容的复习。
2、指导学生有计划的安排看书复习的时间,在一诊考试前,要求学生对教材至少要看两遍,夯实基础知识。
3、加强定时应试训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45分钟时间内完成12道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的内容。
4、加强辅导,尤其对个别优生、踩线生他们的定时练习的试卷要面批面改,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并注意在下次的联系中注意这些问题是否解决。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同学,要督促他们背书,教师要随时抽查。
5、提高练习题的质量和针对性。备课组老师要通力合作,认真专研近年一诊试题和高考试题,总结易考点、易错点。三位老师各负责一部分的内容:
中国古代史部分:雷茜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郭秀芳
世界史部分:戴云菊
6、每次定时练习后,要及时全批全改,提高评讲的质量。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6
历史高考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高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高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
1、重视世界史的复习
(1)国别史的复习法。
主要是英、法、美、德、日、俄等国的历史。例如,法国政权的更替。
(2)国际关系史的复习法。如英法关系、英美关系、德法关系、美日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都属于国际关系史,应加强复习。
(3)中外史关系的复习法如中日关系、中英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法关系、中德关系。
2、深化现有知识结构
(1)注意历史事实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有美、英、德、法、俄、日等。接着,新兴的美国超过了英国,德国先后超过了法国和英国,从而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它们之间的新矛盾,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
(2)注意事物本身的纵向联系。如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侵略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这两场斗争的共同点。再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3)注意知识的广度。关于国共两次合作,可以理解为第一次是党内合作,第二次是党外合作。关于中法战争,中国是败而败,法国是不胜而胜。关于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是解决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矛盾;美国内战是解决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矛盾。国为民国元年为1912年,所以民国六年即1917年。总之,考生不仅知其一,而且能举一反三。
(4)注意知识的深度。复习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将初步获得的知识加以深化在更高层次上有新的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1840年,是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具体年代,而1840年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这是1840年的内涵。
3、进一步提高基本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应把重点放在能力上,尤其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我们以“原因和结果”为例加以说明。
高三复习:每天给自己心灵备战 增加自信
技巧一:每天给自己一些暗示
考前,由于压力过大,很多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总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还有很多点没掌握好等。王教授指出,每当情绪消极时,考生要学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例如“我相信,只要努力了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我能行、我会考好的”等等。
技巧二:要“头脑简单”
很多考生消极情绪的产生及备考信息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总是反复地想“我考不上怎么办?爸爸妈妈会不会怪我?同学会不会取笑我?”王教授指出,越是到备考关键时刻,越要静下心来好好,不要过多地考虑考不上怎么办,在结果没出来之前不要自己吓自己,考虑这些问题。
技巧三:不和同学比较模考成绩及排名
考生对于模考的成绩及排名,不要太过看重,也不要和别人比较,做好查漏补缺就好。每次的模考发挥正常水平就是的,不要期待每次都能超常发挥。
技巧四: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王教授建议学生,现阶段,学生应将复习的内容回归到课本中来,对照每一科所有的课本的目录,回顾每一章节的内容,看看哪些内容已经彻底掌握,哪些内容还需好好复习一下。对于模棱两可的知识点要重点,对于非常陌生的知识点就不要花费太多时间。
技巧五:保证良好睡眠不打疲劳战
另外高中化学,在最后冲刺阶段,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作息时间要规律,保证良好的睡眠。对于夜猫子型的学生而言,晚上学习时间应适度缩短一点,要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及打疲劳战。如果考生之前是晚上一两点睡觉,现在可适度调整到十一二点左右。
中学生备战期末高效六种复习方法
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已经临近,各年级、各学科都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复习阶段。复习是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如何做好期末复习,使学生考出最佳成绩,是老师、学生和家长忧虑的话题。那么,如何做好期末复习呢?有以下几种复习方法:
一、归类列表法
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常常是零散的,要想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就必须进行一番加工整理,理清知识要点,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过的知识才记得牢,用的活。整理知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就是归类列表法。例如:把本学期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把学过的各种偏旁部首的字进行整理和词语分类整理等等。
二、过电影复习法
回顾本学期学过的内容,为了使自己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学习上再上新台阶,复习时以单元或分类的形式,把所有的知识要点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再过一遍,加深印象,这样比捧着书本去复习,效果会更好。
三、读写结合法
复习时,应加大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力度,做到温故而知新。如:识记字词,有一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用手在书桌上书空练写,手和嘴一起动,这样记得快,记得牢。我们要充分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争取多记几个公式,多背一篇课文,多温习一遍老师在课上讲的重点,才能把有限的时间变成无限的力量!
四、查漏补缺法
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我们应抓住重难点。对于重点应吃透,并尽可能在实际中进行运用。对于难点则要努力攻破,一方面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理解,另一方面同学之间可以加强交流,在交流中解决这些难点。还可以把平时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再进行一次分析,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五、交叉复习法
当我们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如先复习语文,休息后换成数学,再之后又变成别的什么 学习规律,这样复习的好处是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六、多种方式复习法
长时间用同一种方式复习效果不好,尤其对于小学的孩子更是如此。比如复习语文,可以让学生以朗读、背诵、默写、造句、写作文等不同的方式变换进行。复习数学,就可以让学生看书、记公式、做练习题(计算题、应用题),而且习题也要注意变化题型。还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采用不同的复习策略。如果时间很宽裕,可以让孩子从头至尾将书过一遍;如果时间紧迫,再平均分配时间显然不合适,就得重点复习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达到理想的效果。
总之,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人,我们应在实际运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同时应注意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复习方法。有时我们会感到一种本来十分灵验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变得不再灵验了,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改变方法,以不断提高复习的效率。同学们,只要大家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运用恰当的复习方法,相信大家一定会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复习备考中,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二、学情分析
学生没有经历过高考,对高考知之甚少,且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答题不规范;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得分能力低。具体表现为:①尖子不尖,尖子生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科优势不明显,需要重点培养;②“尾巴较大”,尤其是普通班的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考试不在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相对较弱,需要下工夫加大挖掘潜力。只要师生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备考意识,提高复习效果和质量。
三、复习目标
通过一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备战高考。
四、复习思路
依据《考纲》《说明》,优化复课理念;依“纲”据“标”,优化复习内容;重视复课设计,优化复课过程;以问题为中心,优化复兴方法;把握适度原则,优化训练过程;倡导合作、和谐,优化资源利用。
五、复习步骤
一轮是单元复习阶段,做好基础知识复习,整合各模块,狠抓细、新、活,严抓知识点、突破点、考点,规范答题思路、步骤。同时进行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和全球化等三大角度,基本遵循课本顺序,适当调整,针对高考考点进行有效复习,特别是一些重、难点以及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视角讲解,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时间从__年7月1日至__年3月初,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复习内容
__年7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__年9月必修一第三、四、五单元
__年10月必修一第六、七、八单元
__年11月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
__年12月必修二第四、五、六、七单元
__年1月必修二第八单元、必修三第一、二、三单元
__年2月必修三第四、五、六、七单元
__年3月初必修三第八单元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8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认真研读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省份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借鉴本校几年的本考经验,及时关注高考政策。精心备考。研究方法,提高效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二、学情分析
本届我校高三文科10个班,7个普通班,3个音美班,基础较差。存在三大问题
1、学习主动精神太差,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太差。
2、学习方法不科学,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理解分析,而倾向于死记硬背,即使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做题中也不能灵活运用,迁移能力差。
3、做题能力太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审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较差,答题习惯不规范。针对这一状况,复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现实,低起点,严要求,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重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高考意识和考试能力。
三、时间安排与阶段目标
一轮时间:从20__年5月底—20__年2月初
阶段目标:夯实基础。即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通过第一轮复习,对基础年级新授课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砸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轮时间:从2月初——5月初
阶段目标:对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把握对学科内知识综合的规律认识,注重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重视论从史出能力的培养。使一轮专题复习得到升华和巩固。参加保定市和周边地区的模拟考试,做好总结分析。
三轮时间:5月初至6月初。
阶段目标:针对选择题、综合题的题型、解题方法,答题技巧、注意事项进行严格训练。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综合测试讲评,精选精炼精讲。收集各地高考信息,对热点、重点进行针对性复习,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考前一周,做一至二套模拟题,使学生对高考试题的题型和题量、考场心态、时间分配、思维转换等方面都得到适应性的训练,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争取考出好的成绩。
四、具体措施
从近几年高考答卷情况看,历史学科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表现为史实张冠李戴、概念不清、历史结论错误等。二是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差,表现为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正确把握题意等。三是答题不规范,表现为表述不当、思维混乱、答案错位、完全照抄材料、答题口语化等。为此,在把握考纲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重点参照并研究课改省份试题及其高考动态,我们将是河北省课改后第四年高考,高考试题已趋于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备考中,不仅要把握好考纲,针对近几年高考题分析研究。还要搜集各课改省份的高考题和命题方向。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1、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主题,重难点、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备课组必须认真研读“三纲”,精心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复习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逐步转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3、潜心研究备课内容。备课要认真关注“三情”、“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4、在备课和教研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帮带作用,从备课、讲课、作业布置,重点讲解各个方面细致的指导新教师。并要求新教师尽量做到听一节讲一节,学习中提高。
第二、认真落实目标教学,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1、解决好目标设置问题,要以学生为本设置目标,目标一定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收获、积累和提高,要直指学生的学习结果。目标用词要清晰、简单、明了、切中要害,为此,我们通过教学研讨,形成统一的教学案模式:目标提出要有恰当的动词;知识结构清晰、精练;高考真题有导向性;每节课解决1-2个重点问题;习题巩固针对性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多少,看学生获得哪些能力上的提高。
2、坚持“三鼓励、三不许”的教学基本要求,即“鼓励学生多说,多上讲台,培养主动意识,使学生开口敢说;鼓励学生多写多思,使学生养成动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不迷信资料、课本和名师,使学生养成探索创新的能力。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3、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
目前高中历史新课程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同一单元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但专题史的教学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最好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 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以必修1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讲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它以秦朝为分界线,分为特征鲜明的两个阶段。西周时期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成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造就了后世“家国一体”的政治制度特色。分封制、世袭制和宗法制的遗存因素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这一时 期孕育的思想经诸子百家阐发而成为古代中国的精神宝典,其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公田)。因此,政治制度上的“家国一体”、思想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经济上的“土地国有”,成为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以 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封建小农经济的成长、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奠定,都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密不可分。
4、用多元史观指导复习。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 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 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内容呈现来看,近几年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确实加大了对“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的考查力度。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只有掌握这些主要史观的内涵,才能准确分析、理解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才能理解、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才能在备考中运用其理论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还应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第三、精讲知识重点,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
复习课要有新意、避免简单重复。注意多种方法的应用,贯穿启发式教学。精选例题,在例题处理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扣,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同时做好总结,既避免机械重复,又注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背景、事实、过程,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
第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题指导。
1、讲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特别是贴近高考的典型试题,如材料型的问答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探索高考备考的新思路。高考与新课程密切相关,要潜心研究高考新特点,制定应对策略。要站在新的视角研究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应考”,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要构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科体系,完善知识树、知识网络、学科框架、知识图表等知识体系。
2、在复习一个单元后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学会阅读是根本性的措施,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指导阅读技能方面要作到四个明确:时间、内容、方法和问题。
第五、加强学法指导,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指导历史知识的消化。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要找出规律特点;课堂要适宜提出问题,要使学生做好笔记,会用笔记;课后及时画出思维导图,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指导审题能力的培养。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3、指导训练过程中书写的规范化。答题做到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层次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失分。
第六、精编练习,及时讲评,指导规律总结
1、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三情”、“三立足”;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选题类型多样化。
2、精心批改。每一次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改,逢改必批,适当指出学生易错易混的题目。
3、精心讲评。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矫正反思——精评新练——自我完善(查缺补漏)——典题记录”。教师要高度重视讲评课,既要讲知识,又要点方法,问题可以分门别类的讲,也可以就题论题或借题发挥,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
4、错题率高的反复练习。每周将练习中错误率高的习题整理出来,实施周周错题滚动联系,强化训练。
第七、扎实搞好分类推进工作,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第八、情感投入,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高三的学生压力很大,本届历史班学生基础又比较差,所以可以想象他们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作为老师一定要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爱他们,支持他们,不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第九、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灵活迁移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新理论。例如建立和谐社会、改革创新、维护国家主权(目前与越南、韩国、菲律宾、日本等国存在的边界矛盾)、三农问题、经济全球化、民族关系等。
总之,高三历史备考复习中要依据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生实际等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和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考生在20__年的文综历史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计划进度表:
20__年5---6月 政治史模块 基本方法、基本概念。
20__年7—9月 复习必修三思想史掌握思想史模块的基本概念、基本史实、基本结论、
20__年 10—12月 经济史模块 基本方法。
20__年1月 复习必修与选修模块的联系、整合
20__年2—5月初 通史复习、注重三个模块知识的整合。
20__年5月初—6月初: 与历史相关的时时热点、整合、训练 、训练学生做题的速度、准确度、以及做题的技巧。
20__年6月 一周保温训练,熟悉回归教材,心理放松,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9
从近期月考的情况来看,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前期加强集体备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年级平行班之间,实验班与补习班之间实现了均衡发展,差距基本保持在一分之内。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实验班和补习班的优势还不是很明显,和平行班保持在6分左右的差距,这两个班的优生历史学科优势也不明显。
2、平行班在少有艺体生参考的情况下,还是有部分同学历史成绩很低,在三、四十分左右,学习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3、从划线情况来看,历史学科每个班上线人数离拟定目标人数都还差1---4个不等。
4、从应试技巧来看:知识点掌握的比较死,迁移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历史语言的组织,表述能力还需要加强。
为此,我们组在一诊前准备做以下工作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1、12月20日前完成一诊内容的复习。
2、指导学生有计划的安排看书复习的时间,在一诊考试前,要求学生对教材至少要看两遍,夯实基础知识。
3、加强定时应试训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45分钟时间内完成12道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的内容。
4、加强辅导,尤其对个别优生、踩线生他们的定时练习的试卷要面批面改,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并注意在下次的联系中注意这些问题是否解决。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同学,要督促他们背书,教师要随时抽查。
5、提高练习题的质量和针对性。备课组老师要通力合作,认真专研近年一诊试题和高考试题,总结易考点、易错点。三位老师各负责一部分的内容:
6、每次定时练习后,要及时全批全改,提高评讲的质量。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10
1.注重解题思路突破两大热考题型
1.1实验题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实验题不仅分值比例大,而且呈现形式愈加灵活多样,且常作为高考理科综合卷的压轴题,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其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灵活运用、实验过程的科学设计及实验结果的预期和分析等高层次能力。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该类试题取材广泛,考查内容丰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的得分率较低。在二轮复习中进行适当演练,熟悉此类试题是不可缺少的,下面通过实例加以分析。
典例1设计实验证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
材料用具: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溶液,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若干,琼脂块若干,量角器及胚芽鞘培养所需的容器,清水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预期结果:
解析本题是验证性实验,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溶液,因变量是胚芽鞘弯曲的角度,在实验设计中应将无关变量控制成相同,观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答案:第一步:将琼脂块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溶液和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第二步:将含有不同浓度吲哚乙酸的琼脂切成小块,分别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顶端的一侧第三步:放在适宜的相同条件下,生长一段时间后,记录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的角度预期结果:在较低浓度时,随着吲哚乙酸浓度升高,胚芽鞘弯曲角度增大;超过一定浓度后,随着吲哚乙酸浓度升高,胚芽鞘弯曲角度减小,甚至向相反方向弯曲
解题思路分析:首先要区分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然后要弄清实验原理,找出各种变量(特别是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取手段,注意体现对照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选取实验材料,梳理实验步骤(一般分三步,一是取材编号,二是处理对照,三是观察记录)。在结果预测上,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假设既定,那么结果的预测应是与实验的假设相一致;如果是探究性实验,那么就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而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都必须作出预测和分析。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11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认真研读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省份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借鉴本校几年的本考经验,及时关注高考政策。精心备考。研究方法,提高效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二、学情分析
本届我校高三文科10个班,7个普通班,3个音美班,基础较差。存在三大问题1、学习主动精神太差,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太差。2、学习方法不科学,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理解分析,而倾向于死记硬背,即使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做题中也不能灵活运用,迁移能力差。3、做题能力太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审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较差,答题习惯不规范。针对这一状况,复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现实,低起点,严要求,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重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高考意识和考试能力。
三、时间安排与阶段目标
一轮时间:从20__年5月底—20__年2月初
阶段目标:夯实基础。即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通过第一轮复习,对基础年级新授课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砸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轮时间:从2月初——5月初
阶段目标:对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把握对学科内知识综合的规律认识,注重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重视论从史出能力的培养。使一轮专题复习得到升华和巩固。参加保定市和周边地区的模拟考试,做好总结分析。
三轮时间:5月初至6月初。
阶段目标:针对选择题、综合题的题型、解题方法,答题技巧、注意事项进行严格训练。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综合测试讲评,精选精炼精讲。收集各地高考信息,对热点、重点进行针对性复习,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考前一周,做一至二套模拟题,使学生对高考试题的题型和题量、考场心态、时间分配、思维转换等方面都得到适应性的训练,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争取考出好的成绩。
四、具体措施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1、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主题,重难点、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备课组必须认真研读“三纲”,精心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复习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逐步转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3、潜心研究备课内容。备课要认真关注“三情”、“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4、在备课和教研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帮带作用,从备课、讲课、作业布置,重点讲解各个方面细致的指导新教师。并要求新教师尽量做到听一节讲一节,学习中提高。
第二、认真落实目标教学,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1、解决好目标设置问题,要以学生为本设置目标,目标一定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收获、积累和提高,要直指学生的学习结果。目标用词要清晰、简单、明了、切中要害,为此,我们通过教学研讨,形成统一的教学案模式:目标提出要有恰当的动词;知识结构清晰、精练;高考真题有导向性;每节课解决1-2个重点问题;习题巩固针对性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多少,看学生获得哪些能力上的提高。
2、坚持“三鼓励、三不许”的教学基本要求,即“鼓励学生多说,多上讲台,培养主动意识,使学生开口敢说;鼓励学生多写多思,使学生养成动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不迷信资料、课本和名师,使学生养成探索创新的能力。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3、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
目前高中历史新课程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同一单元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但专题史的教学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最好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12
一、以三个指导思想为依据
1.依据复习要求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 历史教学 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依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进行了第二年,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要掌握基础。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把握历史规律。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要以“人文性”为主。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 素质教育 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__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要创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
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
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__年8月上旬-9月下旬(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__年9月下旬-11月上旬(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__年11月中-12月下旬(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__年元月-20__年3月中旬(45课时):复习选修Ⅰ、Ⅲ。
同时,结合学校周考练进行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__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__年5月 三轮复习。
二、第一轮复习时间安排和要求
1.复习时间
(1)时间安排:20__年8月2日—20__年3月中旬。(如上)
2. 详细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
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
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
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考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第五环节――周考练:结合学校周考练安培,特别训练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如最佳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13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教材建议
本专题是“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__,向学生交代两点:
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第三、儒家思想充分吸取众家之长,经孔子创立、孟子和荀子继承发展,西汉发挥。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思想。
第四、对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简要分析并指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
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其中重点讲述儒家思想。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
概念解释
“百家”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批判兴起原因
经济:井田制瓦解政治:分封制崩溃
阶级关系上士阶级的崛起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派别代表及观点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及观点
墨家:墨子及观点
法家:韩非子及观点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奠定中国文化基础
历史影响
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道家:老子、庄子子及观点
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抗震救灾”素材启发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本课难点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
【设计思路】围绕“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各家思想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问题研讨】本节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专题内容,内容丰富,但在备课中对查阅资料不够完整,教学中对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的深入讲解度把握不够准,课题之间的过渡还需要流畅,课堂气氛不活跃,问题设计缺乏新颖。但个人认为在教学导入中结合现实生活。课堂总结感染力度强,激起学生爱国热情,弘扬民族文化。争取更大进步。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14
一、教学目标设计
本案例出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Ⅲ),本课的内容标准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老子、孔子的重要思想主张;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主要表现。
理解:“道”和“仁”的含义;“天人感应”;董仲舒新儒学。
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归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通过儒学地位的变化,分析政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这一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尊崇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学在汉代的发展。中国思想的源头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当时的“百家争鸣”也对思想的创新与活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了中国思想史黄金时代的形成。所以,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道、法、墨等主要几派的思想以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要有了解,对于西汉以后儒学的发展要有所知晓。
本课的难点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和新儒学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予分析和认识。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汉代已不复存在,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逐渐成为主导思想,特别是汉武帝时,由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朝廷采纳,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1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世界历史》。本课属于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第三节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课,其主要内容是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趋势及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由于学生已在前两节课:冷战中的对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所以在学习本课时对于战后世界的局势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不叫熟悉,接受较快,容易进入新的学习,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思考会比较深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掌握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具体表现,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难点。
2.通过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搜集、整理有关历史资料并和同学一起分析有关实例、阅读教材,使同学明确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总体趋势,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可以播放有关视频,有关新闻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认真自主的学习态度。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应抓住机遇,勇于挑战,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的和平安定奉献一份力量。
四.教学重点
掌握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具体表现。
五.教学难点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六.教法设计
历史情境教学法
历史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理论、初中生历史学科特点和初中生学习历史的认知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的
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大脑综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建立愉悦的表象优化认知过程,掌握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播放视频,引入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二).利用语言情境,有助于渲染气氛,陶冶情感。(激情讲课)
七.学法设计
根据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基于这一理念,将学生的学法设计如下:
1.自主学习法:在导入新课后,教师通过播放有关视频,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2.协作学习法:在教师出示材料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情境影片、小组讨论的方法,了解掌握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具体表现,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难点。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启发式教学给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协作学习,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八.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带有多媒体教具的教室
软件环境:世界经济“全球化“课件
九.主要教学过程说明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视频。(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片断)地点:
卡塔尔多哈,时间:20__年11月10日晚18时39分,随着WTO第四届部长会议主席卡迈斯手中的一声木槌响,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13亿中国人翘首以待的梦想瞬间化为现实,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请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体现了经济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与冲突并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
课时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二)上.节回顾,开始新课教学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前两节课,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在什么样的的大背景下发展的。
(提问学生)请同学试举例我们身边的经济全球化现象(如:商店里的耐克运动服其实不一定产于美国;一台康柏电脑的部件很可能来自美国、中国和新加坡。一部诺基亚全球通,已经同时在另一种意义上把世界各地的人连在一起。)
上一篇: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15篇
下一篇: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